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牡丹,你知多少?

牡丹,你知多少?

青墩溪畔龍鍾客

獨立東風看牡丹

獨立東風看牡丹

牡丹,在花卉中被稱為「花王」。天地之精,群芳之首,享有「國色天香」之美譽。由於其花色彩艷麗,姿容優美,清香宜人,歷來被當做雍容華貴和富麗堂皇的象徵。我國民間傳統的花市、花會、花展,都缺少不了牡丹。

在我國唐代以前,牡丹還寂寂無聞,但等到唐初,忽然被宮廷所賞識,一時風從草偃,身價百倍。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寫過許多吟詠牡丹的詩,其中在《買花?牡丹》詩中,把花市盛況描繪得十分生動:「帝城春欲暮,喧喧馬車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戈戈五束素。」

李白頌牡丹,作清平樂調三章,在《清平調其一》中有「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的讚美之句;北宋司馬光在《洛陽看花》詩中說:「洛陽春日最繁華,紅綠蔭中十萬家。誰道鮮花如錦繡,人將錦繡學鮮花。」,把洛陽花事繁榮之時,人賞花、花悅人的場面,描繪得淋漓盡致。

蘇東坡住在杭州時,經常到明慶寺和吉祥寺去觀賞牡丹,他在賞牡丹詩《雨中明慶賞牡丹》中寫道:「霏霏雨露作清妍,爍爍明燈照欲然,明日春陰花未老,故應未忍著酥煎。」,未句出自典故:五代後蜀有一大臣李昊,牡丹開時分贈親友,附與采酥,於花謝之時煎食之。據說油炸牡丹花瓣香酥可口。蘇東坡不忍煎食,故寫此句。

宋人陳興義,經歷了宋室南渡戰亂之後,深感北宋衰敗的國破家亡之苦,他思念故鄉洛陽,借《詠牡丹》詩,抒發自己胸中的感慨:「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龍鍾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牡丹,花色艷美,逗人喜愛,吟詠牡丹的詩人不計其數。唐太和年間,唐文宗在內殿賞花時,問侍臣程修己說:「今京邑傳唱牡丹詩,誰稱首?」,程修己答曰:「中書舍人李正封曾有詩云:『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文宗聽後嘆賞不已。「國色」之後又加「天香」,絕妙至極。唐代劉禹錫在他的《賞牡丹》詩中,曾贊曰:「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宋代范成大在《與至先兄游諸園看牡丹三日行遍》詩中,頌揚牡丹是:「欲知國色天香句,須是倚欄燒燭看。」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以紅、紫牡丹為貴為美。但清人潘韶卻與眾不同,他發現白牡丹風姿綽約,晶瑩如玉,特別是在月光之下,白牡丹比任何艷麗的花朵都要醒目動人。他在《詠白牡丹》詩中曰:「千紅萬紫吐芳春,羌獨生成潔白身。似厭繁華存太素,甘拋富貴作清貧。瓊葩到底羞爭艷,國色原來不染塵。昨夜月明渾似水,只疑瑤島集仙真。」

從古至今,詠贊牡丹的詩很多,在佳作累累的牡丹詩中,惟有蘇東坡的《雨中看牡丹三首》其一首,獨領風騷。詩曰:「霧雨不成點,映空疑有無,時於花上見,的皪走明珠。秀色洗紅粉,暗香生雪膚,黃昏更蕭瑟,頭重欲相扶。」,這首詩的特點是:不寫牡丹富麗堂皇和雍容華貴,而是抓住雨中牡丹這—獨特形象,寫雨水晶瑩、玲瓏剔透、如洋溢的清露,如流動的珍珠。紅牡丹在霧氣中益增秀色,由牡丹在細雨中散發芳香聯想展開,春雨黃昏,那「頭重欲相扶」濕重的牡丹花形象,佛似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他的《長恨歌》詩中,所比喻的「侍兒扶起嬌無力」的楊貴妃,嬌無力得如此的弱不禁風。這不也是牡丹嬌態異常和容顏別緻的美么。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創悅讀 的精彩文章:

TAG:原創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