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名將鄧愈,為何變成和政城隍?

明朝名將鄧愈,為何變成和政城隍?

原標題:明朝名將鄧愈,為何變成和政城隍?



名將鄧愈,家在安徽,為明初開國大將,衛國公。可為何卻被封為和政的城隍呢?

距離蘭州不遠的和政,在古代被人們稱之為寧河。這裡是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匯地帶,也是通往臨夏的咽喉要地。


和政的城隍廟就在縣城邊的山上。在鄉親們的指點下,穿過村落,來到山頂的一處古建筑前。和政的城隍廟便在裡面。嚴格說,這裡不僅是有城隍廟還魁星閣等建築群。


穿過大門,城隍廟就在前面。城隍,自古被人們視為一個城市的守護神。一方城隍,往往是一方大地走出的英豪,他們或救災救難,或慷慨赴死,或教化百姓,由人而成神。到明代以後,城隍有都城隍、府城隍和縣城隍的區別。


和政城隍廟的大殿上方懸掛一塊大匾,上書「武順王」。這就和政城隍廟的大殿了。城隍廟修建在山頂上,我們將山下的縣城一覽無餘。大殿內供奉的城隍就是鄧愈。


影視截圖


鄧愈是明初的開國名將。明初大封功臣時,他被封為衛國公,位置在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之後,卻在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之前。唐初的名將李靖,也被封為衛國公。可見,在將星雲集的明初,鄧愈不弱於任何人。


鄧愈是如何到甘肅的呢?洪武元年,徐達等人率軍平地甘肅,先後攻佔了蘭州、臨洮等地,洪武二年,常遇春病故,軍中主將趕回南京。


就在這時,元軍殘餘勢力在王保保等人率領下,展開反攻,蘭州城被圍困達四月之久。洪武三年,朱元璋命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湯和等人繼續經略西北。這樣,鄧愈來到了甘肅。


鄧愈以左副將的身份參加,西北決定性大戰役——沈兒峪之戰。後諸將分兵經略各地。鄧愈從臨洮進克河州,招降了大批游牧部族。率軍出甘肅西北數千里而還。也因此而受封為衛公國。


和政古城就是在鄧愈率人開始修建的。後,鄧愈在回師途中,在壽春(今安徽壽縣)病故,年僅41歲。洪武皇帝親自選墓,進行國葬。追封寧河王,溢號「武順」。


至今,鄧氏家族祠堂號寧河堂,堂號是從鄧愈的寧河王而來。他為何被封為寧河王呢?一些鄧氏後裔並不清楚,其中緣由。


《和政縣誌》載:「和政,太元二年(325年)設置金劍縣,崇寧四年(1105年)置寧河縣,金、元、明洪武時期仍為寧河縣,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撤縣,直至民國十八年(1929年)設縣,定名和政。」

鄧愈被封寧河王,就是為紀念他曾經的功勛。鄧愈死後,他自然也就成守護寧河一方的城隍。


當地還有這樣一個習俗,在城隍廟的祭祀中,購物的人是當地姚氏族人,後勤組是黨氏族人。據說,黨家祖上是鄧愈的大廚,姚家是「押糧官」。幾百年後,他們的分工依舊清晰明了,恪守著當年先祖的職責。


這邊便是這方大地上生生不息的血脈。


來源:中華鄧史(zhonghuadengshi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傳刊


史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元末名將王保保:朱元璋眼中的當世奇男子
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傳奇一生:滅掉一個朝代,開創一個盛世!

TAG:明朝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