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朱錦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感染診斷

朱錦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感染診斷

▌作 者:朱錦宇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

▌編 輯:程 旋 海南邊防醫院

視頻導讀

視頻重點

★ 亮點一: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假體周圍感染,疼痛最常見也最早出現,典型表現為靜息痛和夜間痛。

★ 亮點二:AAOS指南強烈推薦:血清ESR、CRP用於疑似PJI篩查,其優勢在於容易實施,效價比好,對於深部組織感染具有很高的靈敏度,但會受到年齡、性別其它合併的炎性疾病影響。

★ 亮點三:關節液白細胞計數診斷PJI準確性較高,但診斷的閾值要明顯低於感染性關節炎。對於急性期PJI次要標準關節液白細胞計數為10000個/ul,慢性期PJI次要標準關節液白細胞計數為3000個/ul。

★ 亮點四:關節液α防禦素是中性粒細胞釋放的一種抗菌肽,聯合檢測關節液中α防禦素與CRP確診了包括炎性關節病例和抗生素治療的99%的病例。其特性性和敏感性均較高,且10分鐘內即可知道結果。

★ 亮點五:中國PJI細菌主要是凝固性陰性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革蘭氏陽性桿菌,分別列一、二、三位。髖關節PJI中革蘭氏陽性球菌為主,耐葯菌株比例較高,萬古黴素為一線藥物。

★ 亮點六:AAOS指南建議:TKA患者CRP和ESR中的項一項異常時,就應行膝關節穿刺培養,但假陽性率較高,穿刺前至少停用抗生素2周,做有氧、厭氧和真菌培養。

★ 亮點七:術中培養時,應多點取材,至少4處,可疑部位為假體周圍的炎性假膜和髓腔內組織。

★ 亮點八:由於慢性PJI大部分細菌在生物膜內,沒有特殊的培養基及培養足夠長的時間,標準取材錯誤、轉送不及時,關節穿刺時注射麻藥、使用生理鹽水等抑菌溶液等因素,造成培養假陰性,這些因素注意避免。

★ 亮點九:對於PJI診斷,X線平片需要拍,但作用有限,不推薦CT作為感染診斷常規檢查,MRI對骨骼肌肉系統感染診斷有效,但在人工內植物感染方面還缺乏有效證據。

總結

? 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假體周圍感染的診斷要從病史、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病理學檢查和影像學檢查五個方面進行。

? 血清ESR、CRP用於疑似PJI篩查,但特異性不佳;血清降鈣素原、IL-6、TNF-α等特異性更好,關節液CRP、α防禦素、白細胞酯酶和抗菌肽IL-37等更特異。

? 國際PJI共識診斷標準:存在1項主要標準或5項次要標準中的3項以上,即可診斷PJI。但聲明:PJI可能在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的情況下依然存在,臨床醫師應憑藉臨床經驗和病理學診斷來診斷PJ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唯醫 的精彩文章:

股骨遠端骨折的手術治療
江蘇省首例機器人輔助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病例回顧

TAG:唯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