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帝並非孤身殉國 看看這幾位追隨他殉國的忠烈大臣

崇禎帝並非孤身殉國 看看這幾位追隨他殉國的忠烈大臣

三百七十多年前,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攻入北京城,終結了朱明王朝在北京的統治。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大順農民軍圍攻京城。十八日晚,崇禎帝朱由檢與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皇宮後面的煤山(北京景山),遠望著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哀聲長嘆。他返回宮內,賜死后妃,又揮劍砍殺公主,連殺數人,決意拚死一搏。

崇禎帝並非孤身殉國 看看這幾位追隨他殉國的忠烈大臣

(劇照)

三月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義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崇禎帝手執三眼槍與數十名太監騎馬出東華門,企圖衝出城外,結果被亂箭所阻;她再跑到齊化門(朝陽門),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納;轉向安定門,此地守軍已經星散,大門深鎖,太監以利斧亦無法劈開。

崇禎只好重返皇宮,城外已經火光映天。此時天色將明,他在前殿親自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最後,皇帝爬上在景山,在一棵樹上自縊身亡。

李自成兵馬殺進京城的那一刻,北京城火光衝天,屍橫遍地。歷史對亡國之君崇禎皇帝的最後情景記述得足夠悲壯。

明朝覆亡的最後場景,許多文學作品和影視劇都有反映和再現。至今前往北京景山公園的人,也大多要看一看園中的「明思宗殉國處」現場。

崇禎皇帝做到了「君王死社稷」,其屬下臣子節烈殉國的其實也大有人在。

史料介紹,明朝甲申國變殉節官員士子大約千人,而戰死殉國追謚可考者越八千。舉朝以死明志者多達數萬。

看來,清朝史料所說「崇禎自殺只有一個太監殉國」明顯不真實。

據統計,光對抗李自成攻城的北京保衛戰,戰死的太監就有數千人,自殺殉國者數百;另外皇親國戚全家自殺者數百家,紳生生員等七百多家也都舉家自殺。崇禎的後宮皇后以及嬪妃基本上全都自殺身亡。

當然,貪生怕死而投敵的官員也不少。諸如戶部尚書、大學士陳演;狀元郎、大學士、內閣首輔魏藻德;崇禎帝的岳父、嘉定侯周奎等。還有人稱二王公的司禮太監王德化,竟然開門納敵。

崇禎帝並非孤身殉國 看看這幾位追隨他殉國的忠烈大臣

不過,這些貪生投敵的人下場也很可悲,他們隨後多被劉宗敏拷餉追贓禍害而死。

據說,當崇禎皇帝臨死前抱怨百官都不來上朝、他敲的絕望鐘聲在紫禁城響起的時候,一些拚命抵抗的守備太監和禁軍衛士正紛紛倒在農民軍的刀下和炮火中。

崇禎皇帝至死也不知道的是,他的忠臣們比他早一天便開始了殉國自殺,因為北京外城已經在頭一天就被攻破了。

史料中,有一份不算完整的名單,計錄了其中一小部分自殺殉國官員姓名:

職位較高的有:東閣大學士,曾在大明崇禎二年任河南巡撫,率兵勤王的范景文全家投井而死;戶部尚書兼侍講學士倪元璐全家十三口全部自縊;左都御史李邦華投水而亡;左都副御史施邦曜自殺;兵部右侍郎王家彥自殺;大理寺卿凌義渠自縊;庶吉士魏學濂自殺;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全家投井自殺;御史陳良謨全家投井自殺;吏部許直投水自殺;兵部成德全家自縊;戶部吳甘中全家自殺;兵部主事金鉉全家自殺。留名者還有許多···

明末忠臣、清官、義士自殺殉國人數之多很令人驚嘆。他們的死雖然無補於明王朝滅亡,但給人世間留下的浩然正氣,還是值得點贊。

盤點其中幾位看一看:

范景文河間府吳橋人,萬曆四十一年進士,崇禎朝官至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范景文在任期間,致力於冤假錯案甄別平反,為很多在審判定罪過程中有誤的「犯人」平反昭雪。時值東昌出現較大饑荒,災害橫行,為解民危難,他親赴民間查訪,對確實困難的儘力賑恤,對有勞動能力的幫助恢復生產,大大降低了災害損失,使數以萬計百姓得以重建家園。

崇禎帝並非孤身殉國 看看這幾位追隨他殉國的忠烈大臣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兵馬攻破宣府,前鋒直逼京師的奏報傳來。范景文茶飯不思,憂嘆:「身為大臣,不能仗劍為天子殺敵,雖死又有何益?」有人提出讓崇禎帝棄京南逃,以避鋒芒。對此,范景文堅決反對。這年三月十七日,崇禎帝將范景文召至宮中,此時,范景文已有三天未進飲食了,見到皇上,放聲大哭,言詞斷續不能成句,崇禎帝不由也暗自落淚。

三月十九日,北京城池失陷,大順軍擁入京師,包圍官宅府第。范景文聞訊急速趕到宮門。宮人說:「皇上已經出去。」他又急速趕到朝房,路已被堵。隨從的人請他換下服裝回家,范景文說:「皇上出去了,我怎麼能回家呢?」就在道旁的廟中草擬遺疏,用大字寫道:「身為大臣,不能夠滅賊雪恥,死有餘恨」。隨後跳入雙塔寺旁的古井而死。

倪元璐浙江上虞人,明末著名書法家。他是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歷官至戶、禮兩部尚書。

崇禎帝並非孤身殉國 看看這幾位追隨他殉國的忠烈大臣

崇禎十五年(1642),他聽說清兵攻至北京附近,北京震動,求救兵於天下。便毅然盡鬻家產以徵兵,募得敢死壯士數百人,馳赴北京。倪元璐向崇禎帝陳述了制敵之法,君臣相見恨晚,被拜為禮部尚書。李自成兵馬攻陷北京之日,倪元璐整衣冠拜闕,揮筆寫下「以死謝國,乃分內之事。死後勿葬,必暴我屍於外,聊表內心之哀痛。」遂南向坐,取帛自縊而死。

王家彥殉難時任朝廷兵部右侍郎,協理京營戎政。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王家彥參加鄉試,中舉人。翌年,參加省試,榮登文震孟榜進士。被朝廷派往浙江任開化當知縣。農家出身的王家彥,心繫民眾,勤政愛民,兩袖清風,百姓美稱他為「神君」。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王家彥被人推薦為戶部尚書。崇禎帝說:「軍政只有家彥才能治理好,離開他不行。」於是特例留任兵部右侍郎。

李自成軍進逼京城,襄城伯李國楨總督京營,命宦官王德化監督內外軍隊,命王家彥守安定門。由於太監王德化開門降敵,黎明時,北京城被攻陷,王家彥奮力跳下城牆,結果沒摔死,於是在市民的房子里自縊而亡,屍體遭到農民軍焚燒。

凌義渠他是一位宦臣。崇禎三年(1630年)授禮部給事中,崇禎十六年入朝為大理寺卿。為明代文學家、雕版印書家。

崇禎帝並非孤身殉國 看看這幾位追隨他殉國的忠烈大臣

(劇照)

崇禎十七年三月,農民軍攻城時,他奉旨赴長安門負責守衛。不久傳來皇城被攻陷的消息,凌義渠趕回打聽情況,得知皇帝已駕崩,於是扶牆痛哭不止,以頭觸柱,血流滿面。第二天早上,凌義渠穿紫衣拜闕,作遺書辭別父母,然後懸樑自盡。時年53歲。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本欄目,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心春秋 的精彩文章:

「北洋三傑」之謂始於一位老外 冠首的王世珍有何亮點
春天裡 古都洛陽的匆匆印記

TAG:掌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