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趁熱打鐵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趁熱打鐵

小Q讀書會

青少年英文原版讀書會

元素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五大元素之一,大多以鐵礦石的形式分布在地殼中。

在青銅器時代,只有國王與富豪才可能擁有由鐵隕石制的武器和工具,因為鐵隕石實在是太稀少了。

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才能把豐富的鐵元素從鐵礦石中提取出來,為大眾所用呢?

1

曲線救國——土法熟鐵吹煉法

青銅器時代的工藝,在製造青銅器的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錫的熔點是232攝氏度,銅的熔點是1085攝氏度,篝火的溫度最高可達1100攝氏度,所以篝火就能為青銅的製造提供足夠的溫度。

但是,鐵,它的情況就比較特殊了。

非得有超過1500攝氏度的高溫,才能使鐵熔化,要不怎麼會有鐵骨錚錚這個詞呢?而熔點這樣高的鐵,不用點兒手段,又怎麼能讓它乖乖就範呢?

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人們想到了一個曲線救國的方法——既然我無法將你徹底熔化,那我把你燒得火熱火熱的,我趁熱打鐵,照樣能讓你為我所用。這就是著名的「土法熟鐵吹煉法」。

有了如此清晰的指導方針,實現點石成金的魔法——礦石改造成金屬,似乎有了希望。

2

歷史重現之爐內煉鐵

現在就讓我們跟隨歷史學家的腳步,一起穿越回幾千年前的青銅器時代末,見證鐵器的誕生。

首先,收集鐵礦石。

將礦石帶回鍛造大本營,然後將其打碎,如下圖所示。

將碎石放在火上烤一烤,這樣可以排出石塊中多餘的水分,避免鍛造過程中水分蒸發使石塊爆裂。這一步結束後,可以看到鐵礦石變為紅銹色。

將礦石挑出來,研磨成細細的紅銹色的粉末,這樣可以增加反應物的表面積與體積比,加快稍後的鍛造爐內的化學反應速度。

現在,到了建造反應場所——鍛鐵爐的重要時刻了。

說起來,鍛鐵爐就像是一個黏土製的煙囪。

首先,你需要一個木板當模具。用黏土包圍住木板。這樣一層一層,重複先木板、後黏土的步驟。一個黏土煙囪,或者說是黏土管就建起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你需要在底部預留一個小門,用一片單獨的黏土片遮蓋。至於它的用處,後面會告訴你的咯。

現在咱們來繼續搭建煉鐵爐,當它達到齊腰高時,基本就達標了。(因為在當時是不可能有捲尺這種東西的,所以人們會用測量棒來判斷高度。)

現在,你要做的是,用風箱將空氣吹入鍛鐵爐。這一步是為了提供更多氧氣,讓火燒得更旺。早期工業時代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利用水力驅動更大功率的風箱。

在爐內點火,當火勢逐漸變旺,打開爐底小門,送入木炭。一段時間後,木板燒盡,爐內只剩下燃燒的木炭。

將材料以木炭-鐵礦石-木炭-鐵礦石的次序,分多次加入鍛鐵爐。其中,木炭與鐵礦石的最佳比例為2:1。這樣,就能夠創造出多層蛋糕式的環境,讓木炭與鐵礦石充分反應,提高利用率。

在高溫環境下,Fe2O3中的氧原子與鐵原子分離,轉而與碳原子結合,形成一氧化碳氣體,逸出鍛鐵爐。這樣一來,爐內便只剩下鐵原子了。

反應過程會持續好幾個鐘頭,在此期間必須保證爐內火力全開。

3

歷史重現之趁熱打鐵

當材料燒盡時,用一根長棒在爐底的小門捅出一個小洞,讓熔化的硅流出。(除了鐵和氧外,大多數的鐵礦石也含有硅原子,流出的硅最終會形成礦渣)

當熔化的硅流盡後,將小洞捅大,把部分熔化的鐵、灰燼以及燒剩的木炭一起耙出來。

這一步,你會得到一塊熾熱的熔鐵與硅的混合物,它的學名是初軋方坯。

想把初軋方坯做成堅固的鐵塊,也就是鐵鑄塊,首先需要把硅石去掉,然後加固熔鐵。也就是所謂的「趁熱打鐵」。

所以,接下來的動作就是打鐵了。敲打掉多餘的硅渣,將熱鐵塊壓實。

你需要重複加熱—敲打這個動作,N多次,唯有這樣才能得到硬度達標的鐵鑄塊。

將鐵鑄塊加熱,使其變軟,然後敲打成自己想要的形狀。

接下來,重複加熱—擊打這一步驟很多次,才能夠達到預定目標。

在這裡,鐵匠將鐵鑄塊敲打成犁上的刃,將打好的刃加熱,安放在犁頭上,用水使其迅速冷卻,在熱脹冷縮的原理下,刃就牢牢實實地裝在犁頭上了。

這就是點石成工具的完整故事。這一工藝,也使得人類從青銅器時代邁向了偉大的鐵器時代。

想知道後面的故事嗎,別忘了持續關注我們喲~

世界歷史太多專有名詞聽不懂?

歡迎加入小Q線上讀書會

名師外教為你解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Q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我們最古老的祖先
世界歷史 恐龍的發現

TAG:小Q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