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擴大進口「擠壓」國產?長期看助推產業消費升級

擴大進口「擠壓」國產?長期看助推產業消費升級

原標題:擴大進口「擠壓」國產? 長期看助推產業消費升級

擴大進口,消費市場添利好(經濟熱點·擴大開放,我們步履鏗鏘)

本報記者 邱超奕 王 珂

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鄭重宣示了我國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提出擴大開放四個方面的重大舉措,體現了大國擔當,為世界提供了更多中國機遇,也為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髮指明了前進方向。

對外開放按下「快進鍵」,市場迎來新的利好。從本期開始,我們推出 「擴大開放,我們步履鏗鏘」系列報道,集中回應、深入研析、全面認識目前社會上對於擴大開放的幾個關注焦點,希望大家共同探討。

——編 者

截至4月底,近1100家企業已簽約參展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高通、博世、特斯拉等頂級製造業巨頭將攜帶最新研發的高端產品閃亮登場;5月1日起,我國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近日,汽車進口關稅將下調的消息在北京車展上引發積極反響……在擴大進口方面,中國接連亮出實招。

進口商品豐富了國內市場的消費選擇,但也有一種聲音擔心,如果市場開放度太大,那些具有吸引力的進口貨會不會「擠壓」國產消費品?在此,本報記者與讀者分享深入採訪了解到的信息和觀點。

長期看將助推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五一」小長假第二天,北京市朝陽區十里堡居民王樂偉和家人,來到附近的盒馬鮮生超市。澳洲龍蝦、法國生蚝、俄羅斯帝王蟹、挪威北極鱈……不僅種類豐富,價格也實惠,王樂偉一家美美地享受了一頓進口海鮮大餐。「以前想吃進口海鮮,得去大飯店,花費貴,現在到超市就能大飽口福,感覺很棒。」

得益於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進口商品關稅下調等政策紅包,越來越多來自全球各地的優質消費品進入中國。「輕鬆買全球」給消費者帶來了便利和紅利,但在進口商品快速增長的同時,部分行業出現了一些疑憂:國外商品多了,會不會導致國內消費品廠家「吃不飽」?

「擴大進口,對國產消費品的影響有限。更重要的是,從長遠看,擴大進口對於促進產業轉型、推動消費升級意義重大。」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說。

趙萍認為,我國擴大消費品進口是一個漸進式開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積累對進口商品的風險控制能力,提升進口對產業和消費的升級帶動作用。「沒必要對擴大進口帶來的短暫、局部影響產生恐慌心理。」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盧進勇認為,適度擴大進口可以從多方面推動和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比如,進口商品的技術溢出,可以直接帶動國內產業轉型升級。以家電產業為例,1970年,中國第一台彩電在天津誕生,拉開了中國彩電生產的大幕,但生產規模、產量、性能、質量等與國外相比差距明顯。在進口帶動下,我國家電行業快速發展,國際競爭力大大提高,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家電產品製造大國和主要供應國。

又如,進口商品帶來的競爭,可以增強國內企業的創新積極性。我國通過汽車進口、合資辦廠等方式,引進國外先進產品和技術,國內汽車產業不僅沒有因為進口帶來的競爭而衰落,反而呈現出勃勃生機。一批國內車企加大研發力度,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其中,國產汽車品牌比亞迪已出口到號稱全球最難突破的歐洲、美國、日本和韓國四大汽車市場。

「一部分進口消費品是國內以前沒有的,可能會刷新國內的消費認知,帶動國內相關產業實現從無到有的進步。」深圳保時潔衛浴營銷總監葉長青介紹,幾年前,國內很多消費者並不了解智能馬桶蓋,國內生產廠家大多是為國外品牌代工,自主品牌很少。後來,隨著智能馬桶蓋進口增多,國內消費者的認知度越來越高,需求不斷釋放,很多國產智能馬桶蓋廠家順勢而上,不僅有了自己的品牌,甚至還到日本等國設立研發中心。

增加進口商品有利於促進消費迴流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日前介紹,商務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擴大進口的新措施,將進一步降低汽車和部分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

擴大進口究竟能給消費者帶來怎樣的實惠?進口商品多了,會給國內消費市場帶來哪些變化?

「擴大進口是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和必然要求。」趙萍認為,我國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元,成為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規模擴大的同時,消費結構也在升級,但我國消費品的供需之間還存在著差距,一些個性化、多樣化、高端化的消費需求還得不到充分滿足,其中一部分需要通過擴大進口來解決。

擴大進口有助於將大量外流的消費留在國內。2016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市場以及第一大出境旅遊消費國。商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經初步估算,目前我國居民一年去境外購物消費大約2000億美元,購物清單中包括大量的高檔商品、日用消費品等。

國內外產品差價是消費外流的主因。目前,國內進口消費品的價格與境外相比偏高,尤其是手錶、箱包、服裝、酒、電子產品等高檔消費品,中國國內市場的價格比境外高得更明顯。上海市某金融機構員工廖曉宇「五一」假期到義大利旅遊,發現當地商場的某高端品牌女包,價格比國內便宜了近40%;某高端品牌旅行箱,價格比國內便宜了近一半。

「雖然關稅不是導致國內外產品價差的唯一因素,但我們通過降關稅等措施,可以讓進口商品價格回落,促使境外消費迴流,將進口商品消費對就業、稅收等方面的貢獻留在國內。」趙萍說,擴大進口會給消費者帶來購買更便利、價格更實惠、種類更豐富的體驗。

「買進口商品,真是比以前方便多了。」北京市中關村某互聯網企業員工李莉經常給孩子買進口零食、玩具、日用品。幾年前,她要麼趁自己出國時大採購,要麼委託出國的朋友代購。如今有了跨境電商,大部分「爆款」進口商品都能輕鬆買到。

不僅是線上,線下的選擇也更多。走進杭州西湖銀泰地下一層的天貓國際跨境新零售體驗店,進口奶粉、保健品、美妝、紅酒、玩具應有盡有。天貓國際跨境新零售線下店負責人說:「線上線下雙通路將進一步滿足國人消費升級需求,繼續拉動境外消費迴流。」

從事進出口業務的四川合眾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丁銘認為,降低關稅為擴大消費品進口創造了條件,也為商品價格下調創造了條件,消費者將直接從中受益。目前經由該公司物流平台進口的商家有50多家,商品主要進入社區店、合作的O2O店等。「今後老百姓購買部分進口商品,價格將更優惠。」

盧進勇認為,進口商品在國內價格偏高,部分原因是國外品牌「調高中國定價」的策略。隨著擴大進口政策逐步落地,進口商品品類和品牌越來越多,市場競爭越來越充分,國外品牌也會逐漸調整定價策略,把中國市場的定價降下來。

擴大進口給全球帶來更多「中國機遇」

「中國擴大進口不僅有利於更好滿足國內需求,也有利於世界共享中國市場機遇。」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主任黃志龍認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消費市場潛力巨大,主動擴大進口,體現了大國擔當,能夠把發展成果和紅利更多惠及全球。對於其他國家而言,中國進口的增加,就意味著他們出口的增長,從而獲得更多市場回報,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中國一直以來就沒有把追求貿易順差作為目標,而是努力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擴大進口,促進經常項目收支平衡。」趙萍說,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生效實施的自貿協定有15個,涉及23個國家和地區,涵蓋了8000餘種零關稅的進口產品。

當前,國內消費需求規模增長、結構升級,對擴大進口提出了新要求,期待進口更多特色優勢產品。

趙萍認為,我國的消費品進口要跟上需求新變化。擴大進口,無論是政策層面還是行業層面,都還有不少工作要做。

貿易便利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說,我國跨境電商在通關、倉儲、物流等方面的便利化仍不夠。比如,檢驗檢疫方面,可以推行負面清單的管理方式,通過加強與出口國之間的互動和信息共享,有效控制進口的系統性風險。通關方面,可以針對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制定專門的通關便利化措施,提升通關效率,節約流通成本。

加強國內國際市場對接大有可為。趙萍說,11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辦,這正是我們主動開放市場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動。對國內各級政府和各企業來講,這次盛會也能形成正向的示範帶動效應,為進口產品創造更便捷、更多樣的展示渠道,更好地服務中國消費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巴西遭劫直升機墜毀致3人死亡
到底有沒有被拒絕訪問?澳大利亞總理被問結巴了……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