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正史上的劉備沒有稱過「蜀王」,為何歷史上會有蜀國?三個原因

中國正史上的劉備沒有稱過「蜀王」,為何歷史上會有蜀國?三個原因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而「蜀」的說法自古有之。來自先秦時代的部落名,也是漢族先民諸部之一。遠古時代的蜀國,第一個稱王的,是蠶叢。他曾經教導當地百姓如何養蠶。在蠶叢的帶動下,當地的養蠶業逐漸發達起來,在當時與夏、商多有交往,後隨周武王伐紂,封於蜀。蜀與「鐲」通,本義即為野蠶的意思。

劉備在攻略下漢中以後,就自己給自己上了個「漢中王」的尊號,這個非常了不得,因為四百年前他老祖宗劉邦也是以這個爵位起家的。不久以後曹魏代漢,劉備也就在成都武擔山做了皇帝。但是請注意,劉備建立的這個政權,國號依然是「漢」,絕對不是「蜀」。從公元221年蜀漢建國到263年滅亡,他們一直都是以「大漢」自居的。

那麼為什麼有人叫他們蜀國呢?而且就連陳壽的《三國志》也管他們叫蜀不叫漢呢?

其一、《三國志》作者陳壽雖然是蜀國人,但他後來也是晉臣,晉代魏,尊魏為正統。魏當時已代漢,漢是不復存在,魏晉不承認劉備的漢,陳壽自然敢在書中立漢書了。因在蜀地,稱其為蜀漢,列的傳也為蜀書。而明清之際,三國演義出現,裡面明確寫出了魏蜀吳三國,「蜀」這一稱開始風靡,而以三國演義為代表的著作不斷出現,一代一代影響,蜀這一稱號也就深入人心了。

其二、起初劉璋居西蜀之地,時人多稱其管轄範圍為蜀。劉備打敗劉璋,成漢中王,地盤也是此地。後來荊州為東吳所奪。只剩蜀地。而且漢室後來已被曹丕廢漢獻帝自稱帝取代,國號魏。劉備成的漢中王又上升為皇帝。但此漢不是彼漢,魏與吳及其南蠻並不承認他們為漢帝。諸葛亮派一千人向孟獲詐降自稱蜀兵,而吳,魏,南蠻也以蜀兵對待他們。他們承認魏的名號,孫權也上書曹丕稱臣,不承認劉備的漢家。天下已被認為魏代漢了。

從孫權祖上居東吳而被稱為吳,也是地理位置,史上吳之地有關。劉備居蜀被稱蜀國與地理位置及人心不認同其為漢有關。

其三、劉協死的時候,以天子禮厚葬於禪陵。曹睿親自帶著群臣去哭喪,謚號孝獻皇帝。如果從名分上講魏國比蜀漢更正統,這也不是沒有根據的。魏國至少是從禪位獲得皇位,蜀國才是自稱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智囊 的精彩文章:

為何登基後的雍正殺功臣,而李衛卻受到重視?三個原因
許攸投靠曹操,為何袁紹十餘萬大軍瞬間潰敗?兩個原因

TAG:歷史智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