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愛財成癖的他居然還把幾個太監當成自己的父母

愛財成癖的他居然還把幾個太監當成自己的父母

原標題:愛財成癖的他居然還把幾個太監當成自己的父母


原創投稿請至:historymook@sina.com


劉宏很愛宦官,而且愛得不靠譜。他有一句名言:張讓是我父,趙忠是我母。居然把幾個太監當成自己的父母,不知劉邦地下有知,該作何感想?


他不但愛宦官,更愛錢財。


他當皇帝的這段經歷,就是他與宦官們共同斂財的貪慾歲月。


由於他的那句名言,宦官們無不權傾一時。尤其是被劉宏稱為「我父」的張讓,其權勢之大,可以說是無邊無際。所有的人都知道,要想得到好處,必須去巴結劉宏的這個「老爸」。由於巴結他的人太多,大部分人都很難看到張讓的本尊,於是就只能巴結他身邊的人。他府中有一個家奴,雖然在張讓面前跟狗一樣,可一出張讓的家門,就立刻面子一板,變得威風凜凜。有一個土豪叫孟佗,家裡有很多錢,也想投資官場,於是就把大量的錢財送給張家的這個奴僕,然後又通過這個奴僕送給更多的奴僕。送得多了,連這些奴僕都覺得不好意思起來,問他有什麼事需要他們幫忙。他說:「只需要你們向我一拜就夠了。」這麼多錢就一拜?奴僕們最拿手的動作就是向主人跪拜,奴僕都答應他。


當時,每天都有大批人前往張讓的府上求見這個大太監,據說張家門前的車每天有一千多輛。有一天,孟佗也去見張讓。由於人太多,車輛無法前進,那個奴僕看到張土豪來了,立刻帶著他那一幫同事跑了過來,向孟佗齊拜,然後引導他的車駛進大門,把那些賓客都看呆了。大家回過神後,都以為,老孟跟張大太監的關係肯定不一般,於是,便都把錢送到他家來,讓他大賺特賺。當然,孟佗也不獨吞,他把這些財寶也分給張讓。張讓大喜,你這小子發財水平真不簡單,於是讓他當了涼州刺史。



於是,貪官污吏塞滿朝中。這些貪官的財富越來越多,而國庫卻越來越空了。


劉宏老早就知道國庫已經空虛了。如果是別的皇帝,此時,肯定會請來一大批大臣,開會研究一下全國的經濟工作,如何讓財政復甦起來。可這哥們兒卻自有辦法。


他的辦法就是設立一個叫「西邸」的機構,這是一個拍賣官位的專門機構。以前鄧太后也曾拍賣過官位,但還沒有設立過專門機構,而且拍賣的基本都是一些閑職。現在,劉宏卻把所有的官位都拿來擺地攤,二千石的標價二千萬,四百石的標價四百萬。即使是因為舉孝廉得到官職的,也要再出1/3的錢,才可以當官。如果你指定要當某縣縣令的,則按某縣的大小和富有程度收費,做得非常靈活。有錢的先交錢,再當官;沒錢的人可以先當官再還債。後來,劉宏還通過自己的渠道,把三公九卿的位子也拿來拍賣,每個崗位一千萬。所得的錢並沒有上繳國庫,而是都收入西邸的倉庫中。他看著堆在倉庫里的錢,笑他的前任劉志堂堂一個皇帝,也太不會理財了,以至死了都沒有一點私房錢。



劉宏覺得自己不光會做皇帝,還會做生意。當然,他不會帶著錢到處跑市場,拍著腦袋搞營銷,而是在後宮中開闢了一個市場,修建了很多店面,然後叫宮人們都來做生意,他自己也穿著商人的衣服,在市場上喝酒玩樂。他覺得狗也很好玩,便又在西園裡玩狗,讓狗戴著文官的帽子,身上還披著綬帶,然後帶著這些狗官到處跑。後來,他又覺得驢也很好玩,就親自手執韁繩,駕駛著四頭驢拉的車子,在園子里來回奔跑。這個八卦很快從西園傳到宮門外,京城的人便都競相向皇帝看齊,買來驢子拉車,過過皇帝的娛樂生活,致使驢的價錢比馬還要貴。


各郡國送過來的貢品,他都要先選出一部分珍品,放到自己的私署中,還起了個名叫「導行費」。中常侍呂強勸他說天下的財富都是皇上的啊,何必把這些化為私有?但他不聽。

皇帝都是這個樣子,宦官們就更加肆無忌憚了,紛紛大興土木,個個仿照皇宮的模樣修建自己的豪宅。


有一次,劉宏想登上永安宮,來個登高望遠,看看咱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到底如何的壯麗。宦官們一聽,怕他看到自己的房子跟宮殿一樣壯麗,肯定會生氣,他一生氣,後果會很嚴重。於是便請人來勸阻劉宏,理由是:天子不應當登高啊,登高會使人民流散。皇上愛民如子,哪會忍心讓廣大人民流散呢?


劉宏一聽,立刻從諫如流,而且為了體現他愛民如子的情懷,宣布從此之後不再登高。


當然,宦官中也有人品好的太監。呂強就是個很不錯的太監,經常規勸劉宏。張讓就看他不順眼起來,覺得這樣的人不能繼續留在宦官集團當中。他聯合幾個宦官對劉宏說:「近來我們發現呂強經常跟黨人在一起讀書。」


他們讀的是什麼書?


「《霍光傳》。」


劉宏一聽,也嚇了一跳,呂強要當霍光?馬上就派中黃門帶著兵器去召呂強。呂強知道自己被陷害了,他更知道,一被他的這些同僚陷害,結果就是死路一條,於是自殺。


張讓知道後,又對劉宏說:「皇上才派人召呂強,還沒有向他宣布希么,他就主動自殺了,說明他真的有罪。」劉宏下令把呂強的親屬全部逮捕,財產全部沒收。


這麼折騰了幾年,老百姓終於絕望了。


張角看清了這一點,終於登高一呼,引爆了史上著名的「黃巾起義」。一時之間,「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響徹全國。在短短的時間內,黃巾軍就發展到數十萬人,大有席捲全國之勢。


此時,劉宏已經二十來歲,已經親政了。他接到黃巾軍舉事的消息後,也慌亂了起來。他雖然親信宦官,但他也知道,宦官們在宮中玩來玩去,殺殺一些大臣,貪貪錢財那是很有水平的,但你要他們舉著刀槍,帶著部隊去跟黃巾軍對戰,那只有死路一條。


於是,他把鎮壓黃巾軍的任務交給了何進。


何進是漢靈帝現任皇后的哥哥,原先是個屠戶,妹妹進宮後,他就不斷地被提拔。這哥們兒此前也知道自己沒文化,所以還是比校低調的,況且現在朝中一切都是宦官說了算。宦官雖然不會殺豬,但宦官這輩子殺的反對黨,比他殺的豬還多。因此,他只是當著他的官,過著幸福的國舅生活,別的基本不過問。


劉宏跟他幾個前任一樣,一有戰事,一點腦力勞動也不捨得花,直接就把這事交給外戚,不管這個外戚有沒有水平。總之,漢朝的傳統就是:內事不決問宦官,外事不決問外戚。


何進接到任務後,便派出皇甫嵩等人出征。


宦官們看到有人出去打仗了,他們又可以安心斂財了。


這些人收起錢來,一點不計後果。皇甫嵩絕對是討伐黃巾軍最為得力的將軍,他們仍然想從他手裡要錢。


皇甫嵩出征時,途經趙忠的老家,看到趙忠家建造的住宅超過了法定的規格,就上奏要求把趙忠的宅子沒收,但劉宏一點也不理。張讓私下還派人去向皇甫嵩索賄5000萬,皇甫嵩不給,張讓就以皇甫久戰不勝、浪費大量軍用物資為由,叫劉宏把他召回,然後收掉他左車騎將軍的印綬。


這時,黃巾軍才剛剛平定,而其他地方又不斷發生武裝暴動。可劉宏卻好像事不關己一樣,仍然把斂財當作他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在西園那裡又修建了一座萬金堂,把大司農里的金錢和布匹都拉出來,堆滿堂中。萬金堂裝不下了,他就把那些錢財,寄存到小黃門、常侍們的家裡,每家都存數千萬。

劉宏每天看著他這一堆又一堆的錢財,笑得面部肌肉歪來歪去,他覺得皇帝真好當啊,盼望著把這個皇帝當得越久越好。


哪知,這哥們這輩子把精力都投入酒色之中,才三十來歲,身體就已經透支完畢。


這哥們兒在歷史上跟他的前任桓帝齊名,但他比劉志還是強一點的。劉志同樣酒色一生,後宮美女史上最多,但到死的時候還沒有生出一個兒子。劉宏雖然死了幾個皇子,但現在還有兩個兒子活著,一個叫劉協,一個叫劉辯。


大臣們沒事幹,就在中平六年給他上了個奏章,要他把太子確立了。他還沒有考慮清楚,就於當年的四月病重起來,重到連他自己都覺得難以繼續活下去了。這哥們兒對宦官的信任,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居然在臨死之時,把蹇碩當託孤大臣,讓蹇碩在他死後,照顧他的接班人,然後就閉上了那雙一天到晚都盯著錢財的眼睛。


縱觀東漢末年的這兩個皇帝,朝政都交到宦官手裡,然後任由宦官揮舞著權力大棒,為所欲為。其實,宦官們的力量是有限的,只要皇帝一宣布收權,宦官們立刻現出本相,什麼也做不成。可是因為那些大臣只能讓皇帝去勤政,看不慣他們的荒淫無道、瘋狂斂財,所以,皇帝寧願與宦官為伍,大肆打壓朝臣,最後宦官們過上了史無前例的幸福生活,連續掌了幾十年的大權,而大漢王朝就這樣直接衰落下去。


圖書信息


書 名:《帝國的慢性病:大漢的彷徨》


作 者:昊天牧雲 著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書 號:978-7-5407-8030-2

定 價:45.00元


出版時間:2017年8月


天下有賊!誰偷走了我的盛世?


史說新語之《帝國的慢性病》系列


封建王朝無可避免的慢性病


漢唐宋明清 五份病歷


觸目驚心的撕裂病變,氣血激昂的貪廉劇斗



內容簡介


「聚寶能手」何以得善終?開國頭號功臣,到底為何被下獄?


大漢「包青天」如何智斗奸佞?最後葬送大漢王朝的「終結者」是誰?


大漢帝國四百年由盛轉衰的謎團,盡在本書。


偉大的帝國,都是自己將自己殺死。大漢帝國輝煌四百年,雄兵鐵騎曾遠征西域,威震邊疆,周邊諸國無不慕其王化。然而,一個強大的帝國,總有其諸多隱病,強悍的,易夭折;繁華的,易腐朽。本書針對漢帝國慢性病中的其中一種,選取15至20個人物故事,通過對帝國制度的解讀、政治的博弈、人性的剖析等多個方面,帶你穿越歷史之門,學習並反思古人的智慧。


作者簡介


昊天牧雲,本名譚自安,廣西毛南族人,魯迅文學院作家班學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進行文學創作,發表過文學作品多部。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奪命情》《倩女情仇》,歷史作品《YY三國》《說晉天下》《秦朝那些事兒》《三國那些事兒》等。曾獲廣西「花山」杯文學獎,《廣西文學》?金嗓子杯文學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客兒 的精彩文章:

晚清官場第一課:教你如何判斷一個人的權力大小
知青一代的苦難無法忘懷

TAG:史客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