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國清華校長那些事兒

民國清華校長那些事兒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的「鴻鵠事件」有了最新進展,他在北大校園網公開道歉。我把這篇文字逐字逐句的摘錄下來,珍藏自省,你要知道,若這件事發生在民國時期,估計不是道歉那麼簡單了,教授會和學生會的熱血人物會將校長的屁屁踢得青紫,因為那時,大學的精神尚存!

親愛的同學們,

很抱歉,在校慶大會的致辭中讀錯了「鴻鵠」的發音。說實話,我還真的不熟悉這個詞的發音,這次應當是學會了,但成本的確是太高了一些。

我想,我的這個錯誤會使很多同學和朋友失望,覺得作為一個北大校長,不應該文字功底這樣差。說實話,我的文字功底的確不好,這次出錯是把這個問題暴露了出來。

上中小學時,正趕上文革,教育幾乎停滯了。開始的幾年沒有課本,後來有了課本,也非常簡單。我接受的基礎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統。我生活在內蒙古的一個小農場,只有幾十戶人家。現在人們很難想像當時的閉塞狀態,農場離縣城幾十公里,距離雖不能算遠,但乘馬車要一整天時間。當時不但沒有現在發達的互聯網,連像樣的書都很難找到。最近,我剛出了一本書《校長觀念-大學的改革與未來》,其中還提到了當時的情況:

「文化大革命開始時,我小學五年級,幾年都沒有課本,老師只是讓我們背語錄和老三篇。十幾歲時是求知慾最強的時候,沒有其他的書,反覆讀毛選和當時一本幹部培訓用的蘇聯社會主義教程。我的中國近現代史知識,最初都是通過讀毛選和後面的注釋得到的。《矛盾論》和《實踐論》當時都讀過,中學政治課又學了一遍。一分為二、對立統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這些概念都滾瓜爛熟,也深深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思想觀念。」

我很幸運,77級的高考語文考試作文佔了80分,詞句和語法只有20分,否則我可能就考不上北大了。我只是在考試前的幾天,讀了一本語法方面的書,剛剛知道什麼是主語和謂語。語法概念不清,上大學之後學英語也多費了很大的勁。

我寫這封信,告訴大家這些,並不是想為自己的無知或失誤辯護,只是想讓你們知道真實的我。你們的校長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也有缺點和不足,也會犯錯誤。另外,我還想告訴大家,我所有重要講話,也包括上面提到的那本書,都是自己寫的,其中的內容和思想都是我希望大家了解的。

我是會努力的,但我還是很難保證今後不會出現類似的錯誤,因為文字上的修鍊並非一日之功。像我這個年紀的人,恐怕也很難短時間內,在文字水平上有很大的進步了。

真正讓我感到失望和內疚的,是我的這個錯誤所引起的關注,使人們忽視了我希望通過致詞讓大家理解的思想:「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能夠讓我們走向未來的,是堅定的信心、直面現實的勇氣和直面未來的行動。」

再次致以歉意!

熱愛你們的校長,

林建華

校長,終歸是有些學術專長,有些學問的。因為我沒甚學問,沒啥思想,我不想做孔乙己,去解讀「鵠」的幾種讀音。我也不認得幾句古詩詞,以及其有幾種寫法、讀法或者解釋,不敢嘲弄諷刺中關村三個讀白字的大學校長。

再者,就現在社會而言,「孔乙己「這一類人所顯擺的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種寫法,對於社會進步並沒有多少積極作用的。最多只能讓喧囂、無聊的人們追著顯擺的孔先生大笑不已。就像我們笑話、嘲弄讀白字的大學校長一樣,過一段時間,久久不見來喝酒的孔乙己,大約也就猜測他死去了吧!

要知道,讀書識字做科學研究是需要付出功夫和時間的,古代勞苦大眾,農民很少有識字的,甚至,有很多精湛技藝的工匠和武藝高強的將軍都是目不識丁的。文字在那個時候是士大夫貴族階層用來教化百姓,奴役他人的工具。識文斷字,在古代、民國和甚至近現代似乎都意味著高人一等,更別說現在信息科學時代了,沒有一番功夫與努力,是不可能獲取一定學位的。

大學校長作為統領學者文人之典範,自然學識、精神就應當高於普通人三等。

但是,現代大學校長魚龍混雜,精緻利己主義者多,思想隱蔽,大多有知識,無道德,有文化,無精神。若觀其如何發力,則可窺見一二。若此校長著力於自身學術專長,秉持醒世渡人之獨立精神,自由之思想,堅持教授治學,則自然不屑於屈身迎合,堅辭不就者,有史以來本就眾多。若此校長無甚尊嚴和道德,一心鑽營,縱橫捭闔,官氣十足,自然是久入魚肆,不聞其臭!讀幾個白字又能奈何?他惺惺作態,假亦真時,真亦假,還能脫身升遷,你能奈他幾何?

清華大學校史上曾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不妨採擷一閱。

1928年9月,五四運動的領導者羅家倫受命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他掌校期間,增聘名師,裁併學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員,結束舊制留美預備部,停辦國學研究院,創設與大學各系相關聯的研究所,對清華大學的發展有所建樹。

羅家倫認為「教育本來是要把以住人類寶貴的經驗,提取優越的部分,鎔鑄過交給後代,指示他們去發揚光大」具有深遠的影響。

這句話,我覺得與林建華校長的「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能夠讓我們走向未來的,是堅定的信心、直面現實的勇氣和直面未來的行動。」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羅家倫作風專斷,不尊重師生意見,引起師生的「驅羅」運動,被迫辭職,灰溜溜的成為校史上之過客!

羅家倫具有很強的造反精神,革命氣魄。他曾經說:「我小的時候沒有得精神病,只可以說是洪福齊天」。他認為兒時所受的教育是強迫向大腦內填糞,他強烈反對私塾教育,積極要求打破古典文字的枷鎖,以現代人的話,來傳達現代人的思想、表現現代人的感情。

羅家倫最崇拜君憲派的梁啟超,可是當時的革命黨並不認同梁啟超的主張,所以在學校里,革命黨與君憲派經常一言不合就吵起架來,甚至動拳腳。羅家倫不喜私鬥,遇此情形,每每讓步,很多人都看他是個膽小鬼,文弱書生。然而,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復旦公學時期的羅家倫不只學業優異,還任《復旦雜誌》編輯,開始運用文字發表他的理念,他曾撰文與同輩的青少年朋友共勉:「若欲以二十世紀國家的主人翁自恃,必須有春日載陽、萬象昭蘇之慨:切莫暮氣沉沉,氣息奄奄。一定要努力成為新學生,切莫淪為陳死人」。

羅家倫在北大讀書時候,不停地活動、求發展。與同學辦《新潮》,提倡文學革命,參加愛國遊行,起草五四宣言,鼓吹革命。

但時,就是這麼個鬧運動起家的羅家倫,學問上卻被認為根底不紮實,又不切實,好大言,招致師生輕視,被迫離職。

隨後,山西人喬萬選,留美後專習法律,回國後曾做過律師、法官等法律職業,其學問、人品皆不能令天下士林服膺,更不能令清華師生滿意。喬到清華大學上任,師生將其堵在校門外,其徘徊不得入內,掉頭跑掉了。

1931年春天,由於陳立夫的關係,吳南軒被派為清華大學校長,吳曾在美國柏萊克加州大學學習教育專業,南京政府發表正式命令,任命時為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副教務主任的吳南軒為新任清華大學校長,而他上任的背景,則是因為他是親自兼任教育部長蔣介石的親信,這種背景註定了吳南軒在清華將要走一條政治路線,而不是學術路線。吳聲稱「奉黨國命」要「恪遵蔣主席整頓學風的意旨,長治清華」。他下車伊始,即不顧清華教授治校傳統,獨斷專權,遭到全校師生一致反對。

由於他「大權獨攬、不圖發展學術、蔑視教授人格、視教授為僱員」。政治理念治校,自然招致教授反對,在教授會的帶動下,學生自治會召開全體學生大會,表示堅決支持教授會決議,要求「撤換吳南軒,並由全體同學整隊至校長室,請其即時離校」。頓時,驅吳風潮風起雲湧,逼得吳南軒於5月30日揣著清華大印和若干重要文件,逃到東交民巷外國人勢力範圍內去「避難」。

吳南軒的失策是自恃奉「黨國命」,揚言要恪遵蔣介石意旨來整頓清華。對民主氣氛濃厚的清華,打這樣的官腔,先不必行動,就會引起師生的反感。他凡事政治至上,尤其將蔣總統令視為尚方寶劍,更為失當的是,不顧國格,竟跑到東交民巷去掛牌辦公,致遭輿論和中央政校區黨部指責。

1936年,吳南軒開始兼任復旦大學代理校長。隨著抗日戰爭爆發,吳南軒四處籌資,親自帶領師生輾轉顛沛,在江西、宜昌、重慶等地艱苦辦學,其在清華大學未競之事業,卻在復旦大學任職期間發力,不可謂,知恥而後勇!

現在復旦西南角的燕園裡,有一別墅名為「南軒」,大約是為紀念吳南軒而命名的雙關之名,此名一直沿用之今。

清華大學校長難產,南京政府教育部請趙元任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師生們希望在周貽春、趙元任、胡適中選擇一位。政府認為「趙非辦事人才,胡適議論乖謬,礙難予以任命」。但趙推薦了梅貽琦。

自此,民國大學精神雛形與典範出現:

梅貽琦認為,辦大學的目的有兩種,一種是研究學術;一種是早就人才。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我們的知識和我們的精神休養,全賴教授的指引。既要早就人才,更要合理利用人才,避免人才浪費......

梅貽琦之所以具有如此的胸懷和見識,可能源於清華大學早期國學院時期,與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等大師的交往。這使得他認為,辦大學,關鍵是要有學術專長,而且品德與名聲顯赫的教授。

梅貽琦後期被譽為清華之父,永遠的校長。

你我皆無知,浩瀚宇宙,我們必須認識到,也必須首要認識到,人類存在極大的未知領域,人類具有最大的敵人是局限性。

知無知,方能有進。

蘇格拉底:我知道我一無所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律之旋轉門 的精彩文章:

TAG:法律之旋轉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