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先賢造像,十位安康籍歷史名人

為先賢造像,十位安康籍歷史名人

安康籍十位歷史人物

安康籍先賢畫像小序

戴承元

安康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 院 長

陝南民間文化研究中心 主 任

司馬遷以紀傳體書寫中國歷史,祭奠那些為中華文明進步做出重大貢獻的先賢,祈願中華後世子孫光大先賢業績,創造出更加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我想,那肯定是太史公發憤著《史記》的其中之義。

安康地處秦巴腹地,在中華的版圖上只是一圈一點而已,但在五千年的歷史演進中卻有許多可圈可點的人和事。我在閱讀安康地方文史的過程中,常被感動,心生敬畏。

於是,我選擇了10位安康籍的歷史人物,依次是錫光、王戒、李遷哲、懷讓、劉應秋、董詔、李逢亨、溫予巽、張鵬飛、廖乾五。

他們或文或武,或顯或隱,或窮或達,或建功於國或造福於鄉,他們是我輩的前世之師。

他們留下的精神遺產定能激勵安康子民內修心性,外建功業,奮發圖強,將安康建設成為鑲嵌於秦巴山間的一顆璀璨明珠。這也是先賢們的遺願。

我希望為他們造像,以使我們擁有投射對先賢之敬仰的現實空間,並以此激發出我們心中源自歷史積澱的文化自信。

我的想法得到了安康學院領導和安康市地方志辦公室柯曉明主任的支持。

2016年11月,我和柯先生同去西安,延請畫家邢中桂先生為錫光等10位安康籍先賢畫像。邢先生欣然應允,並囑我為這10位先賢撰寫小傳。

邢先生反覆琢磨,數易其稿,歷時三個月,終於完成了這項具有歷史和現實意義的創作。邢先生創作的這10幅畫既尊重歷史,又融入藝術創造,突顯出了人物的精氣神。10幅畫作神韻生動,氣象恢弘,令人震撼。它們將長久地懸掛於安康學院圖書館,激勵師生修德敬業,報效祖國。

值得我們敬仰的安康歷史人物還有很多,以後將在其他的序列中展示。

天海文化傳播公司魏海安先生亦為之感動,要將這10幅畫像做成冊頁,以使安康籍先賢的業績被更多的人熟悉,這體現出了魏先生的人文情懷。魏先生邀我作序,我覺得這是自己分內之事。於是命筆,寫了上面這段話,權作小序。

安康方誌博物館先賢畫像由天海文化傳媒原稿宣紙複製

文化使者——錫光

錫光,字長沖,漢代西城今之安康人也。

漢室開疆拓土,播揚教化,委命錫光為交趾太守,錫公銳身前往。

南土荒蠻,錫公教民耕稼,置為冠履;初設媒聘,始知姻聚;設立學宮,導之禮儀。

於是,嶺南始有華夏之風。

王莽篡位,據郡不降,正始即位,正其本官,光武嘉其忠節,封為鹽水侯。

有漢一代,漢水之濱:漢中有張騫,建功西域而名播青史;安康有錫光,功在千秋而湮沒不聞,能不惜乎!

書壇聖手——王戒

《石門頌》乃漢隸極品、書法瑰寶,歷代書家愛之敬之。楊守敬贊之曰:「野鶴閑鷗,飄飄欲仙」。

于右任詩曰:「朝臨石門銘,暮寫二十品。

辛苦集為聯,夜夜淚濕枕」。

此化境之作,何人所為耶?

清王森文證之曰:王戒。

王戒,字文寶,漢代西城人也。

漢司隸校尉楊孟文鑿修褒斜道,漢中郡守王升撰文紀功,王戒時為書佐,書丹者當為王君。

江河萬古,人生一瞬,名利如煙,古之人藏名於功業之中,今之人何不思之!

戡亂勛爵——李遷哲

李遷哲,字孝彥,南北朝安康人也。

遷哲少而超群,有識度,性慷慨。

繼父祖之業,初仕於梁,任安康郡守。

繼鎮魏興,都督魏興、上庸等八郡諸軍事。

入魏拜車騎大將軍、散騎常侍,封沌陽縣伯,屢建戰功。

北周天和三年進位大將軍,翌年鎮守襄陽。

建德二年進爵安康郡公,卒贈金州總管,謚曰壯武。李公遷哲,生逢亂世,南北二朝馳騁縱橫,功勛至偉。

何所致之耶?曰智曰能!

禪宗大德——懷讓

懷讓,俗姓杜,唐代金州安康人。

十五歲往荊州玉泉寺禮恆景律師剃度出家。

後志慕禪宗,先參嵩山慧安,繼參曹溪六祖慧能,師侍六祖十五年,為慧能高徒。

天二年後駐錫南嶽般若寺,弘揚慧能學說,開南嶽一系,世稱南嶽懷讓。

天寶三年圓寂,唐敬宗贈謚大慧禪師。

安康山水環抱,雲煙繚繞。

佛法高深,幾人能參透?懷讓得成高僧大德,自有慧根,亦安康山水之滋養也。

文史大家——劉應秋

劉應秋,字體元,號玉屏山人,晚號夢覺道人。

明末清初安康著名文士。

古文詩詞造詣高超,已登大雅之堂,有巜一硯齋》行世;博覽群書,精研儒學經典,有巜五經說》存世;參與撰修巜紫陽縣去》巜白河縣誌》巜興安州志》。

清初安康之社會歷史狀況可在劉公之作中尋見端倪。

曆數唐宋元明,安康難覓文史大家,自劉公之後,安康人文尉起,劉公之澤可不念乎?

山南碩儒——董詔

董詔,字馭臣,號朴園,清代安康著名學者。

乾隆三十九年中舉,此後無意於仕進,一生以讀書教書著書為樂。

學入橫渠,有山南碩儒之譽。

立志樹人,興安名士王玉澍、馬二南、謝玉珩、張鵬飛等皆出其門下。

撰修地方志多種,著有巜讀史脞說》巜正誼堂文集》巜詩集》巜說文測議》巜通志堂經解觀略》及巜昭陵陪葬圖》等。

董詔之後,興安始可以談學,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治河能臣——李逢亨

李逢亨,字培園,安康平利縣人。

乾隆四十四年拔貢,以直隸州州判分發直隸,掌管治河工程。

由此,李逢亨傾一生之力於治河,政績卓著。

嘉慶十六年,皇帝西巡,特旨召見李逢亨,賞戴三品頂戴花翎,賜福字鹿肉。

十七年升黃河總督、左都御史、兵部尚書,歷署直隸總督。

著有巜治河管見》巜黃河志》等。

嘉慶二十四年歸里,捐建五峰書院。

道光二年卒,祀鄉賢,加封榮祿大夫。

安康乃水患之地,育治河能臣有功於國,亦安康山水之幸也!

卓異名臣——溫予巽

溫予巽,字東川,安康漢陰人。

予巽性寬厚,外朴內慧,見人訥訥如不能言,而志向深遠。

嘉慶二十一年中舉,選敦煌教諭。

道光十三年中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檢討。

嘗因召對,受道光帝特知,簡放江南揚州府知府。

以政績卓著,擢湖北荊宜施道,累遷廣東鹽運使、江西按察使、直隸布政使。

調甘肅布政使,特旨代理陝甘總督。

道光帝升遐,為權貴所排擠。

予巽感上恩遇,飲鴆以殉。

予巽孤忠獨立,可嘉可崇,然為政者,亦當有思。

興安名士——張鵬飛

張鵬飛,又名鵬翼,字扶九,號補山,安康縣人。

嘉慶十八年拔貢,道光元年中舉。

歷任臨潼、褒城、安康講席。鵬飛為人慷慨,膽識過人。

創辦來鹿堂,鐫刻書籍二百餘種,開安康雕版印刷之先。

倡修關南書院、文廟、興賢塔,恢復魁星樓,搶修水毀書院,興辦鄉學,整治學田,興文育人。

疏浚施、陳二溝,議修千工堰,造福桑梓。

又嘗運書數車進京,拒交稅金,上巜治平二十四策》,道光帝下詔免書籍筆墨稅,皆鵬飛之力也。

進士武廷珍、管淓、雷鍾德,舉人吳敦品、李芬等均為受業弟子,桃李芬芳。

著有巜來鹿堂文集》。

鵬飛以一鄉紳傾注心力重文教、系民生,堪稱楷模。

革命先驅——廖乾五

廖乾五,原名廖正元,又名廖華龍,化名劉省三,字乾五,安康平利縣人。

乾五少有大志,習文練武,光緒三十三年就讀京師農業學堂,民國十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領導京漢鐵路工人罷工,參加北伐,任第四軍政治部主任,參加籌劃八一南昌起義,任宣傳委員、第二十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民國十九年任湖南省軍委書記,不久被捕,壯烈犧牲。

廖乾五為早期共產黨人之傑出代表,革命家、軍事家。

事業未竟身先去,紅色中國當祭悼。

編輯 | panpa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康視界 的精彩文章:

TAG:安康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