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打仗的兩大誤區,讓現代人誤會了幾十年,原因很搞笑

古代打仗的兩大誤區,讓現代人誤會了幾十年,原因很搞笑

打仗,是每個朝代都無法避免的事情,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同樣是一部戰爭史。然而,古代戰爭與我們想像中的不一樣,存在著兩大誤區,現代人誤會了幾十年。

究竟是什麼樣的誤區呢?那便是:前排死得多和旗手死得快。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兩軍交戰時,前排戰士作為最先接觸的點,死亡率肯定最高。同樣,旗手因為目標太明顯,很容易被對面率先針對,死得快。那麼,真相究竟如何呢?

其實,在古代戰場上,沖在前排的士兵反而傷亡率比較低,這是什麼原因呢?

第一,前排戰士裝備精良

前排是一場戰役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倘若前排倒下,會給後面的士兵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容易引起潰敗。因此,為了保證生存率,會給前排軍士提供最為精良的防禦裝備。

第二,戰場默契

兩軍短兵相接之前,基本上都會先進行弓箭互射,而戰場上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盡量射後排。首先前排裝備好,容易防禦住這種遠程攻擊,其次即便射死一大片前排,屍體把路堵住了,這仗還怎麼打。

那麼,「旗手死得快」真相又是怎麼樣的呢?

我們都知道,旗手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也是非常之大的,軍旗是一支軍隊的軍魂,只要軍旗不倒,就說明戰爭還沒有失敗。如此重要的扛旗軍士,自然不可能隨隨便便就被殺了。

實際上,古代打仗時,旗手都是處於重重保護之中的,想要萬軍之中靠近旗手,來個斬將奪旗,其難度不亞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這種事情不能說沒有(張飛就擅長),但卻是比較少。

因為戰場太大,局勢又瞬息萬變,士兵只能通過軍旗來判斷戰爭走向,軍旗一倒,便意味著戰爭失敗了。實際上,除非雙方差距太大,戰爭潰敗,否則打到戰爭結束,旗手也能安然無恙。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誤區,讓現代人產生誤解呢?原因其實很搞笑,那便是許多人受到了影視劇的誘導。在影視劇中,對戰雙方一接觸,前排便成片倒下,旗手更是三兩下被人砍死。特別是抗日神劇中,扛旗的和吹號的,一出現就被秒,也導致一些人被誤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史不聞 的精彩文章:

洪秀全如果能克服這三個缺點,太平天國估計就取代清王朝了
史上最無恥的宰相,為上位娶60歲老嫗為妻,被唐玄宗賜一罕見姓氏

TAG:知史不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