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卧龍哀悼公瑾失聲痛哭,是演技還是真情流露,鳳雛一語讓孔明臉紅

卧龍哀悼公瑾失聲痛哭,是演技還是真情流露,鳳雛一語讓孔明臉紅

在《三國演義》中對周瑜其人有極精彩的描寫,把他寫成一個氣量狹小、不能容人的典型,他嫉恨諸葛亮的多謀,事事都快他一步。演義里精心杜撰了「諸葛亮三氣周瑜」的著名故事,周瑜身中毒箭,最後路徑巴丘病故。真實的周瑜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是赤壁之戰的主要功臣,是他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火攻也是他首次提出,諸葛亮和劉備只是配角。周瑜不僅通曉水戰,而且好音律,江東素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說;周瑜不僅多才,而且夜有嬌妻伴讀,小喬是三國時有名的美女,也是亂世梟雄曹操的夢中情人。

周瑜在病逝前曾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好多人誤解周瑜,認為他的病故源於諸葛亮,諸葛亮太聰明,周瑜自嘆不如。真實的周瑜和諸葛亮心有靈犀,不是真愛,勝似知己。周瑜懂孔明,卧龍知公瑾,孔明通過《長河吟》深知周瑜之志,周瑜通過卧龍智謀深知其大才,多次勸服孔明投靠孫權。周瑜病逝的消息傳到孔明耳邊,周圍人議論公瑾氣量狹窄,必有此命,只有孔明說出周瑜之志,周瑜絕非量小之人,他是感嘆吳主無此人輔助,羨慕劉備的幸運。

周瑜之謀不在亮之下,赤壁之戰只是其一,用五萬對抗曹操的八十萬大軍,這是以少勝多的經典事迹。赤壁兵敗後,劉備藉此大攬城池,周瑜曾經勸諫吳主,不要劃分城池給劉備,劉備並非池中之物。周瑜引用曹操的煮酒論英雄,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曹操是當代的亂世奸雄,他不會看錯人的,因為疏忽讓劉備跑了,而且劉備還騙了他幾萬兵馬,如今他來到我們這裡,我們沒有把握機會,沒有及時的控制他,劉備必然一躍而起,猶如脫韁野馬,一去不復返。

周瑜建議孫權利用美色和宮室拴住劉備,然後贈與城池讓他和關羽、張飛二人分開,這樣他們孤立無援,可以一一收服。孫權考慮再三,顧忌曹操身居北方,隨時南下復仇,如果和劉備反目不利於當前的形式,於是沒有採取周瑜的建議。劉備從此開始壯大自己,不斷地招兵買馬,佔據荊州三分之二的區域,隨後進取益州。孫權沒有聽取周瑜的建議,讓劉備有了喘息的時間,劉備趁機穩固自己,等到孫權忌憚他時,已經悔之晚矣。

周瑜看出吳主的憂慮,於是策划出新的路線。這時,劉璋任益州牧,外面受到張魯的侵擾,周瑜到京口見孫權說:「現在曹操新遭挫敗,正擔憂自己內部不穩,還不可能與您用兵爭戰。因此我請求與奮威將軍一起進兵取蜀,得了蜀又兼并張魯,然後留奮威將軍固守蜀地,結好馬超,互相支援,我回來為您佔據襄陽以威脅曹操,北方就可以謀取了。」孫權贊同他的意見。周瑜回江陵準備行裝,但在路經巴丘時病死,年僅三十六歲。

如果周瑜沒有早夭,按照他這個計劃,蜀地必然被周瑜攻取,劉備也沒有自立漢中王的機會,可惜天妒英才,周瑜不幸病故,計劃也隨之泡湯。周瑜病故,孫權親穿素衣來到蕪湖迎接,費用皆有公家支付,對於他的後人大加封賞,並且終身免除賦稅。《三國志》記載:「權素服舉哀,感動左右。喪當還吳,又迎之蕪湖,眾事費度,一為供給」。

周瑜病逝後,江東眾臣把憤怒撒向諸葛亮,因為多次攻取城池,諸葛亮總是帶兵阻擋和搶先攻取,江東是赤壁之戰的主要功臣,可是得到利益最大者是劉備,江東自然憎恨。諸葛亮很清楚當前形勢,北方曹操最強,江東最為富足,只有劉備最弱,只有聯吳抗曹方位大計,但是周瑜之死激化了孫劉之間的矛盾,他必須出使東吳,藉此哀悼之意化解仇恨,只有這樣才能得以保存。

《三國演義》里諸葛亮哀悼公瑾是一個高潮,諸葛亮帶著祭品,親自描繪了四幅畫,藉此讚美了公瑾輝煌的一生。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魂如有靈,以鑒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當時甘寧、丁奉等老將軍憤而拔劍,但是聽到諸葛亮的哀辭,怎不感動?孫權哀呼:「人言孔明和周瑜是死對頭,今觀其孔明之舉,怎不讓有情人佩服和感嘆。」孔明經此一拜,讓吳臣痛苦流泣,讓人難分是演技還是真情流露。

孔明拜祭後,在返回的途中遇到鳳雛,鳳雛何許人也?此人長相醜陋,性格怪癖,而且直言不諱,當時他投靠孫權處,孫權見其貌丑,沒有任用他,後來拜師水鏡先生,水鏡先生觀他非常人,智謀超群,善出奇計,絕非百里之才,於是在世間流行此話,「卧龍鳳雛得之可得天下」,鳳雛和卧龍是齊名的謀士,他見到諸葛亮來哭訴公瑾,讓吳臣信服,完成了聯吳抗曹的計劃。鳳雛直言:「孔明好妙計,欺負江東無人嘛?」,孔明聽到後,頓時羞愧臉紅,江東眾人無人看出,竟然被士元看出,孔明連連搖頭否認。孔明忙說:「士元不可胡說,亮是真情祭拜」。最後諸葛亮為了堵住鳳雛的嘴,給他留有一封書信,讓他投靠劉皇叔。只有鳳雛投靠了劉皇叔,大家便是自己人,便不會在把此事告知別人,孔明好計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他雖是開國皇帝,被稱為大帝,卻利用親人污衊賢臣,令人不齒
此人是孫權手下最被低估的名將,勇猛可比肩孫策,死因卻十分尷尬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