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又一個「技術儲備」?揭秘俄羅斯核動力巡航導彈

又一個「技術儲備」?揭秘俄羅斯核動力巡航導彈

原標題:又一個「技術儲備」?揭秘俄羅斯核動力巡航導彈


3月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發布國情咨文時,向外界公布了俄羅斯為打破美國導彈防禦系統圍堵而研發的一系列新型武器的視頻短片,包括空射高超音速導彈、新一代重型彈道導彈等,但最引人側目的,莫過於核動力巡航導彈了。


俄羅斯總統普京


俄版SLAM


核動力飛行器的思想其實並不新潮,美國人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做過類似的探索。從工作原理來看,已經進行過深入研究的核動力噴氣推進可以分成三種主要類型。第一種是核動力渦輪噴氣發動機,是用一個小型核反應堆來取代噴氣發動機的燃燒室,而仍然保留了風扇——渦輪系統,以提高流通空氣的膨脹比,增大推力,並實現零速度自啟動能力,其典型案例為通用電氣公司研製的、計劃用於NB-36H核動力轟炸機上的HTRE系統;第二種是核動力衝壓噴氣發動機,與核動力渦輪噴氣發動機相比,其取消了渦輪系統,結構顯著簡化,重量也明顯降低,然而由於空氣必須藉助衝壓效應才能進入發動機內,所以這種方式沒有自啟動能力,必須藉助火箭助推器起飛,達到衝壓發動機的工作速度之後,才能換成衝壓方式運行,其典型案例為康維爾公司研製的超音速低空導彈(SLAM);第三種是核動力火箭,與前述使用大氣層中的空氣作為工質(實現熱能和機械能相互轉化的媒介物質)的核動力噴氣發動機不同,其自帶工質(一般選用氫氣),當工質被核反應堆加熱後,從拉瓦爾噴管高速流出,產生推力,即使進入空氣稀薄的外層空間也能正常運行,其典型案例為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和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聯合開發的「流浪者」核動力火箭項目。


美國「冥王星」核動力巡航導彈模型


從俄羅斯公布的核動力巡航導彈視頻片段來看,其發射時很明顯採用了火箭助推器起飛。所以可以判定,該導彈的動力裝置採用核動力衝壓噴氣發動機的可能性最大。雖然目前俄羅斯官方並未進一步公布該導彈的詳細資料,但同類的康維爾SLAM核動力巡航導彈已經有了相當多的公開資料,可以作為分析的基礎。


1955年,美國空軍提出了SLAM項目,用以取代不甚可靠的超音速核轟炸機。SLAM設計航程182000千米,相當於繞地球赤道飛行四圈半!1957年,為SLAM配套的核動力衝壓發動機的「冥王星」項目啟動。該項目成功地生產了兩台進行地面測試的試驗發動機,均使用「Tory-Ⅱ」命名。1961年5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核動力衝壓發動機「Tory-ⅡA」進行了首次試車。第二台核動力衝壓發動機「Tory-ⅡC」則是改進後的正樣機,用於驗證設計性能。為了對這兩台發動機進行測試,康維爾專門建造了大型的空氣封閉循環管路,以避免流經發動機、帶有放射性沾染的空氣產生泄漏,造成污染。為了在測試過程中提供足夠數量的空氣,還建成了儲氣量高達100萬磅(約454噸)的壓縮空氣儲氣罐。模擬發動機進氣條件為巡航高度1000英尺(約305米),大氣溫度38攝氏度,巡航馬赫數2.8。儲氣罐內的空氣只夠維持5分鐘的測試時間,充氣卻需要5天時間。



「冥王星」項目中生產的的核動力衝壓發動機

由於洲際彈道導彈的迅速發展、防空系統的不斷完善,SLAM很快失去了其原設想中的巨大優勢。此外,由於存在嚴重的人道主義問題,美國空軍在1964年正式取消SLAM項目。


又一個技術儲備?


與SLAM相比,俄羅斯此次公開的核動力巡航導彈尺寸與其傳統大型巡航導彈相當,但從公開視頻推測,其飛行速度應該與監控飛機柏當,很有可能為高亞音速類型,這樣可以使用現代巡航導彈較為先進的地形跟隨方式,提高突防能力。由於飛行速度較低,其需要的推進功率也顯著低於SLAM,對核動力衝壓發動機的總體性能要求也明顯降低,核燃料的裝載量也可以大幅度減小。從俄羅斯目前的戰略威懾目標——美國的角度來看,這種長續航時間的巡航導彈的確有可能從意想不到的發射陣位發起攻擊,並通過複雜的飛行路線繞開攔截系統,從而對目標實施打擊。



俄公布的核動力巡航導彈地形跟隨飛行演示畫面

但不能否認的是,在核事故仍有發生的今天,全球民眾對於核污染的容忍度一直處於低位,反核聲浪持續高漲,這構成了對俄羅斯核動力巡航導彈的極大阻力。據國外媒體報道,2017年1月、2月和10月,北歐國家都發現了空氣中輻射值異常升高的現象,當時有不少專家認為是俄羅斯境內可能發生了核泄漏事故,但卻一直未得到證實。現在看來,這倒可能是俄羅斯當時正在進行無防護的核動力噴氣發動機地面試車或者核動力巡航導彈試飛,大量受到核沾染的廢氣直接排放,並通過大氣環流進入其他國家,從而造成了不良影響。


俄羅斯要在國際上維護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就不能忽視核動力巡航導彈在研究試驗及可能應用時產生的核污染問題。估計未來俄羅斯仍然有可能像當年的美國一樣,在核動力巡航導彈的技術成熟之後,僅將其作為技術儲備,並不會實際裝備部隊使用。(航空知識)


【訂閱關注「國防時報排頭兵」,縱覽軍情,聚焦熱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時報排頭兵 的精彩文章:

F-35B首次艦上部署,美媒吹捧能「主宰亞太」
保持「底線思維」:美軍要瞄準「後GPS時代」

TAG:國防時報排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