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挪威學者:聯合國「持久和平」理念的發展情況及其挑戰

挪威學者:聯合國「持久和平」理念的發展情況及其挑戰

長期存在的危機和衝突,不僅給人道主義援助帶來了極大壓力,而且阻礙了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實現。2016年4月,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通過決議,將全面加強從預防衝突到恢復重建這一系列建設持久和平的工作。4月24—25日,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聯合國大會建設和維持和平高級別會議上呼籲國際社會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幫助有關國家實現和維持和平。可見,聯合國將「持久和平」(sustaining peace)這一新途徑擺在了工作日程的重要位置。那麼,這一新途徑是否能為聯合國帶來積極變化,並幫助有關國家實現可持久和平呢?

近日,挪威國際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塞德里克·德·康寧(Cedric de Coning)在該研究所官網刊文,探討了「持久和平」被採納以來的發展情況和實施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並為其更好施行提出建議。

將預防擺在首要位置

康寧表示,「持久和平」這一概念的提出受到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啟發。該議程認為,沒有和平就沒有可持續發展,沒有可持續發展也不會有和平。不僅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第16項明確強調要「創建和平、包容的社會以促進可持續發展」,這17項目標還共同構成了一個涵蓋發展、治理和建設和平的整體框架,為持久和平這一方案提供了支撐。

持久和平的新途徑是一個綜合性項目,旨在通過改變聯合國自冷戰結束以來應對衝突的方式,將預防擺在首要位置。康寧稱,新途徑主要在四個方面展開:第一,它將維持和平的主要機構從國際層面轉移到國家和地方層面;第二,它整合利用了聯合國的所有職能領域,以實現持久和平的目標;第三,它將維護和平的體制責任承擔者從聯合國秘書處擴大到整個聯合國系統;第四,它不再局限於強調對正在出現的暴力衝突作出及時反應,而增加了一個新的關注重點,即支持國家行為體提高國家恢復能力,減少國內結構性不平等、不包容和其他破壞社會凝聚力等因素的影響,進而預防暴力衝突的產生。

此外,該新途徑還強調了釋放女性和青年的變革能量。康寧明確表示,女性充分參與預防和解決衝突的努力對於這些努力發揮可持續效力意義重大;青年在預防和解決衝突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並且是打造具有可持續性和包容性世界的主要推動力。

加強成員國合作應對挑戰

持久和平途徑提出了一個美好願景,但其在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困難。康寧表示,這些困難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一是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持久和平途徑,是在動蕩的全球治理時期啟動的。雖然大多數人仍依賴聯合國,認為聯合國是唯一可以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國際組織,但也有一部分人開始回歸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在這種動蕩時期,聯合國這樣的國際組織往往比在穩定時期更容易做出改變,然而對國家而言,各國則可能更加謹慎,對該變革將如何影響本國利益感到不安。因此,康寧預計,改革的展開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表示,聯合國秘書長應在志同道合的成員國的支持下保持勢頭,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傾聽發達成員國和發展中成員國各自的聲音,建立信心,消除憂慮;而成員國則應該更具有耐心,以戰略性眼光接受改革,看到聯合國整體應對挑戰能力提高後可帶來的中、長期利益。

二是概念和操作上的模糊不清。自首次通過決議以來,持久和平這一途徑一直面臨著質疑,例如,認為它不夠具體,難以實施。對此,康寧認為,秘書長應頂住壓力,並給予成員國、聯合國系統和國際建設和平團體更多時間以接受和發展這一理念。

三是融資模式有待創新。康寧介紹稱,目前,聯合國秘書處的維和行動花費約為70億美元,而在預防、調解與和平建設方面的花費不足10億美元。如果聯合國要加強預防,則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來明確、分析和評估早期預警信號,並及早採取行動。倘若不改變融資方式,聯合國的改革則不可能順利進行。因此,各成員國必須共同尋求新的資助方式來著重預防和維持和平。

最後,康寧總結道,聯合國成員國、聯合國系統以及社會公眾仍需要時間來接受持久和平這一新途徑,並將自身的結構、機制和手段與新途徑相結合。持久和平途徑必須是一個合作的項目,要實現真正的變革,就需要讓其在各成員國中牢牢紮根。

原標題:拓展實現持久和平的新途徑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宗悅 排版編輯:張卓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媒體用語亟待規範 「有」字不能隨便用
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2018學術動態與網路輿情研討會召開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