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木蘭從軍》教學後記

《木蘭從軍》教學後記

可能是我自己對於古典詩詞的偏愛吧。翻開《木蘭從軍》一文。在備閱這篇改編自《木蘭詩》的故事的課文時,腦海里一下就浮現出這首被稱之為「南北朝民歌雙壁」的北朝民歌。走進教室,未言課本,先自背誦《木蘭詩》,孩子們先愣住了,慢慢地有人打開課本,慢慢地有人若有所思,慢慢地一個個正襟端坐--------最後在「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讚歎聲中,孩子們禁不住「啊」了一聲。

當我告訴孩子們,我們今天上的課文就是改編自這首詩時,孩子們已經開始讀起課文來了。一節課很快就要結束了,我課前的那番鋪墊可不能白白浪費。我大聲說:「有人想像老師那樣背誦《木蘭詩》嗎?」孩子們笑著說:「想!」「想,就下節課見。」下課鈴聲響。

第二天晨誦,我把《木蘭詩》帶給了孩子。周五的晨誦課,我們就在誦讀《木蘭詩》。第一節課,繼續《木蘭從軍》。當我問我們的課文的哪幾段,改編自詩歌的哪幾句。孩子們準確無誤的找到了。就連「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孩子根據課文都讀懂了。我的原意是想誘導他們背誦《木蘭詩》,本沒有想去進行古今對比閱讀。畢竟是二年級的孩子。可能是民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緣由吧。

很多孩子信誓旦旦的告訴我,他肯定能把這首《木蘭詩》背下來。其實,我的原意也不是讓所有的孩子來背誦這首《木蘭詩》。只是想讓那些學有餘力的孩子多積累一些吧。

周一早晨一進教室,就有幾個孩子看著我在笑。我知道這幾個小鬼心裡在想什麼。但早上要升旗,第一節課我還有教學任務要完成。一直到第三節課。當我宣布《木蘭詩》背誦比賽開始。那幾個早想登台展示的小鬼差點就要一擁而上。有孩子建議,為了防止濫竽充數,還是個人展示比較好。為了讓更多的孩子有展示的機會,我決定兩個同學互相配合,就像我們誦讀《笠翁對韻》一樣,一人一句。要求:聲音響亮、讀音準確、流暢。經過一番比較,有九位同學準確、流暢地背誦了《木蘭詩》。孩子們對於上台展示的同學要求還是很嚴格的。「燕山」的「燕」、「可汗」的「汗」、「著我舊時裳」中的「著」、「裳」等字的讀音要求非常嚴格。以至於很多孩子因為讀錯了音而被其他同學視為「讀音不準確」。我本來只想提醒一下孩子背誦應該注意的事項。沒想到一下變成台下孩子評判的依據了。話說出來了,我也不好改。又細想之,這些因讀錯音而與勝利失之交臂的孩子,一定記住了他們讀錯的那個字的正確讀音了。台下那些未能背誦的孩子也一定知道某個字的正確讀音了。為了安撫那些不小心而受傷的小心靈,只要背誦掉了,我都會摸摸他們的小腦袋,以示鼓勵,他們有的咧著小嘴笑了,有的大呼悔之晚矣---------

獲勝的孩子獲得了獎狀,他們一個個非常開心。同時我也鼓勵那些沒有背誦的孩子,只要你背誦完了,你可以隨時背誦給老師聽。老師同樣會獎勵你。

語文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孩子自主閱讀積累的過程。大量的課外閱讀無疑是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厚度,而課堂教學又怎樣引導孩子去自主地進行課外閱讀,也就是「以讀引讀」,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你曾經被哪部關於青春的電影感動過?青春電影推薦!
雨崩和天堂 孩子與我們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