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第一位身體力行的「科學皇帝」

中國第一位身體力行的「科學皇帝」

直以來比較流行的觀念認為,中國古代,特別是明代以前的中國,科技水平要高於西方,明清兩朝的閉關鎖國讓中國科技落後於歐洲,導致了最後的「落後挨打」。那麼接下來幾篇,我們走進歷史,看一看科學在中國明清兩朝的樣子。

今天我們首先走進清朝,看看歷史上第一位身體力行的「科學皇帝」——康熙是怎樣對待科學的。

金庸武俠《鹿鼎記》中有一個經典的場景。第34回: 只聽得書房外腳步聲響,一名小太監道:「啟稟皇上,南懷仁、湯若望侍候皇上」,康熙點點頭,小太監傳呼出去,進來兩個身材高大的外國人,跪下向康熙磕頭。韋小寶大是奇怪,心想:「怎麼有外國鬼子來宮裡,真是奇哉怪也」。

這裡的南懷仁就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西洋帝師,這位傳教士教授康熙天文、數學、幾何。據清史記載,康熙勤奮刻苦一點兒不亞於現在的高中生,每天除了處理全國公文,學習必須的四書五經,還保持每天不少於2個小時的學習。而且這種學習力度一直持續2年多,直到吳三桂造反,才被迫中斷。

南懷仁在《歐洲天文學》中,這樣描述他給17歲康熙教課的場景:「皇帝白天大部分時間是在我們講課的場所里度過的,每天早晚我們入宮出宮,都有上駟院備馬負責接送,有兩位精通滿漢語言的官員協助我們準備講稿,另外還有書吏把文稿謄寫清楚。

我們每天對皇帝講授課程的時候,皇帝聽講非常認真,反覆練習,親手畫圖,不懂就問,講完課他還會把文稿留在身邊反覆地閱讀。皇帝還經常練習運算和儀器的使用,經常複習歐幾里得主要定律,並努力把推理過程記住。

通過5、6個月的學習,康熙皇帝精通了幾何原理,以至於一看到某個定理相關的圖形就立刻能想像到對應的定律和證明過程。

為了便於理解,當時是用滿語給康熙講解的《歐幾里得幾何原理》。儘管很多問題極其複雜,而且我們在講解的時候也不大注意君臣禮節,但皇帝從不感到厭煩。

最初皇帝對一些證明很費解,確切地說,主要因為語言障礙使我們不能靈活地運用恰當的辭彙表達清晰,但不管怎樣,皇帝總是不厭其煩地反覆試探解法,他時而向這個傳教士,時而又向那個傳教士再三詢問。

他那種高度的自覺,專心致志聽我們講課的情形,讓人對他欽佩之至。」

由此可見,康熙並不是偶爾的感興趣,而是身體力行,真正的沉下心去系統鑽研學習的。

特別是當康熙學會了數學以後,經常推演天象,時常在史書中找出天文學記載的錯誤。之後雖然被迫中斷,但是仍然不間斷的學習科學。即便是平定叛亂的8年里,仍不忘讓天主教傳教士把西方科學書籍翻譯成中文給他看。而且利用南懷仁的科學知識,改造大炮905門。這些大炮成為了平叛的主力,甚至用到了鴉片戰爭時期。

康熙越學興趣也越大,不僅學習數學、天文等知識,還學習西洋樂器,讓南懷仁從葡萄牙請來神父徐日升,專門教他音樂。史書記載,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康熙就能夠演奏4首曲目。等到平三藩之後,康熙又把精力投入到西方科學之中。他對科學的痴迷貫穿了一生。

康熙晚年,當聽到法國傳教士傅聖澤說法國成立了「法國科學院」,他立即建立「蒙養齋算學館」,於1713年,60歲時建成,交於三皇子成親王負責。從全國選出了300多人,在算學館內觀測天文、畫地圖、翻譯西方書籍、編寫音樂。讓西方科技在中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但是,這一切只能算是康熙一人的科學執著。當時的中國上下,沒有形成普遍的科學理念。大臣們雖然欽佩康熙的博學,也只是把所謂的「科學」當做是皇帝的業餘愛好。科學在社會底層沒有形成生產力,在社會精英階層也沒有形成可持續的人才隊伍。與中國的算學館的300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洲科學人口達幾十萬人。當康熙大帝隕落之後,雍正皇帝即位,敵視三皇子成親王,停止了算學館一切的翻譯工作。科學到此停止了在中國的前進腳步。

另一方面,科學思想由於完全依靠皇帝個人的支持。在傳播途中也難免遭遇到皇帝本人的阻力。史書記載,當一位法國傳教士教授康熙學習代數,他卻怎麼也聽不懂,最後康熙實在是憋的慌,大筆一揮,評價道:「還有言者甲乘甲,乙乘乙,總無數目,即乘出來亦不知多少,看起來想是此人演算法平平爾。」就這樣,代數在清朝壓根兒就沒有進入中國。

科學就以次通過一代身體力行的皇帝,在清朝長期和國人保持著一種親密的關係。但是一方面這種自上而下的支持不可持久,另一方面自下而上的缺乏民眾支持,最終讓科學無法紮根。下一篇我們繼續分享這個話題,看看明朝和科學的聯繫。

好了,今天的是文章就到這裡,這是與您分享的第391篇文章,歡迎您的閱讀,我們下篇再見。

歡迎您分享上方的二維碼給您最親近的人,讓我們成為終身學習者,一同起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子兒子媽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我們總是忽略科學「牛人」
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後現代主義」

TAG:老子兒子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