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今天丨「永不消逝的電波」主人公原型李白犧牲

歷史上的今天丨「永不消逝的電波」主人公原型李白犧牲

1949年5月7日, 「永不消逝的電波」主人公原型李白犧牲。

歷史上的今天丨「永不消逝的電波」主人公原型李白犧牲

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海報

凡是看過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的觀眾,都深深被黨的優秀兒子李俠的英雄事迹所感動。在中國革命博物館陳列著李俠的真實形象——李白的照片和遺物。

《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主人公李俠,就是李白的影子,影片所描寫的故事,是李白同志革命活動的真實再現。李白出生在湖南瀏陽,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在中央蘇區學無線電報務。1934年參加長征,曾任無線電台台長、政委等職。1937年「八·一三」後,被黨派往上海,在白色恐怖的敵占區,長期堅持地下電台工作。他先後化名李俠、李靜安,開始的公開身份是上海一家福聲無線電公司的賬房先生,後又打進國民黨的國際問題研究所、國際救濟總署的漁業管理所任職。他利用這些公開身份作掩護,從事黨的秘密地下工作,保持了上海地下黨組織與延安的電訊聯繫,及時用電台向黨中央傳遞了許多重要軍政情報。他曾於1942年、1945年和1948年三次被捕。最後的一次被捕是1948年12月29日深夜。當時,李白正在秘密的斗室里向延安發完一份重要情報,這是有關國民黨的一份絕密的江防計劃,對我軍解放上海關係重大。突然,國民黨特務闖了進來,李白同志陷入了魔掌。在獄中,李白同志備受酷刑,始終堅貞不屈,最後蔣介石親批:「堅不透實,處以極刑」。1949年5月7日李白慘遭國民黨秘密殺害,時年39歲。

>>相關鏈接

黎明前的電波——記《永不消逝的電波》主人公原型李白

文丨羅凱

近年,與上世紀50年代的經典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同名的一部電視劇在熒屏熱播,劇中主人公李俠英勇無畏、堅貞不屈的英雄事迹再次走進千家萬戶。李俠的原型是原中央軍委三局的一位地下工作者,他的真實名字叫李白。記者專程到上海市黃渡路107弄15號李白紀念館採訪了他的獨子李恆勝。

走進這個普通上海弄堂里的三層小閣樓,凝神於一台台落滿灰塵的老式收音機,專註於掛在牆角的藍布長衫,回味於曾經裝過收發報機的手提箱,記者從李白的件件遺物中感受到一種身為通信傳人的自豪感和神聖感。

歷史上的今天丨「永不消逝的電波」主人公原型李白犧牲

李白剛到上海時的照片

李白簡介

李白,原名李華初,曾用名李朴,化名李霞、李靜安。1910年5月出生於湖南省瀏陽縣,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成為紅四軍通信連的一名戰士,後任通信連指導員。1931年,李白被黨委派到紅軍通信學校第二期無線電訓練班學習,任班長及黨支部委員,結業後分配到紅五軍團任電台台長兼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爆發後,李白受黨組織派遣,化名李霞,於1937年10月到上海負責地下黨組織與黨中央的秘密電台聯絡工作。為掩護革命工作,黨組織安排紡織女工出身的共產黨員裘慧英與李白假扮夫妻。兩人在共同的革命鬥爭中產生愛情,後經黨組織批准正式結婚。1942年9月,日軍在對秘密電台的偵測中,逮捕了李白夫婦,並對李白施以酷刑。李白堅稱自己是私人電台,於1943年5月,經黨組織營救獲釋。出獄後,黨組織將李白夫婦調往浙江,安排他打入國民黨國際問題研究所作報務員。他化名李靜安,利用國民黨的電台,為黨秘密傳送日偽和美蔣方面大量的戰略情報。抗戰勝利後,李白回到上海,繼續從事黨的秘密電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在與黨中央進行通信過程中被國民黨特務機關測出電台位置而被捕。被捕後,李白堅貞不屈、頑強抗敵,敵人始終沒有能夠從他口中得到一點想要的信息。1949年5月7日,在上海解放前夕,李白被國民黨特務秘密殺害了,犧牲時年僅39歲。

1、與紅色通信結下不解之緣

掩護主力紅軍渡湘江時,電台所在的陣地被沖開了一個口子,霎時間,煙塵滾滾,土石橫飛。「保護好電台!保護好電台!」李白突然一躍而起,用自己的身體掩蓋住電台。

1910年,李白出生在湖南瀏陽河畔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李白讀完初小後輟學到染坊當了學徒。看到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和社會的種種不平等現象,12歲的李白就立志要為勞苦百姓謀幸福,並成為農協兒童團的最早成員之一。1925年,根據李白再三的懇切申請和優秀的表現,黨組織決定吸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7年5月「馬日事變」爆發後,中共湖南臨時省委決定:調集長沙周圍的農民軍會師圍攻長沙。李白也隨之參加到戰鬥中。這場戰鬥最終因為幾支部隊沒有及時會合而宣告失敗,農民軍損失慘重,從戰友們的遺體中爬出來的李白並沒有灰心,他逐漸認識到通信在軍隊作戰中的重要性。李白咬緊牙關一路風塵地步行北上至平江,終於找到了大部隊。1930年8月,李白正式加入了紅軍,並在毛澤東和朱德的帶領下來到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光榮地成為紅四軍通信連的一名戰士。

在第一次反「圍剿」中,紅軍繳獲了國民黨18師電台一部,從而有了自己的「千里眼、順風耳」。李白深知這部機器能夠起到調動千軍萬馬的作用,他感到無比興奮。但興奮過後,他又有幾分失落,因為紅軍隊伍里大多都是像他一樣沒讀多少書的貧困農民,根本不懂得無線電技術,更不會使用電台。後來,在王諍的建議下,黨中央決定開辦無線電訓練班,李白便順利地成為第二期學員。為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李白非常用功。戰友們在休息,他在軍營里看書,戰友們在吃飯,他在軍營外的大樹下刻苦鑽研電報收發技術。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孜孜不倦地學習,李白終於熟練掌握了無線電技術,結業後,他被分配到紅五軍團無線電隊任政委。在歷次反「圍剿」中,他負責的電台始終保持通信暢通,為戰鬥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李白隨他的電台人員與紅軍部隊一起開始長征。在長征途中,李白視電台為自己的生命。記得有一次,李白所在的部隊作為後衛奉命掩護主力紅軍渡湘江。敵人採用人海戰術,集結越來越多的兵力,向李白所在的陣地輪番衝鋒,紅軍的前沿被沖開了一個口子,霎時間,煙塵滾滾,土石橫飛,紅軍的陣地頓時成了一片火海。「保護好電台!保護好電台!」李白突然一躍而起,用自己的身體掩蓋住電台。電台連續不斷地收到總部的電報:「主力紅軍,正向江邊前進!」「主力紅軍,已接近江邊!」「主力紅軍已開始渡江!」沒有一份電報傳來的是渡過江的消息,只是要軍團繼續堅守陣地。李白當即向電台全體人員嚴肅地說:「電台是全軍團幾千人的耳目,是與總部聯絡的主要通信工具,我們要視電台重於生命。」經過連續的激戰與死守,直到第三天下午,電台才接到總部發來的電報:「紅軍已經全部渡過了湘江,你們的阻擊任務已經完成。」此後,「電台重於生命」便成為整個長征途中無線電隊的口號。在爬山、過草地艱苦的行軍路上,李白總是帶頭背負電台,團結全台同志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地完成了艱巨的通信聯絡任務。

2、秘密電台的特殊使命

由於燈光的亮度、電鍵的聲音、電波對附近居民用電的干擾會引起他人的注意,李白把發報機原來的功率降低至30瓦,但他發現,功率太小發出的電波也微弱,信號傳送到相距2000多公里的延安基本已微弱到沒有了。經過反覆研究試驗,李白終於摸索出時間、波長和天線三者之間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制約的規律。

歷史上的今天丨「永不消逝的電波」主人公原型李白犧牲

1939年,裘慧英為掩護李白秘密電台的工作而拍的假夫妻照。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剛剛從紅軍改編過來的新四軍即將開赴前線,作為戰場上的一名老通信戰士,李白也做好了隨時出征的準備。一天傍晚,李白剛剛練習完發報手法,王諍走到了他的面前。這位比他年長一歲的老戰友、老領導沒有像往常那樣親切地微笑,而是嚴肅地對他說:「今天我來是有一件重要的事跟你商量。抗戰爆發後,情報工作已顯得日趨重要,為了向敵占區及時傳達黨的方針政策,同時也便於搜集敵人情報,掌握敵人動向,黨中央決定委派政治過硬、業務優秀的同志到淪陷區設置秘密電台。上海是敵人的心臟,也是白色恐怖最嚴重的地方,你願不願去完成這項特殊使命?」李白堅定地回答:「我的一切都是屬於黨的,黨需要我到哪裡,我就到哪裡,只要我的工作對黨有益,對人民有利,不管有什麼困難,我一定努力去完成。」就這樣,李白告別了戰友和領導,離開了依依不捨的延安,輾轉千里,風塵僕僕地來到了上海。

10月份,經黨組織安排,李白化名李霞,住進了貝勒路(現黃陂路)148號3樓一間十分簡陋的小閣樓里,開始執行任務。為了保障李白和電台的安全,上海黨組織選派了一位優秀的紡織女工裘慧英同志做李白的「妻子」。23歲的裘慧英和一個素不相識的陌生男人生活在一起,自然有很多不適應。李白十分理解她的心情,便時刻語重心長地對她回憶革命往事、講解革命道理。每天工作到深夜,李白就靜悄悄地把鋪蓋放在地上和衣而睡。這樣日復一日,裘慧英被這位紅軍戰士的崇高品質所感動,她也堅定信念,一定要完成好這項任務。

在軍、警、特橫行的上海,建立一個秘密電台絕非易事。各電信材料商店供應的器材都非常有限,組裝電台的零部件只能通過其他渠道一點點地積累。經過多方面的努力,在1938年春天的一個晚上,建台工作總算完成了。在房間後面的小灶間,李白拉上了窗帘,把發報機放在寫字桌上,接上電源,戴好耳機,輕輕地按動電鍵,對延安發出了呼號。滴滴答,滴滴答,李白一邊慢慢地轉動刻度盤,一邊全神貫注地收聽著延安的信號,當從噝噝的電流聲中分辨出延安的信號時,他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從那天起,李白就用他的秘密電台架起了延安與上海之間的「空中橋樑」。通過紅色電波,一項項黨中央的指示及時傳達到上海,一份份珍貴的情報從此飛往延安。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李白髮現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在收發報的時候,燈光的亮度、電鍵的聲音、電波對附近居民用電的干擾會引起他人的注意。電台功率越大,這些現象越明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白請來了同時潛伏在上海的通信器材專家塗作潮同志。塗作潮把發報機原來的功率75瓦降低至30瓦,但是他們發現,功率太小發出的電波也微弱。上海與延安相距2000多公里,信號經過多種障礙和干擾,傳到延安基本已微弱到沒有了。為此,李白和塗作潮反覆琢磨、試驗,終於摸索出時間、波長、天線三者之間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制約的規律。他們用收音機的天線作掩護,選擇在人們都已入睡、空中干擾和敵人偵察相對較少的零時到4時之間來進行收發報。從此,當人們酣然進入夢鄉時,李白就悄悄安好機器,把25瓦的燈泡換為5瓦的,並在燈泡外面蒙一塊黑布,再取一塊小紙片貼在電鍵接觸點上,開始不知疲倦地靜靜收發報。每當盛夏酷暑,發報機在密不通風的灶間運轉,比室外高出十幾攝氏度的高溫使李白汗流浹背,但他為了抓緊時間,連汗水流入眼睛都顧不上擦;每當寒冬臘月,夜間氣溫極度下降,由於工作時間長,他的手指被凍得又紅又腫,但他還是不停地按動著電鍵。

3、先後兩次被捕 虎口脫險

午夜時分,幾十個日本憲兵和便衣特務正在翻越圍牆。機警的李白髮覺後,果斷地發送完最後一段電文,又連拍三遍「再見」暗示遠方的戰友,迅速地把發報機拆散,拉開一段活動地板,將它藏在下面,隨即抱著收音機回到了三樓。

歷史上的今天丨「永不消逝的電波」主人公原型李白犧牲

1946年1月,兒子出生35天,李白全家合影於上海。

由於秘密電台經常出現一些故障,李白就要裘慧英去聯絡站找塗作潮來家裡修理。但是時間長了,難免會引起旁人的懷疑。於是,李白向黨組織提出了讓他學修發報機的建議。黨組織立即作出決定,在威海路338號開一家名為「福聲無線電公司」的私人店鋪,塗作潮為老闆,李白為賬房先生。於是,李白和裘慧英於1940年搬進了這間房子里繼續進行秘密電台工作。經過長期的革命鬥爭和相互照顧,這對假夫妻產生了愛情,在黨組織的批准下,他們結為了夫妻。之後,李白白天在店鋪里工作,晚上跟著塗作潮學修無線電發報機。經過5個月的刻苦學習和鑽研,李白的修理技術已經相當精湛,一旦機器出現問題,他都能自己修好。

皖南事變爆發以後,日本人加緊勾結蔣介石,上海的形勢也越來越緊張,日本憲兵開始對地下電台進行瘋狂搜查。為了安全,李白夫婦遵照黨組織的指示於1942年7月轉移至福履理路(現建國西路)福祿村10號。

一天夜裡,李白像往常一樣,關閉了屋裡唯一的一扇小窗,拉起密不透風的窗帘,戴上耳機準備發送重要情報。在妻子接上電源和天線後,紅色電波再次通過李白敏捷的手法,傳遞到相隔千里的革命聖地———延安。午夜過後,正當李白髮報即將結束時,外面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裘慧英在三樓的房間里急忙掀起一角窗帘張望,只見幾十個日本憲兵和便衣特務正在翻越圍牆。她快步上樓,對李白說:「不好!出事了!」李白果斷地發送完最後一段電文,又連拍三遍「再見」暗示遠方的戰友,迅速地把發報機拆散,拉開一段活動地板,將它藏在下面,隨即抱著收音機回到了三樓。裘慧英鋪好被子睡在床上為李白作掩護。不一會兒,日本憲兵和特務就闖進了李白的房間,他們看見李白穿著睡衣坐在桌邊悠閑地抽著香煙,便大聲嚷道:「深更半夜,為什麼還不睡覺?」「我有失眠症,睡不著。」李白從容地站起身來回答道。接著,敵人開始在家裡進行瘋狂的搜查。「收音機怎麼是熱的?」一個特務摸了摸收音機的外殼懷疑地問。李白不慌不忙地說:「因為睡不著,我剛收聽了一下廣播。」一陣翻箱倒櫃之後,奸詐的敵人發現了地上有塊地板與其他處不一樣,便撬開了該地板。發現電台收發機的日本軍官陰沉著臉,指著電台惡狠狠地盤問李白:「這是什麼東西?」不由分說,敵人對李白進行毒打後,將夫妻二人送到四川路橋北的日本憲兵司令部六樓的兩間房間里。緊接著,連續十幾個小時的嚴刑拷問使這對革命伴侶受盡了折磨,但久經考驗的共產黨員沒有被這些所壓倒,他們始終堅稱電台是私人商用,為一個素不相識的生意人發報。在對李白使用老虎凳、嵌手指、電刑之後,敵人仍然沒有從他的嘴裡得到他們想要的信息。一個月後,敵人釋放了裘慧英,企圖通過她來尋求線索,但他們始終一無所獲。沒過多久,一名打入敵人內部的我黨情報人員利用其特殊關係,將李白秘密送到極斯菲爾路(今萬航渡路)76號汪偽特務機關,以便進一步利用關係營救。一頓酷刑在所難免,但李白堅稱自己的是商用電台的口供。後來,經黨組織營救,李白於1943年5月獲釋。

出獄後的李白仍然受到敵人的秘密監視,經驗豐富的他暫時沒有去找黨組織。在進步友人的幫助下,夫妻二人來到了茂名北路141號良友糖果店作店員。1944年秋,潘漢年領導的中央華中情報局在靜安寺與李白聯繫上了,為了紀念重新回到了黨的懷抱,李白化名李靜安。這個毫不起眼的糖果店,作為黨的一個秘密聯絡點又運作起來了。1945年冬,李白夫婦有了一個可愛的男孩。過了兩個月,李白受黨組織委派到浙江淳安,打入國民黨軍委會國際問題研究所當報務員,利用敵台進行黨的秘密工作。後來黨組織為了能在敵占區設立電台,又派李白到浙江場口楊家莊做地下報務工作。後來,敵情突然緊張,李白撤回淳安。到淳安時,因他之前所取得的電台登記證明已過期,還沒來得及重新申請登記,因而被國民黨懷疑是私設電台加以逮捕。後經有關單位證明是國民黨國際問題研究所的電台,才得以釋放。

4、黎明前的最後電波

在淞滬警備司令部刑訊室里,敵人拔光了李白的指甲,並把竹籤釘入他的手指,還用燒紅的木炭烙在他的身上。李白被灌完辣椒水後,老虎凳上的磚塊也隨之增加到五塊,每次昏死過去,又被冷水澆醒。

歷史上的今天丨「永不消逝的電波」主人公原型李白犧牲

李白臨刑前的蓬萊看守所和對面老百姓家的陽台,裘慧英曾帶兒子在此探望李白。

抗戰勝利後,李白夫婦重新回到上海,他們先後將電台遷至虹口區黃渡路107弄6號和15號,繼續從事與黨中央的秘密收發報工作。

一天深夜,電台旁邊的小燈泡忽然熄滅,耳機里的信號也隨之中斷,李白掀起一角窗帘,窗外一片漆黑。過了幾分鐘,燈泡又亮了,他繼續工作,可是又過幾分鐘,燈泡再次熄滅了。李白的心猛然一沉:這是分區停電,很有可能是敵人在偵測電台位置。第二天,知道自己處在危機之中的李白聯繫上了電台領導人劉人壽,他鄭重提出了建立預備電台的建議。劉人壽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立即讓李白承擔組裝電台的工作。很快,收發報機配備齊全,電台進入調試階段,李白親臨預備電台地點協助報務員排除故障。然而,就在預備電台即將正式工作之時,李白的電台被偵破了。

1948年12月30日凌晨,國民黨特務終於偵察到李白秘密電台的方位。警車悄然而來,一大批特務悄無聲息地包圍了李白的住所,並且封鎖了該地區所有的出口。窗外的異常情況被正在望風的裘慧英發現了,李白鎮定地給黨中央拍發完長江防務情報,迅速隱蔽好電台,把兒子送到樓下的一個同志那裡隱藏起來。不一會兒,特務和軍警撞開了李白的屋門,肆無忌憚地開始瘋狂搜查。一個特務從壁櫥里搜出了那隻裝有電器零件的肥皂木箱,當他們發現這堆零器件里有一隻亮光光的電鍵時,便惱羞成怒地對李白拳打腳踢,鮮血頓時從他的鼻孔湧出來。李白第三次被捕了。在淞滬警備司令部刑訊室里,敵人用鉗子拔光了李白的指甲,並把竹籤釘入他的手指,還用燒紅的木炭烙在他的身上。李白被灌完辣椒水後,老虎凳上的磚塊也隨之增加到五塊,每次昏死過去,又被冷水澆醒。但這長達30多個小時的連續審問和30多種刑具的痛苦折磨也沒有使李白屈服。

1949年4月22日,李白被轉到蓬萊路警察看守所。5月7日,裘慧英帶著兒子,到看守所旁邊老百姓家的二樓陽台上等待與李白相見。過了好半天,李白終於在難友的攙扶下爬上窗口,看到多年患難與共的妻子和聰明可愛的兒子,李白的眼睛濕潤了。看到丈夫的兩條腿已被老虎凳壓斷,指甲也被老虎鉗拔掉,面容憔悴且滿身是血,裘慧英心如刀絞,痛哭得說不出一句話來。李白卻平靜地對妻子說:「慧英,你瘦了,多注意自己的身體。我沒有事的,不要擔心,他們已不再審我了,傷口也不痛了,不必牽掛我。以後你不要再來看我了。」裘慧英大吃一驚,急忙問:「為什麼?他們已經判決了?」「不,不是,天快亮了,上海快解放了,全國也快要解放,革命即將成功,我無論生或死,總覺得非常愉快和欣慰……」李白堅毅的目光、和悅的語氣宛如平日。為了不給這戶老百姓帶來麻煩,李白和裘慧英只得依依作別了。

回家之後,李白的那些話不斷在裘慧英的腦海里浮現,她始終放心不下,並於5月9日又去探望李白。但窗子里已沒有了李白的身影。其實在5月5日,蔣介石就向毛人鳳下達了對李白等人的處決指示:「堅不吐實,處以極刑。」5月7日的當晚,李白等12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就被特務送到浦東戚家廟秘密殺害了。而那一天竟是李白與裘慧英的最後訣別,而且離上海解放的日子不到20天。

1949年5月30日,上海解放的第三天,剛上任的上海市市長陳毅接到一份電報。電報是中共中央情報部部長李克農打來的,要求查找一位名叫「李靜安(即李白)」同志的下落。6月20日,一戶家住戚家廟的百姓向上海軍管會交出他已秘密隱藏多日的李白等烈士的遺體,他把當晚目睹的一切告訴了政府。查明真相的陳毅給李克農立即回電並在電文最後寫道:「血債要用血來還!殘害李白烈士的反革命分子,我們定要向他們討還這筆血債!」為此,上海市公安局專門成立了專案小組。經過大量工作,1950年9月18日,曾任華北「剿總」北平電監科科長、上海中校督察官的葉丹秋被捕,在大量人證、物證面前,他交代了由其主持破壞李白秘密電台的罪行。1951年1月13日葉丹秋被上海市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新湖南客戶端綜合自「歷史上的今天」官網、人民郵電報、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責編:朱曉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