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死者數萬人的:君子館之戰

死者數萬人的:君子館之戰

君子館之戰發生於遼統和四年(宋雍熙三年,986年)冬,在宋遼戰爭中遼軍攻宋瀛州(治今河北河間),於君子館(今河北河間西北)大敗宋軍的一次作戰。宋軍在天凍無法使用弓箭的情況下被遼軍擊敗,劉廷讓的部隊"全軍皆沒,死者數萬人",宋軍河北防線遭到重創。

這場大戰發生在公元986年。當年正月,為了收復被北方強國契丹佔據的國防要地--燕雲十六州(今北京至大同之間的河北、山西北部地區),宋太宗在倉促中下詔兵分三路北伐。同年五月,宋軍北伐主力在岐溝關被契丹女主蕭燕燕(即遼代著名的蕭太后)與其幼子遼聖宗親統大軍擊敗。宋朝喪師數萬,丟掉了易州,還折損了楊業(即楊家將故事中的楊令公)等幾員大將,史稱"雍熙北伐"。

始而驕恣繼而惶亂的北伐,使遼人認清了宋軍很像一隻"紙老虎",精明剛毅的蕭太后開始銳意圖宋。五月擊破宋軍北伐,蕭太后帶著遼聖宗從遼南京班師迴鑾時,即命令大于越、南京留守耶律休哥整修器甲,儲備糧粟,待秋高馬肥之時,就要大舉南征。而宋廷因北伐失利,黜免了曹彬、米信等很多高級將領,一時邊將乏人。宋太宗只得起用張永德、宋偓等一批後周時期的將領,來應付緊急的邊界情勢。這批將領中,就有後來在君子館大戰中擔任宋軍總指揮的劉廷讓。

宋太宗還沒布置妥當,遼國君臣已在籌劃著大舉南下,懲罰不安分的宋人。

九月十六日,剛剛納皇后五天的遼聖宗就抵達儒州,並且停問小事,專治甲兵,全力備戰。十月十七日,遼主向拒馬河南六州軍民宣諭,即將對宋開戰。十月十九日,蕭太后與遼聖宗駕臨幽州。十一月八日,遼主在南京御正殿,犒賞從征將校。三天後,蕭太后與遼聖宗在南征大軍的集結地狹底堝親自檢閱了輜重兵甲,南征大軍隨即開拔。

既是出於對進軍路線的考慮,又似乎是對宋人剛剛結束的北伐的報復,此次遼主南下親征,也採取了分兵三路而進的部署。一路由大于越耶律休哥為先鋒都統,率數萬騎攻宋之滿城、望都;一路由北院大王耶律蒲奴寧率領,攻擊和牽制山西方向的宋軍;聖宗與蕭太后則親率主力從固安、保州瀛洲之間南下。

進軍途中,遼主命駙馬都尉蕭繼遠、林牙耶律謀魯姑、太尉林八等人嚴守邊界,加強巡檢,不得漏掉宋朝間諜,並嚴禁軍中無故馳馬,以防暴露大軍動向。同時下令對宋境內的桑林果園一概予以殘毀。這樣做,即破壞了宋人的經濟作物,又可防備敵軍在園林中埋設伏兵,因而成了遼人歷次南下的"必修課"。

二十一日,遼主以俘獲宋兵"射鬼箭",第二天又行"青牛白馬祭天地",完成了大戰前最重要的祭祀。二十七日,遼軍進至唐興縣擊潰了屯紮在滹沱河北岸的宋軍,焚毀了滹沱橋。

二十九日,遼楮特部節度使盧補古率軍進攻滿城,遭宋軍猛烈反擊,盧補古臨陣脫逃,遼軍大敗。遼主聞訊,立即將盧補古撤職,其屬下判官、都監等都被處以杖刑,並把諸人罪狀詔諭諸軍,以示懲戒。與此同時,率輕騎偵察宋軍行動的郎君拽刺雙骨里在望都與宋軍遭遇,經過一陣廝殺,擒宋軍九人,獲甲馬十一匹。雖然只是一次小勝,但遼主馬上賜美酒、銀器加以褒獎。有了賞罰分明的教訓,遼軍對滿城的第二次攻擊十分勇猛,大將蕭排押率部先登,滿城告破。

早在十一月初,宋軍就得到了契丹大軍即將南下的情報,並且在沿邊的城池堡寨加強了守御。但是嚴密戒備了二十多天,除了在邊境上與遼軍的小股游騎發生了幾次小規模的戰鬥外,根本沒發現遼軍大舉進犯的跡象。宋太宗開始沉不住氣了,他詔命河北宋軍主動出擊,試圖先發制人,打破敵軍的進攻計劃。

定州都部署田重進接到詔命,於十二月初四日率數萬人馬北上,第二天就一舉襲破岐溝關,殺守城遼兵一千餘人,繳獲一批牛馬輜重,隨即又收復了年初北伐時丟掉的易州。田重進雖然襲破岐溝,但並沒有如願找到遼軍主力。他派出輕騎四齣探查,方知契丹大軍都屯紮在固安、瓦橋關一帶,即將大舉進犯。田重進立即退回了定州。

駐守瀛州的劉廷讓也在執行著宋太宗的進攻命令。他與益津關守將李敬源在瀛州合兵,聲言將並海而出,攻取幽州。聞知契丹大軍逼近,劉廷讓立即在君子館擺好陣勢,準備背靠瀛洲堅城迎擊來勢洶洶的遼軍。劉廷讓深知自己將面臨著一場惡戰,因此分遣麾下一部約萬人的精銳騎兵,轉隸於滄州都部署李繼隆,讓他在瀛州戰況緊急時率部增援。

此時,遼軍先鋒耶律休哥已在望都用"納降計"擒獲了宋雄州刺史賀令圖,隨即轉師東向,與遼主親領的主力部隊會合,準備進攻集結在瀛州附近的宋軍。

初七日,遼主詔令休哥派騎兵截斷宋軍退入祁州的後路,又命太師王六加強對敵偵查,隨時掌握宋軍動向。顯然,遼國君臣已決意全力打擊宋軍,而遼軍也隱然對君子館形成了合圍之勢。

臘月初九這天,正是民諺所說的能"凍掉下巴"的時候,天氣異常寒冷,但是遼軍依然向君子館的宋軍發起了總攻。遼主命宰相安寧率領迪離部及三克軍殿後,自己親統大軍,與南院大王留寧、耶律休哥的部隊共同向宋軍發起猛烈進攻。

遼軍的鐵拳重擊首先落在了宋軍御前忠佐神勇指揮使桑贊的頭上。桑贊率部奮力抵抗,從早晨一直廝殺到下午。強弓硬弩原本是宋軍克敵致勝的利器,但宋軍將士因衣衫單薄被凍得手木足僵,連弓弩的弦也拉不開,而身被皮裘、往來飛馳的契丹騎士卻越戰越勇。日暮時分,遼軍增援部隊源源而至,桑贊支持不住,引眾先逃。他的敗逃,破壞了宋軍的防禦體系,致使君子館宋軍被遼軍重重包圍。

深陷重圍,使原本在兵力上就處於劣勢的宋軍處境變得更加兇險,但劉廷讓仍然督率部下苦苦支撐。因為他的手裡還有一張牌,即那支撥給滄州李繼隆,作為戰役預備隊的奇兵!可是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直到大戰結束,劉廷讓也沒等來那支奇兵。《宋史》記載,李繼隆並沒有如約赴援,而是引軍退守樂壽。

久候援軍不至,宋軍戰不能勝,突圍亦不得出,但契丹人如疾風暴雨般的進攻並沒有停止。馬蹄盪起的煙塵裹挾著如蝗飛矢,森長的槍矛交織成紛亂的死亡之網,勇氣、力量、生命碎散飄蕩在滾滾黃塵中……。劉廷讓這位久歷沙場的老將親臨火線督戰,卻很快因為主帥的鮮明標誌而成了遼軍圍攻的重點目標。他坐騎被戕,凡三易之。

漸漸地,因整日苦戰而疲憊不堪的宋軍抵擋不住敵人的快刀驍馬,一場交鋒逐漸演變成殘虐的屠殺。宋軍被散亂地分割著蠶食著,終至徹底崩潰。劉廷讓騎著部下戰馬,僅帶了幾個隨從逃出重圍。宋軍此戰損失慘重,死者數萬人(一說六萬),李敬源、高陽關部署楊重進力戰陣亡,驍將張思鈞等被俘。

全殲數萬敵軍,令遼主非常高興。十一日,遼主招休哥等一批將官入行宮內殿,賜酒慰勞。第二天,遼主又下令在君子館收集宋軍屍體,築"京觀"以耀兵威。

君子館慘敗,幾乎使河北宋軍完全喪失了鬥志,各自收縮在堅固城寨內以圖自保,而用未習戰鬥的鄉民守御地方。遼軍因此得以乘勝長驅,分兵略地,十餘日內接連攻拔馮母鎮、祁州、深州(今河北深縣南)、德州(今山東陵縣),如入無人之境。遼軍所到之處大肆俘掠燒殺,其間唯一的例外,就是屯積了宋軍大批軍器、糧秣的楊團城守將獻城投降,遼主下令勿得擾掠。次年正月初一,東路遼軍攻破束城,縱兵大掠。初三日,遼主抵文安,遣人招降,宋軍不從,遼軍即攻破城池,盡殺壯男,俘其老幼婦女,而後班師北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宋朝的奇恥大辱靖康之亂,牽連的人受到的侮辱,對後世的啟示
宋朝:一個新鮮事件最多的朝代,也是一個最奇葩的朝代!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