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談談大腸癌的誘發因素?

談談大腸癌的誘發因素?

作者:王伯軍 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引言

我國大腸癌的發病年齡在45歲左右,與歐美國家相比,年輕15歲。近年來,大腸癌發病年輕化趨勢明顯,30歲以下輕年白領罹患大腸癌的比例逐漸升高,約佔總患病率的10%。了解大腸癌的發病因素,有的放矢的進行預防!

大腸癌的發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目前認為有五大因素:

① 飲食因素

② 遺傳因素

③ 環境因素

④ 大腸腺瘤

⑤ 慢性大腸炎症

其中多坐少動、飲食不規律、飲食結構不合理,或許是主要的影響因素。而飲食結構不合理且是最主要影響因素。當前人們的食譜中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的問題,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和低纖維素。

大腸癌的主要誘發因素有以下三點:

第一,隨著人們工作節奏的加快和飲食結構的不斷變化,快餐、紅肉等高脂飲食不斷增加,蔬菜水果攝入較少,缺乏有助於消化和分解脂肪的膳食纖維。

第二,長期久坐、缺乏運動的年輕白領,容易出現腸道蠕動減緩,誘發便秘,使毒素在腸道內延長滯留時間,增加了致癌物與腸道接觸的機會,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

第三,90%以上的大腸癌是有大腸息肉演變而來,大腸息肉絕大多數為腺瘤,是公認的大腸癌癌前病變。其實,上述因素首先促進大腸息肉的形成,再由大腸息肉演變成大腸癌。從腺瘤性息肉到癌變一般5年~10年的時間,但因息肉長在腸內大多無癥狀,發現時不知道已長了多少年,因此如果檢查發現有大腸息肉,必須高度重視,如能及時進行內鏡下治療,可以有效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大腸息肉摘除後還必須定期複查,一般主張1~2年複查一次,必要時縮短複查時間,3~6個月複查。(詳見另一篇文章:腸息肉切除後隔多長時間複查腸鏡?)

大腸癌高危人群:

① 大便潛血陽性。

② 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

③ 以往有腸道腺瘤史。

④ 本人有癌症史。

⑤ 有排便習慣的改變。

⑥ 符合以下任意2項者:慢性腹瀉、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長期精神壓抑,有報警信號。

及時結腸鏡檢查:

如果出現排便規律改變,如次數頻繁或明顯減少,便秘腹瀉交替,原因不明的貧血、便血、消瘦及腹部腫塊等情況時,就有大腸癌可能,應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結腸鏡等檢查以明確診斷。

如果沒有癥狀,但有以下情形也應定期檢查:

50歲以上,有結直腸息肉史或結直腸癌病史、慢性腸炎、長期飲酒或高脂飲食,長期久坐且缺乏運動的高危人群,應每5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每年做1次大便潛血檢查和肛門指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腸癌 的精彩文章:

不想得大腸癌,你必須知道這些
叨叨大腸癌知識

TAG:大腸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