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東採訪紀行之二:創新成為發展第一「引擎」

廣東採訪紀行之二:創新成為發展第一「引擎」

「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句口號響徹大江南北。

今天,一個新的口號正成為新時代的強音:「東西南北中,創新到廣東。」

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這一重大判斷為當前正處於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的中國經濟擘畫了清晰的發展路線圖。

動力轉換,創新成為領跑者——廣東發展的第一「引擎」,同樣也強力驅動跟跑者——廣西提擋加速,在未來實現跨步發展,進位趕超。

創新是發展的驅動力。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是醫學生物3D列印技術及專利的全球領先者,可藉助生物3D列印技術,打出「活」的人體器官及幹細胞、細胞,甚至還可藉助生物3D列印修復心臟細胞。廣州邁普的腦膜產品「睿膜」、3D列印醫學模型系列產品,已於2016年進入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自治區民族醫院等醫療機構,為醫學決策及患者治療提供服務。 廣西日報記者 李 軍/攝

制度創新激發經濟活力

「如果患者腦膜破損,就可用這台生物3D印表機列印的硬腦(脊)膜-睿膜,對破損處進行修補。」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邁普醫學」)的研發總監鄧坤學介紹,睿膜產品已於2016年開始在廣西的兩家醫院應用。

邁普醫學的展示廳里,記者目睹了邁普醫學自主研發的生物3D印表機和外形輕薄如一張紙巾的睿膜。在放大模型的展示下,我們可直觀看到,這塊神奇的膜以合成生物高分子材料構成網狀結構,內部有千萬個與人體自身結構相似的微孔。

2016年,3D Printing Industry發布了全球生物3D列印專利統計數據,邁普醫學位列全球第六位,是中國唯一一家上榜公司。

像邁普醫學這樣代表創新「牛鼻子」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南粵產業腹地迅速崛起。當年,廣東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9857萬家,總量居全國第一。

「廣東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井噴、創新效率不斷提升,背後是制度力量的支撐。」邁普醫學總經理助理羅林波說,近年來,廣東在促進創新驅動發展頂層設計上首開先河的創舉一個接一個。

2012年,推出我國第一部促進自主創新地方性法規——《廣東省自主創新促進條例》,率先在立法層面明確了自主創新的概念定義和邏輯框架。

2015年,又在全國率先實施《關於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意見》。其中,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投資及信貸風險補償、創新產品與服務遠期約定政府購買、經營性領域技術入股改革等政策措施均屬國內首創。

高校和科研院所校長、院長、學科帶頭人可技術入股,獎勵科研重要貢獻人員和團隊的收益比例不低於50%,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創新政策扶持新型研發機構,讓科學家醫保、社保、住房、子女上學、職稱評定、項目申報等方面的困難迎刃而解……一系列重磅政策不斷出台,政策引領與來自一線的創新需求發生「化學反應」,逐漸釋放創新紅利。

三天時間能幹什麼?34年前,在建的中國第一高樓深圳國貿大廈用「三天一層樓」的紀錄給出答案;34年後,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則用「平均三天推出一項制度創新成果」刷出了新「深圳速度」指標。

前海,用一系列的制度創新,激發出經濟發展的澎湃動力。2012年以來,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註冊企業平均每年都差不多增加一倍。截至今年3月底,片區已累計註冊企業16.86萬家,平均每天新增88家。「去年前海每平方公里註冊企業增加值突破100億元,已成為我國發展最快的區域。」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副主任、前海管理局副局長王錦俠說。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廣西破除體制機制藩籬的不斷創新,也激發了八桂科技創新活力。去年,廣西在全國首推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常態制,取消申報負責人年齡和職稱限制,放寬申報限項,降低申報門檻,這一科研「放管服」模式激發起科研人員投身科研活動新熱潮。

人才支撐釋放強勁動能

騰訊堅持在全球範圍內掃描學術界、工業界的頂尖人才,與他們建立連接,通過交流分享、合作研究借力全球智慧。並每年從全球範圍引進近2000名最頂尖的畢業生入職,篩選標準極為嚴格,錄用率僅3%。

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奚丹表示,騰訊成立至今的近20年里,引進優秀人才和創造環境激發活力,是公司能夠在不確定的環境中保持創新力、不斷推出用戶喜愛產品的兩個關鍵因素。

日前,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對外發布「中國互聯網100強企業發明專利排行榜」。數據顯示,騰訊公司歷年發明授權專利4933件,排名第一。

「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這句話,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當前,新一輪高層次人才「爭奪戰」正在全球範圍內展開。

廣東如何打造全球人才高地,集聚人才「第一資源」,使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成為重要的命題。

據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到粵工作的港澳台人才115萬人次,位居全國首位,廣東一躍成為港澳台人才總量最大、創新創業最為活躍的區域。

廣東吸引人才的地緣優勢已被定位為「全球級別」。據了解,6000多萬海外華人華僑中,來自廣東的佔全國一半以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富礦」優勢。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勢頭風生水起,大批海外留學人員紛紛回國投身創業大潮,形成了聲勢浩大的「海歸經濟」。邁普再生醫學董事長、總經理袁玉宇的經歷即是例證。10年前,留美生物醫學博士袁玉宇決定回到廣州創業,如今,他的公司通過3D列印生產植入人體的醫療器械產品,被美國著名的《商業2.0》雜誌評為「21世紀改變世界的六大技術之一」。

處於追趕型發展階段的廣西,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近年來,廣西出台多項人才激勵政策。從確立院士後備人選培養工程,到開展「八桂學者」「特聘專家」選聘、培養、支持工作,再到組織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科技園區創新創業人才培育等科技人才專項,靈活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助推廣西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隊伍的日漸壯大,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活力不斷釋放。

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到北海調研時強調,要強化創新驅動,著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實質性突破,用好人才這個第一資源,補齊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為經濟區升級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資源集聚創造發展奇蹟

在全球最北超百萬人口城市——俄羅斯聖彼得堡,比亞迪純電動大巴投入當地運營測試。「比亞迪的電動車已遍布全球六大洲。」比亞迪總裁王傳福說。

深圳騰訊大廈總部,一條充滿未來科技感的長廊內,顯示屏上的各項應用數據實時更新,其中一個不斷滾動的三維地球,布滿綠色光點。「這些綠色光點表示著微信用戶分布情況,目前數據顯示,微信全球月活躍賬戶數達到了9.89億個。」騰訊展示廳的講解人員頗感自豪。

從深圳走向全球的頂尖互聯網企業還有華為。截至2017年底,華為全球部署超過50萬個基站,在全球10餘個城市與30多家領先運營商進行5G預商用測試。其在美國、印度、瑞典、俄羅斯等地設立的17個研究所,每個研發中心的研究側重點及方向不同,採用國際化的全球同步研發體系,聚集全球的技術、經驗和人才,產品一上市,技術就與全球同步。

從改革開放之初的充分利用外資和技術,到如今的全球投資、技術輸出、行業引領,廣州和深圳的對外開放合作越來越嫻熟,正以更加豐富的形態集聚全球資源。

《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便是合作匯聚全球資源的落子棋。這條走廊連接廣深、貫穿珠三角東岸,串聯起總面積超過1.1萬平方公里的經濟帶上,騰訊、網易、華為、中興、大疆、OPPO、vivo、易事特、大疆創新、UC、酷狗等全球知名企業不斷成長壯大。

從窗口可窺全景,匯聚全球資源的廣東,正在完成從「世界工廠」到「世界研發中心」的華麗轉變,全省高新技術企業規模數量、從業人數、營業收入、稅收貢獻、研發投入五大核心指標均居全國前列。

未來的開放合作中,廣東正以非凡規劃加速優質資源匯聚:

粵港澳合作方面,廣東將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深化粵港澳科技合作,支持港澳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在粵設立研發機構或技術轉移機構,加快引進港澳科技成果來粵轉移轉化;

國際合作方面,廣東將大力吸引國際高端創新機構,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國際科技組織在粵落戶,並加強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共建聯合研究中心、技術轉移中心、海外孵化器等平台。

努力建設國際區域合作新高地的廣西,也在改革創新的浪潮中奮勇前行,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為依託,進一步升級開放理念、升級體制機制、升級「走出去」路徑,引導企業聯盟式合作、鏈條式轉移、集群式發展、園區化經營、基地化建設,形成行業整體資源組合優勢和上下游產業鏈優勢,提升廣西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力爭闖出一條全球資源配置、拓展發展新空間的廣西路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西日報 的精彩文章:

618米巨幅焦墨山水畫圓滿收筆
大牌房企加盟、城市規劃披露……2018廣西房博會來啦!

TAG:廣西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