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神白起之死:一場意料之中的軍權爭奪,可惜白起沒看透

戰神白起之死:一場意料之中的軍權爭奪,可惜白起沒看透

戰國四大名將中,論戰功無人可與白起相比,白起擅長大兵團的殲滅戰,光他一人幾乎就滅敵一百萬,這個數字非常恐怖,差不多佔了整個戰國時期戰死沙場的所有士卒人數的一半。秦國之所以能最終在秦始皇手上完成統一,功勞最大的三大名相是商鞅,張儀和范睢;但是戰功最大的名將毫無疑問當屬白起無疑,正是白起幾次大規模的殲滅戰坑殺了關東六國大量的有生力量,特別是長平之戰一戰就坑殺四十多萬精銳的趙軍,使得六國無一例外的力量得到極大削弱,為日後秦王政掃清了障礙。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戰神,長平之戰成就了他人生的巔峰,但同時也是他敗亡的開始,這裡說的敗亡不是說他軍事上的失敗而指的是他人生的失敗。長平之戰後白起主張趁大勝之機一鼓作氣圍困邯鄲拿下趙國(從日後形勢的發展來看,久經沙場的白起的觀點無疑是正確的),可是當時的秦國相國范睢卻嫉妒白起的軍功,如果因此攻滅趙國那麼白起的聲望將超過他,於是在趙國的遊說和賄賂之下范睢同意趙國割地求和,將相生隙,白起范睢兩人自此不和。

秦昭襄王採納了范睢的意見同意議和,一年之後又重新攻打趙國圍困邯鄲,秦國兩大名將王陵和王齕都無法攻克邯鄲,此時秦王又想到了白起,於是任命他為主帥攻打趙國,可是卻被白起以生病為由拒絕了,在范睢的讒言之下,秦昭襄王賜劍與白起令其自殺。一代戰神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台。問題是白起之死僅僅是因為范睢「目無君上,意圖謀反」幾句可信度很低的讒言就逼殺了白起嗎?顯然不是,其實背後有著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軍權!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分析下。

秦昭襄王是戰國時期秦國在位最長的國君,從公元前306年一直執政到公元前251年,在位一共56年。但是他真正親政的時間卻遠沒有這麼久,從公元前306年到前266年一共41年時間裡,秦國大權一直在他母親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國宣太后之手,宣太后主政時任用弟弟魏冉、羋戎以及兒子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貴主政,昭襄王幾乎是被架空,一定程度上造成秦國國內只知有太后和四貴,不知有秦王的局面。直到范睢入秦,昭襄王才在范睢「固干削枝」的建議和策略之下廢宣太后,將魏冉、羋戎、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貴驅逐出秦國,這才正式收回了大秦帝國的王權。

秦昭襄王收回了王權,但也僅僅是奪回了行政和決策權而已,因為宣太后主政期間倚重軍中大將,所以當時軍權主要掌握在白起和司馬梗之手,白起出自郿城「孟西白」,司馬梗出自夏陽司馬氏,兩人都是秦國世家大族和軍功貴族,在秦國朝野和軍中有著深厚的基礎,秦國軍中大部分將領都出自於郿城「孟西白」和夏陽司馬氏,這是一心要收回全部權力的秦昭襄王所不能容忍的。

對秦昭襄王而言,收回軍權是遲早的事情,白起拒絕王命是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王陵和王齕兩員大將都不能攻克邯鄲,很難說這其中有沒有白起在軍中巨大影響力的作用和後果,所以白起不聽王命給了昭襄王一個很好的借口,可惜的是白起沒有看透其中的厲害關係,以為昭襄王還是要倚重他來對抗六國(六國也確實是被白起打怕了,趙括也說沒有白起他就不怕秦軍),可是白起忘了兩點:第一就是在秦國軍功制度下從來不缺能打仗的名將,第二,在利益攸關的軍權面前,一個再厲害的名將也比不上軍權。所以秦昭襄王殺心一起,白起的結局就可想而知了。

殺了白起是開始,接下來秦昭襄王罷免了國尉司馬梗,殺了為白起鳴冤的司馬靳,大秦軍中最強大的軍功貴族世家郿城「孟西白」和夏陽司馬氏的實力受到重大打擊,秦昭襄王終於收回了軍權完成了王權和軍權的統一。所以說名將白起之死其實只是一場意料之中的軍權爭奪而已,只是可惜的是白起沒看透這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丈之溪 的精彩文章:

這一次我們只論武力,三國十大名將終極排名,趙雲位居第三
張遼武藝不在關羽和張飛之下?聽聽就好,不必當真

TAG:百丈之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