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用戶黏性和生態化反(下):也談 Apple Watch

用戶黏性和生態化反(下):也談 Apple Watch

如果說 AirPods 是一場三重奏里最引人注意的部分,那麼Apple Watch是連接iPhone與AirPods之間的重要橋樑,當然了,沒有它也可以有很完善的體驗,但是如果你手持Apple Watch,三者之間的通力協作會令體驗則會更上一層樓。

用戶黏性和生態化反(下):也談 Apple Watch

從Fitbit開始火起來的2013年起,媒體們恨不得每年都在吹捧這一年是「可穿戴設備元年」。個人感覺自己曾經算是體驗所謂可穿戴設備的老手了,因為我最先購買的可穿戴產品是Fitbit Flex,當時高達900元的售價帶來的不過只是一年多以後小米手環1的功能。當然了,時尚的配色,輕盈的重量還有當時比較創新的4個LED顯示點在「元年時代」還是很出色的。

隨後,我陸續購買了Gear Fit 1 代和Moto 360 1 代. 這兩代都是初代產品,卻都有著十分精彩的亮點:首塊曲面Amoled屏幕用在了運動手環上和一塊近乎全面屏的圓形手錶屏幕。Gear Fit1的運動體驗在當時還算是佼佼者,而Moto 360每一次亮屏都是一次視覺上的享受。可是由於Tizen系統在手環上的交互體驗太差,以及Moto 360初代的續航、「肛裂」和厚重等問題讓我相繼放棄了這些智能穿戴產品。

用戶黏性和生態化反(下):也談 Apple Watch

說了那麼多,Apple Watch成為了我最後的歸屬。從上大一的那個聖誕節開始,一直到大二的下學期,一年多以來,即便我有五個月時間轉換到了安卓陣營,每天依然都戴著它,記錄心率。說實話最開始由於資金並不充足,甚至考慮過series 1(那個時候最新款是2),不過為了能夠創造更多使用場景(洗澡向來懶得摘手錶,下雨這樣也不用慫),還是為了更優的防水性能加錢上了series 2,後來也證明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一年後series 1由於處理器限制已經在公交卡刷卡體驗上吃虧了。

用戶黏性和生態化反(下):也談 Apple Watch

Apple Watch 給我帶來最有趣的體驗是不間斷的心率檢測。雖然我經常參加英語演講比賽,小到十幾人的教室,大到一兩百人的報告廳,再到幾百人的禮堂的陣容都面對過,可是每次上台前心率至少130起跳,最高能到150+. 一次和汪涵老師合作的主持機會時,瞬時心率幾乎快達到了160. 這塊表幾乎成為了我在所有重要場合時的另一種記錄方式:每次回首月度心跳記錄就能發現我一個月經歷了哪些起起落落。

用戶黏性和生態化反(下):也談 Apple Watch

(從周四到周日正好是我在杭州比國賽的那幾天)

除此之外,它除了記錄心率,更大的用途在於檢測運動。

在我大一經常泡健身房的時候,每次它都能給出比跑步機上的熱量步數更準確的數字。大二時經常無規律的在操場跑,每一公里就會輕震動一下(這裡還得表達一下aw的振動馬達),抬手喚醒也是就可以立刻看到跑步時間,里程和速度。而且非常神奇的是,我們每50分鐘一節課,它經常在下課前後一兩分鐘用很舒服的輕微震動提醒我需要站立一會兒了。

用戶黏性和生態化反(下):也談 Apple Watch

Apple Watch的通知做的非常好。和手機本體無縫的通知推送,配合著可調級的震感,在有些不能使用手機的課堂或者在比較嚴肅的會談中手錶亮屏蹦出來的某些通知,是很及時的。這在我之前體驗的充滿延遲推送的兩款智能手錶上是極大的躍進。另外——這一項其實現在也不值得說了——11.3和Watch OS 4.3帶來的刷公交卡功能也豐富了這塊手錶的使用場景。雖然這樣過閘比刷卡慢一點,但是不用掏兜以及輕輕的震動反饋帶來的感覺令人愜意。

說到Apple Watch就不得不說到極為豐富的配件系統——這也可以說是這個手錶自己的一個小生態圈。之前用過的Fitbit Flex可換的腕帶不少,和Gear Fit一樣可是全部都是彩色塑膠; 初代Moto 360隻有皮質和鋼帶兩種選擇;而我的Apple Watch有三種不同款式的錶帶,在不同場合下佩戴。

日常使用佩戴官方的大紅色運動錶帶,運動時更換為官方為伽馬藍色Nike+運動錶帶,比賽和聚會等正式場合購買淘寶99元爆款的鋼帶——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坑爹的3999元官方鋼帶和更貴的愛馬仕錶帶:當然了,這些奢華的配件不是給我們普通消費者享受的,其實就連將近400塊的編織和普通運動錶帶也絕對算不上便宜,但是質量的確好也很舒服。在淘寶買過不到百元的迴環式錶帶,不到一個月就給戴壞了。

用戶黏性和生態化反(下):也談 Apple Watch

講了這麼多關於Apple Watch自己的獨角戲,那麼它和AirPods以及一款iPhone搭配,又能起什麼所謂的「生態化學反應」呢?

  • 場景1:滑板的時候聽著AirPods,背著包一隻手拿著書,掏手機出來很不方便,直接抬手喚醒手錶,扭一下數字錶冠就可以調節音量,摁一下屏幕就可以進行下一首。
  • 場景2:怕自己睡前玩手機,把手機放在桌子上充電,戴著AirPods和手錶睡覺,同樣不需要手機本體可以調節音量和聽歌內容,還能躺著雙擊耳機喚醒或長摁數碼錶冠喚醒Siri設置一下第二天早上的鬧鈴。如果手機在桌子上叫,不用下床,直接通過手錶摁掉就好。
  • 場景3:手機低電量放在桌子上充電,突然來了語音電話,直接走到陽台用手錶接入,用耳機接聽。

用戶黏性和生態化反(下):也談 Apple Watch

也就是說,就接聽電話和聽歌兩者來看,如果有了Apple Watch和AirPods,那麼基本沒有手機本體什麼事了。如此看來,Apple Watch上最偉大最與眾不同的設計,就是那個別抄也抄不來的Digital Crown,簡直是為小屏幕交互而生的神器。

不過在一塊很小的屏幕上,體驗不可能是100%完美的。比如令人蛋疼的以及密集恐懼症的圓點點陣式排列,誤觸錶冠不用說,還很難觸控;另外,有一些動作似乎比Android Wear晚一點加入,比如劇院模式和手電筒模式;最重要的是:想在手錶上脫離手機運行必備應用還是遠得很——至少在這塊series 2上是這樣的:那天我的iPhone只有2%的電,卻想衝進一家正在裝修前大促的超市裡搶購點東西,但是怕挑完再排隊付款,手機就沒電了。這時候我想起了還有足夠電的手錶也可以展示支付寶付款碼,但是點開一看後除了要手機本體聯網才能獲得以外,還得每一分鐘刷新一次——那麼這完全不能救急時使用。同時,在看到了所謂的Apple Watch series 4 渲染圖,才發現series 2的屏佔比很低,而且錶殼是圓角矩形,屏幕本身卻是直角的,不說不覺得,一說覺得視覺上的確不太協調。

我之前在我們搞數碼的群里說過,蘋果這小三件套聯動起來的體驗,至少領先別家5年。三星和索尼已經正在做這套比手機+電腦更便宜些的隨身便攜生態圈了。Icon X和降噪豆已經成為了談到AirPods繞不過去的話題——不過達到這個水平依然是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為了也體驗一下降噪豆,在ebay五四大促的時候購入了一台七十刀的官翻貨,以後有機會也對比評測一下)如果真的想體會一下最純熟的生態,體驗一下究竟什麼是生態化反,這三個小玩意的確可以搭配使用一下。而其中不論哪兩者單獨搭配使用,也是可以擦出十足的火花的:因為這會讓你感覺到科技進步為提升生活幸福感帶來的小甜蜜。

用戶黏性和生態化反(下):也談 Apple Watch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口碑持平首季,《西部世界》第 2 季正式開播
第二季剛播出兩集,HBO 就宣布續訂《西部世界》第三季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