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VR行業還有救嗎?Oculus Go來了,它是否會成為VR界的iPod?

VR行業還有救嗎?Oculus Go來了,它是否會成為VR界的iPod?

Oculus Go是Facebook針對大眾設計的虛擬現實(VR)頭戴設備,顯示了Facebook在虛擬現實領域躊躇滿志,野心勃勃。Facebook在上周舉行的F8大會上宣布,Oculus Go同時在全球 23 個國家同步上架,32GB 版本 199 美元(不到1300RMB),64GB 版本 249 美元(約1581RMB)。加上與小米合作VR一體機也預計會在今夏發售,價格可能更低也說不定呢。

早在今年2月份,Facebook的VR/AR 副總裁Andrew Bosworth就迫不及待地在Twitter上宣布,將在F8大會上公布「迄今為止Facebook最大的VR/AR新聞」。

而這款設備的獨特之處就在於,用戶只要將設備從桌上拿起,打開開關,戴在頭上,即可開始VR之旅,這樣的頭戴設備前所未有。它還配有一個小型遙控器,上面有觸摸板、運動感測器和扳機——嗯……喜歡射擊遊戲的朋友有福了。

如果你已經對VR近年來的大起大落感到厭倦,現在是時候再次打起精神了。因為Oculus Go將會是VR頭戴設備中首款成熟的消費級產品,而不是某位未來主義者頭腦發熱的產物。如果說目前VR市場的主流產品相當於當年的MP3,那麼Oculus Go已經極其接近VR界的iPod了。

Oculus Go對VR行業來說是件大事,它正引領著一大波類似的VR一體式頭戴設備向人們襲來。

[圖片來源:Oculus]

目前為止,VR頭戴設備更像是處於實驗階段,可以分為兩個迥異的陣營:一個是先安裝一大堆動作捕捉的裝置,然後將頭戴設備用一大捆又長又粗的線連接到算力超強的電腦;另一個是將手機裝進一個VR外殼裡,例如三星的Gear VR或谷歌的Daydream。

我仔細體驗過這兩種VR後,老實說,兩種都挺爛的!第一種方案成本高達數千美元,而且每次都要像《黑客帝國》一樣弄得滿身都是線,哪怕你不過是想在谷歌地球上看看自己的房子。第二種方案有著無數細碎而低級的問題,例如手機屏幕上有污漬、智能手機過熱等,而且,手機畢竟是手機,設置VR時突然來個電話也是常有的事。

將尚未成熟的VR技術塞到湊合的工業設計中,難免產生一些根本性的問題,但Oculus Go貌似將這些問題都解決了。

要施展魔法,將VR裝進一個又小又廉價的外殼中,Oculus做了一個很大的讓步:戴上Oculus Go後,可以往上下左右看,但設備無法感知頭部在垂直方向的移動,也就是說,如果想身體前傾,湊近去看某樣東西,就做不到了。

但有失必有得,從使用的角度看,只要直接拿起設備,就能在一個100英寸(2.54米)的虛擬屏幕看電視劇;從消費的角度看,只要買個小小的盒子就能體驗VR(也不失為送禮佳品)。

[圖片來源:Oculus]

我知道,這聽起來沒什麼了不起的,畢竟好的設計滿世界都是。你可能會問:「所以VR現在算是步入正軌了嗎?我們應不應該感到興奮?」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因為不只有Facebook承認了他們了解VR產品的不足之處,整個行業都正在參與其中。

谷歌正在與聯想共同開發一款名為Mirage Solo的VR一體式頭戴設備(預計售價400刀)。與此同時,HTC也正在開發Vive Focus。這兩款設備都會具備VR追蹤的終極功能——6DOF(六度自由,six degrees of freedom)。

這個晦澀難懂的術語非常重要,具有6DOF的頭戴設備不僅能像Oculus Go一樣感知上下左右,還能感知身體的前傾和後仰,甚至能感知用戶在房間里走動,6DOF能讓VR產生非常真實的感覺。

近期大熱的電影《頭號玩家(Ready Player One)》與同名小說讓全世界都深刻體會到了VR的未來,但要讓VR完全融入大眾生活,也許還需要5年、10年、甚至20年時間;但人們也有可能覺得,花199刀就能一探VR的究竟,也很不錯,這樣的好禮不容錯過。

最終的結果是前者還是後者,也許只取決於Facebook/Oculus如何真正解決最細節的用戶體驗問題。Oculus Go的解析度有多高並不重要,讓它成為最接地氣的產品才是王道。

文 | Mark Wilson

圖片|fastcompany.com

編輯 | 習雙

中國首個致力於驅動創新的設計評選

表彰解決當今和未來問題的設計師和企業

中國創新設計大賽共分為11個類別,評委包括來自全球各領域的知名設計師、中國創新公司商業領袖以及《快公司FastCompany》中、美編輯。參賽作品將根據創新的關鍵要素進行評判:原創性、創新性、功能性、美觀性、趨勢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公司 的精彩文章:

蘋果、谷歌、微軟等科技巨頭的人工智慧大戰殺手鐧
對話快公司主編:再談創新與設計,預見未來的力量

TAG:快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