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國石油對外依賴度創新高 外國石油巨頭卻在轉向新能源

我國石油對外依賴度創新高 外國石油巨頭卻在轉向新能源

近期,關於我國石油對外依賴度正在不斷增長的討論一直不斷,而這一事實被外界廣泛得知還要源於今年3月份。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副總經理、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永生今年3月份時曾表示,近年來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屢創新高,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逼近70%。

馬永生表示,2017年石油消費量達到5.9億噸,增速為2011年以來最高;國內產量則降至1.92億噸,連續第二年低於2億噸;全年石油凈進口量達到3.96億噸,同比增長10.8%;石油對外依存度升至67.4%。預計2018年石油表觀需求量將首次突破6億噸,達到6.15億噸。

面對一再攀升的石油對外依存度這一問題,我們的反應是否過激?解決之道又在哪裡呢?

石油對外依賴創新高

據相關數據顯示,1991年以後,中國石油消費快速增長。1993年,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1996年成為成品油凈進口國。2000年,中國原油和油品凈進口總量為7384萬噸,占消費量超過31%。2004年,中國石油消費量為3.23億噸,2010年達4.48億噸,2013年達5.07億噸。

這期間,中國的石油產量在2015年達到2.15億噸的峰值。消費與國內產量背離的結果,是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的迅速攀升。2004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為46.17%,2009年為51.88%,2015年為61.8%。

由於之前多年的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對石油這一類自然資源的需求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並不是世界最高的。日本、法國、德國和韓國等,石油消費全部依賴進口,對外依存度基本上是100%。近年來,印度的石油對外依存度也迅速攀升,2003年就接近70%,2012年更是超過了75%。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2015年開始,石油進口的量雖然並未減少,但用途卻發生了變化,這一年,中國原油凈進口量為3.32億噸,卻向國際市場凈出口了622萬噸成品油。2017年,中國原油凈進口量為4.15億噸,成品油的凈出口量為2270萬噸。

這就是說,從2015年開始,不斷上升的中國原油進口數量和石油對外依存度,部分已不是為了滿足中國經濟建設的需要,而是服務於國際市場,中國石油加工業已可滿足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需要。

雖然需求結構的變化正在改變,不過,說到底對自然資源的依賴仍在繼續。面對自然資源不斷消耗的問題,如今已有很多曾經的石油巨頭企業也正在向可再生能源逐漸轉型,石油與可再生能源之間存在的矛盾,如今已經不再是不可調和,相反,可再生能源已經開始與石油公司和平相處,其中相當一部分已成為後者的重要業務內容。

石油巨頭轉向新能源

有消息稱,今年1月分別,殼牌宣布投資2.17億美元,收購美國太陽能公司SiliconRanch43.83%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這是殼牌闊別太陽能產業12年後,首次回歸太陽能產業。殼牌在2016年成立了新能源事業部,主要致力於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的投資,隨後展開了建電動車充電站、氫燃料車加氫站、投資太陽能、風電一系列行動。殼牌公司提出每年新能源研發預算達2億美元,佔到殼牌每年研發預算的五分之一。殼牌CEO范伯登今年初宣布,殼牌將在2020年以前,每年向清潔能源領域投資10億美元至20億美元。他指出,「殼牌不僅僅是一家純粹的油氣勘探開採公司,我們要展現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盈利能力」。

BP也在高調回歸可再生能源行業。早在2000年時,BP就開始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將公司的簡稱BP「BritishPetroleum」(英國石油)賦予新的含義為「BeyondPetroleum」(超越石油),並投資80億美元開放風能、太陽能和生物燃料。隨後幾年公司決策發生變更,逐漸淡出新能源。去年底,BP宣布將斥2億美元巨資買入歐洲最大的太陽能開發公司Lightsource公司43%的股權。這標誌著BP在2011年退出太陽能業務後正式回歸可再生能源。BP集團首席執行官戴德立表示,今後每年將向低碳技術投資5億美元,「我們研究了能源世界的變革、制定了我們的低碳目標,並展示了我們是如何全力推進能源轉型」。公司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分析認為,到203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總量的1/3將由太陽能貢獻,可見其對太陽能產業的樂觀。除了太陽能業務,BP還在美國擁有風電項目,在巴西擁有生物燃料項目。

隨著可再生能源的不斷被開發,以及技術的不斷革新,再加之政策的不斷調整、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我國未來能源結構的調整是可以預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市公司能源頭條 的精彩文章:

TAG:上市公司能源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