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夏季兩大頭痛事——中暑悶缸,如何小心翼翼的避免

夏季兩大頭痛事——中暑悶缸,如何小心翼翼的避免

5月份的深圳,天氣已經熱得走在路上都能烤熟的那種,室內室外都有中暑的風險(有空調除外),人都受不了這樣的天氣了,那麼我們的魚怎麼辦呢?會悶熟吧?所以在夏天,各位魚友最關心的應該就是如何預防魚中暑和悶缸了。但是中暑和悶缸又是兩個相似而不相同的情況了,那應該如何區別和採取相關措施呢?請往下看!

中暑

通常是指水溫過高、水溶氧過低導致觀賞魚中樞神經系統機能嚴重障礙的現象,盛夏炎熱季節午後多發,其主要原因多數是沒有及時蓋簾遮蔭,致使水溫過高,從而降低了水中的溶氧量,致使魚苗和成魚忍受不住高溫、烈日的刺激和缺氧而引起的昏死。

夏季兩大頭痛事——中暑悶缸,如何小心翼翼的避免

悶缸

通常是天氣悶熱,氣壓偏低,水溫較高,又遇上陣雨和暴雨,使缸內水溫急劇變化,造成缸內上、下層水迅速對流,缸底糞便、污物上升,致使魚缺氧死亡的疾病,尤其在夜間綠藻不停光合作用時,和魚一起消耗水中的氧氣,造成魚缺氧,久浮水面,脫力而死。

夏季兩大頭痛事——中暑悶缸,如何小心翼翼的避免

中暑和悶缸對觀賞魚危害嚴重,多發於炎夏的午後或夜間,尤其是悶熱天氣更易發生。

病因

溫水性魚類適宜生長溫度為23~28℃,但進入夏季,氣溫常會達到33℃以上,有時中午前後還會高達40℃以上。在炎熱季節,若沒有採取遮陽降溫措施,水溫就會隨氣溫升高而升高,當水溫達到35~39℃時,水中溶氧降低,致使魚忍受不住高溫、烈日的刺激和缺氧而引起昏死。夏季室內有空調降溫時,直接用陽光曬過的自來水換水也會發生中暑。在悶熱高溫的情況下,遇到陣雨或暴雨導致上下層水劇烈對流,使池底污物上升,尤其夜間藻類也消耗氧氣,導致水溶氧過低,觀賞魚會缺氧導致悶缸死亡。

主要癥狀和病理變化

中暑或悶缸的魚浮於水面,有的不斷撞擊缸壁,呼吸困難,體色逐漸變淡,有的嘴巴周圍或鰭的毛細血管充血,久浮水面,逐漸死亡。

防治措施

防治原則是加強飼養管理,控制水溫,保持良好水質,及時水中補氧。

炎熱季節,室外飼養的或陽台上飼養的觀賞魚,上午9時左右就應蓋簾遮蔭,避免烈日暴晒,引起中暑。

定期將魚池(缸)中污物清掃乾淨,保持良好的水質。尤其在雨季來臨前,更要做好清污工作,適當注入新水。雨後要立即吸去池(缸)底陳水(約總水量的1/5~1/3),注入新水,防止悶缸。

對尚未停止呼吸的魚,要立即換水降溫,也可在水中滴入2~3滴雙氧水或用增氧泵增氧。剛剛停止呼吸的魚,亦可進行人工呼吸搶救,方法是對準魚口猛烈吹氣數次,然後對準魚口潑水,或用手捉住病魚在水中前後晃動,用手輕按魚腹數分鐘,即能救活。

我的微信公眾號是guanshangyu-88大家在觀賞魚養殖方面有什麼不清楚的,可以隨時聯繫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魚教授 的精彩文章:

航泰水族:魚生病?不防試試這幾種方法

TAG:玩魚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