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畫家閔貞筆下的打鬼驅除邪祟的神:鍾馗

清代畫家閔貞筆下的打鬼驅除邪祟的神:鍾馗

鍾馗,姓鍾名馗字正南,中國民間傳說中能打鬼驅除邪祟的神。舊時中國民間常掛鐘馗的像辟邪除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唐·賜福鎮宅聖君"。

清代畫家閔貞筆下的打鬼驅除邪祟的神:鍾馗

鍾馗入畫始於「畫聖」吳道之。據沈括《夢溪筆談》記載:

唐玄宗在一次外出巡遊後忽然得了重病,用了許多辦法都沒治好,皇帝非常著急。一天夜裡他夢見一個穿著紅色衣服的小鬼偷走了他的珍寶,皇帝憤怒地斥責小鬼。這時突然出現一個戴著破帽子的大鬼,把小鬼捉住並吃到肚子里。皇帝問他是誰,大鬼回答說:臣本是終南山進士,名叫鍾馗,由於皇帝嫌棄我的長相醜陋,決定不錄取我,一氣之下我就在宮殿的台階上撞死了,死後我就從事捉鬼的事。

唐玄宗從夢中醒來後病就好了。於是他命令當時最有名的畫家吳道子把夢中鍾馗的形象畫下來。

吳道子奉旨作畫表現鍾馗捉鬼的緊張而又可怖的場面,得到唐玄宗的連連讚賞。

清代畫家閔貞筆下的打鬼驅除邪祟的神:鍾馗

隨著時代的變遷,審美趣味的變化,後代畫家在傳承的基礎上又有創新,創作的鐘馗不再局限於捉鬼這一傳統題材上,而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鍾馗從一個大義凜然的威武形象演變為一個慈祥可親的長者,從一尊受人供奉的神還原為一個世俗化的人,從而走進了千家萬戶,至今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春節時鐘馗是門神(道教中最出名的神仙之一),端午時鐘馗是斬五毒的天師,鍾馗是中國傳統道教諸神中唯一的萬應之神,要福得福,要財得財,有求必應。

閔貞(1730~1788後),字正齋,江西南昌人,揚州畫派名家之一。據學者研究,他的畫受黃慎影響較大。黃慎的存世作品中也有一些反映鍾馗和孩童的畫作,兩者比較,確能發現其中的淵源。

清代畫家閔貞筆下的打鬼驅除邪祟的神:鍾馗

江蘇省鹽城市博物館珍藏了一幅清代畫家閔貞的《鍾馗畫軸》,是原鹽城市政協副主席周夢庄先生(已故)無償捐贈的,為二級文物。

畫軸設色紙本,縱160厘米,橫92厘米,署款「正齋閔貞畫」,鈐「閔貞之印」、「正齋」印。

畫軸著力表現的是鍾馗和一孩童:鍾馗一身傳統裝扮,一臉和藹可親的笑容;孩童則好奇又害怕,躲在鍾馗身體的左側,畏畏縮縮。鍾馗手撫他的頭,身體向他微傾。

順著兩人的跟神,畫面自然過渡到右下角的兩個孩童和幾個小鬼。兩孩童蹲在地上,正興緻勃勃地玩弄小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再坤 的精彩文章:

古人斷案故事:縣令察言觀色智破民婦投毒毒死親侄案
有關張獻忠的寶藏之謎,有據可查的文字史料有哪些?

TAG:張再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