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軍打不過侵擾沿海的倭寇,戚家軍發明了鴛鴦陣和狼筅,扭轉敗局

明軍打不過侵擾沿海的倭寇,戚家軍發明了鴛鴦陣和狼筅,扭轉敗局

在明朝的時候,倭寇經常侵入東南地區作亂。嘉靖大倭亂時期,南方明軍軍紀散漫,士兵往往缺乏馴訓練和裝備,面對刀技精良倭寇經常大敗。

在戚家軍和倭寇交戰時,倭寇的倭刀能夠有效克制住明軍使用的長槍,而且鋒利的倭刀能夠把長槍的槍桿砍斷,這也是令士兵頭疼的問題。《紀效新書》中記載了戚繼光表達長槍武器很難對付倭刀的問題。「此自倭犯中國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閃而前,我兵已奪氣矣。倭喜躍,一進足則丈余,刀長五尺,則丈五尺矣。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斷」by:戚繼光。

倭寇的刀術非普通明軍士兵可敵,容易讓士兵心生畏懼,所以要讓用長兵器克制倭刀,長槍的確可以壓制倭刀。但是要結陣才行,南方多水田丘陵大規模的長槍陣非常的不靈活,單只的長槍又不能壓制倭刀。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狼筅也由此誕生。

狼筅,形狀奇特,彷彿一桿多了許多丫杈的長槍。其設計來源也是有一番故事的。

狼筅是誰發明的,其實說法不一,但是目前的資料的表明狼筅廣西壯族創造的武器,最早是狼兵專門習筅。在倭寇入侵以後,壯族的狼兵進入了抗倭前線,因而在戰場上出現了狼筅。狼筅的特點在於防禦面積很大,能夠有效遮擋住人的身體。特別是在倭寇作戰中,狼筅可以有效的增加敵我雙方的距離,使得倭寇近身作戰的的優勢無法發揮。

壯族的狼筅原本是用特殊的竹子製造而成。但是由於浙江等地常見的是大毛竹,於是最開始戚家軍用大毛竹作為材料。但是這種竹子容易不結實,容易直劈破裂。因此,戚繼光將其進行改造,從而製造出了鐵狼筅。

把竹子的枝弄彎曲,然後綁上鐵質的尖頭然後再竹子主幹尖端也裝上尖頭,這種枝枝叉叉的武器便誕生了。狼筅非常長,但它的枝丫並沒有殺傷力,但是對付倭寇的倭刀卻非常的好用,起到了防守了作用。狼筅的研製,本質上是讓幾乎沒有防禦能力的長槍提高了防禦能力。

實際上在早期方陣隊列的使用中,狼筅並沒有發揮它的最大威力。很多士兵並不會使用狼筅,常常在戰場是被遺棄,反倒阻礙了自己的兵馬。因為狼筅其實還是挺重的,不是一般人能夠使用的,所以使用狼筅的人往往需要選擇力氣大的人來擔負此任。狼筅使用之後,使得明軍有效的剋制了倭寇的武士刀。但是由於狼筅過重,移動不方便,加上如果長期使用,會使得體力消耗過快的問題。

但是,當戚繼光把這種武器用到鴛鴦陣時,它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明代儒學大師和軍事家唐順之,他放棄了之前明軍以二十五人的隊為基本單位,把最小的編製改成只有五個人的伍。唐順之的伍有三種不同兵器,伍長持防牌在最前,其後是一把狼筅和三支長槍。這種陣型又被成為鴛鴦伍。

戚繼光則是完善了唐順之的鴛鴦伍,組成了鴛鴦陣。他將唐順之的兩個鴛鴦伍並為一個鴛鴦隊,然後去掉了伍中的一個長槍手,改為鏜鈀手。

對陣狼筅的敵人,由於橫枝的阻攔,並不能像類似對付長槍一樣,直接搶進槍手身側,而狼筅的橫枝,卻不妨礙自己的戰友在背後從橫枝的縫隙中挺槍前刺。而倭寇必須砍斷枝丫才能前進砍斷狼筅的主幹。此時,鴛鴦陣中手持火器的士兵能夠開火射擊倭寇。

比起普通長槍,狼筅防禦能力大大提升,倭刀需要幾組的砍擊才能斷掉狼筅,明軍爭取的這點時間,足夠陣里的其他士兵進攻了。鴛鴦陣的使用,很好的發揮了明軍武器的特點,從1559年開始,戚家軍屢次對敵倭寇,攻堅解圍追擊,百戰不敗,掃清了東南沿海倭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輕羅小扇撲流螢 的精彩文章:

死法很奇葩的皇帝,和侍從比誰能舉起九鼎,最後被砸死的秦武王
司馬遷因李陵之事被處宮刑,漢朝時可花錢免罪,但他沒錢只有受罰

TAG:輕羅小扇撲流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