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是一場撕心裂肺的演技狂飆!

這是一場撕心裂肺的演技狂飆!

文 |孟浪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雖然已經過去幾個月了,但對於此次評獎沒有讓《三塊廣告牌》拿到最佳影片,而是讓《水形物語》截了胡這件事我還是一直沒怎麼想通。

不過好在前者也砍下了兩個個人獎項且在國內獲得了不小的影響,僅從豆瓣上看,《三塊廣告牌》無論是標記看過的人數還是總體評分都要高於《水形物語》,這至少讓人欣慰了一些。

《水形物語》為7.2分,有19萬人評價;《三塊廣告牌》則為8.7分,有25萬評價

《三塊廣告牌》講述的是一個絕望的母親因女兒慘遭姦殺而追兇無果,無奈之下用豎立廣告牌的形式與警察局對峙並向疑兇復仇的故事。

其實以這個情節而言,早在去年戛納電影節上由戴安·克魯格主演並拿下最佳女主角獎的《憑空而來》就展現出了與《三塊廣告牌》相似性極強的戲劇內核——和科恩嫂一樣,黛安·克魯格在此片中也飾演一位母親,因為一場恐怖爆炸襲擊奪走了她摯愛的丈夫與兒子,悲傷又憤怒的她選擇勇敢地站起來,決心用自己的方式伸張正義。

當然,儘管《三塊廣告牌》和《憑空而來》講述的都是類似的女性復仇故事,但兩相比較,《三塊廣告牌》關注的多半是人民內部矛盾下的個人憤怒可能釀造更大的悲劇的主題,而《憑空而來》則明顯以一種絕望的姿態在關照多元文化背景下歐洲新移民身份上的認同障礙。

近親的故事,卻孕育出了截然不同的藝術基因。

《憑空而來》的導演叫法提赫·阿金,雖然我們看到他的作品現在是徹頭徹尾的德國電影,但不得不提的是,這位導演其實是一位德國籍土耳其裔移民後代,他的創作實際上一直都沒有拋棄對自己這種「外鄉人」身份的認知探索。

法提赫·阿金祝賀戴安·克魯格拿下戛納影后

法提赫·阿金1973年生於德國漢堡並在那裡成長、生活至今。他自幼喜愛寫作及表演,成年之初即有志於影視事業。

2004年,他就以一部《勇往直前》一舉奪下柏林影展金熊獎,一鳴驚人躍升至德國影壇最具代表性的人物。2007年則又以三段式結構的《在人生的另一邊》首度進軍戛納競賽片角逐金棕櫚,並最終榮獲最佳劇本獎。

土耳其裔導演法提赫·阿金

去年在戛納70周年推出的《憑空而來》,更像是阿金對10年前那套創作手法的一次回應——這次仍舊是以三段式的劇作結構建置全片。

不同的是,十年前的《在人生的另一邊》阿金多少還是對當時的社會環境抱有積極態度的,影片結尾是日耳曼人和土耳其人的和解共生;

《在人生的另一邊》劇照

但十年後,這部《憑空而來》卻是在德國本土新納粹主義抬頭導致外來移民被殺的語境下誕生的,影片結尾主人公玉石俱焚的做法算是完全顛覆了之前阿金的理想主義。

此種萬念俱灰的轉變,讓人們看到一個導演不斷質疑自我乃至放逐希望的過程。

《憑空而來》分為「家庭」、「正義」、「海洋」三個篇章,每個篇章都以女主人公卡迪亞一家三口的家庭錄像作為引子,牽扯出了不同的故事,且這三段錄像也為之後主角的復仇埋下了伏筆。

在本片中,主人公的情緒與劇情的發展明顯是隨著章節的遞進而增迭的:

第一篇章,女主角卡迪亞面對親人被害猝死這般爆炸性的消息,她從失控式的難以置信漸漸地陷入了自毀式的傷心欲絕,在令人窒息的現實面前她還得配合警方的調查,連天的大雨伴隨著她悲痛的心情,甚至使其做出了吸毒、自殺的舉動;

第二篇章,警方經過一番調查終於鎖定嫌疑人就是一對崇拜希特勒且與新納粹主義極端分子有染的夫妻,這時的女主角卡迪亞將希望寄托在法律之上,法庭上精彩的攻防戰讓人看得過癮。

但在控辯雙方律師的針鋒相對下,女主角卻不得不一次次面對更大的痛苦和恥辱——這不僅來自於法醫描述解剖其親人遺骸的慘烈細節,更源於被告律師對她丈夫土耳其人身份及其犯罪史的質疑,而缺失關鍵證據的無罪宣判,最終導致女主人公不得不用自己的方式去尋找正義;

第三篇章也是最終章,女主角卡迪亞明顯已經抱著求死的心態,過去妻子和母親的角色讓她不斷陷入對逝去家人的回憶中難以自拔,在已知的線索下,她按圖索驥找到了兩個嫌疑人的暫居地,雖然在此過程中她也對自己即將做出的行為質疑過,但在大海邊她終於鼓起勇氣做出了與兩個嫌疑人同歸於盡的艱難抉擇。

在影片結尾,隨著自殺式炸彈的轟鳴一響,導演阿金將鏡頭緩慢地反轉到了海平面上,蔚藍色的海洋投射在定格倒置的影像中,似乎昭示著卡迪亞一家人的命運就像這海水一樣潮起潮湧,沒有定數,又似乎喻指著可能只有一望無際的大海才會包容卡迪亞一家這樣身份複雜的移民群體,現實環境里已全然沒有了他們這些人的容身之所。

值得一提的是,飾演卡迪亞的德國女星黛安·克魯格憑此片拿下戛納影后應該說是實至名歸的一次榮譽。雖然在此之前,這位日耳曼美女是模特出身,而且長期以來在銀幕上的形象多為花瓶居多,其最有名的角色也只是2004年史詩大片《特洛伊》中的王妃海倫一角。

但於《憑空而來》這部影片中,黛安·克魯格卻爆發出了完全迥異於之前銀幕形象的高超演技。

《特洛伊》中傾國傾城的海倫為黛安·克魯格扮演

影片不僅以她為中心運轉,靠她獨力撐起整部電影,且在每一處細節化的表演中,黛安·克魯格都拿出了精準到位的業務素養。

無論是從痛失丈夫與兒子後的崩潰無助、獨自一人在家嚎啕大哭靠毒品麻痹自己,還是到後來決定尋求司法協助、在法庭上聽著法醫念著丈夫與兒子的驗屍報告的坐立難安、情緒緊繃、失控出手怒踹嫌疑人,黛安·克魯格都展現出了層次分明的表演特質,每場戲都有著不同的詮釋,力度也拿捏的恰到好處,這種表現若放在戛納其它任何一屆競逐,絕對也是影后的熱門人選。

移動變焦鏡頭下的黛安·克魯格釋放出了幾何量級的心理信息

據說拍完此片之後,克魯格足足休息了六個月才開始新的工作,因為要飾演這一角色才學會抽煙的她在影片殺青後一時無法抽離傷痛,也是費了很大的勁才把煙給戒掉。

克魯格曾對採訪她的記者述說過關於自己飾演這個角色的感悟:「收到劇本的時候,就知道這會改變我的人生。阿金是一位要求你100%付出的導演,他會要你跟著一起跳下那座懸崖,我必須完全沒有偽裝,而感到完全赤裸。」此番言論就足見她對表演的掌握已經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看完《憑空而來》,可能有一部分人會覺得這部影片劇情較為老套平淡,影像風格也沒有多少銳意先鋒的意思,很難想像它為什麼會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且拿了獎。

事實上,法提赫·阿金的這部最新力作雖然沒有達到他之前那幾部代表作的藝術高度,甚至是重複使用了三段式結構這一創作手法。但是假若我們仔細觀察一下《憑空而來》的角色設置以及其大膽創新的視角,就會發現導演法提赫·阿金實際上用一種巧妙的方式,既關切了移民者的困局,又呈現了德國新納粹主義勢力的崛起。

電影從政治角度切入,但到最後,其實已經轉變成一個如何面對傷痛,每一個人看了都會有共鳴的關於愛的故事。

直白一點說,影片《憑空而來》里導演給觀眾看到的卡迪亞的丈夫的形象並不是完美的。他是地道的土耳其人,且犯有前科坐過大牢,因為德國妹子卡迪亞曾經常找他購買毒品他們才相知、相識、相愛。而且當他被炸死以後,零散的證據也顯示出他可能仍沒有放棄經營毒品犯罪網路,這種模糊留白的角色刻畫給觀眾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間。

很明顯,這種設定可以說是法提赫·阿金至今電影創作不變的母題之一,與十年前的《在人生的另一邊》相比,那部電影同樣存在兩個非正面的土耳其人形象。也就是說他講述和反思的永遠是異於德國主流社會的「另一邊」的世界,即那個客居的、底層的、邊緣的,也因此雖不乏快樂喜悅,但更充滿了悲傷乃至苦難的旅德移民群體的生活。

就像本片中當卡迪亞丈夫的父母想要從卡迪亞手中拿回兒子的骨灰時卻遭到了兒媳的嚴詞拒絕,與佔據德國社會主流的日耳曼人不同,土耳其人顯然是遭排斥的對象。這種敏感的身份認知,就是導演阿金一直以來營造出的關於邊緣他者的審美敘事話語。

另外,當影片中卡迪亞的丈夫與兒子被炸死以後,身為德國人的卡迪亞應該是唯一最為在乎丈夫和兒子(這一點仍與其丈夫的土耳其父母相比較)的那個人,且最終用性命與恐怖分子相搏的仍是她,這表明導演阿金同時也在努力超越上述所說的那個有限的移民主體性視野——對於土耳其人,德國人也並不都是冷血動物。

這樣,對於移民群體來說同樣也是「另一邊」的德國主流社會便也被阿金納入了自己的鏡頭之下,最終,異民族文化之間彼此寬容或彼此救贖的理解和渴求就被阿金升華為了一种放眼世界和人類的博愛境界。

本片主創:導演法提赫·阿金與德國演員黛安·克魯格以及土耳其男演員紐曼·阿卡

所以,在今天這個消除文化等級及霸權成為對解放深入理解的時代,導演法提赫·阿金用自己的電影創作流露出了一種雙重美學價值:一方面是在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進程下產生的「何處是我家」的悲劇性審美體驗;另一方面則創造出多元文化下平等寬容而覺醒生長的「他者」自我意識和「他者」視點的審美主體性意義。

假若把法提赫·阿金的電影放置在一個更為廣闊的語境中去觀察其背後所代表的文化內涵,我們就會發現:國家和民族之間的人員流動和文化接觸已成為各界關注的社會現象,而電影作為展現社會生活的獨特媒體和藝術形式,如今也逐漸成為了表現或者建構國家和民族文化形象、移民身份及文化認同的重要途徑。

透過法提赫·阿金的這類電影,我們多少都能看到當下歐美政治乃至全球化進程中人們普遍關切的社會議題,或許這些就是這位德國籍土耳其裔導演持續藝術創作的大價值。

推薦 |「幕味兒」公號有償向各位電影達人約稿。詳情見:求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慧園路三號 的精彩文章:

《孤獨世界》:校園裡發生失蹤案,兇手是全新的生物(二)
「獲獎精粹」提前開票?電影資料館一周影訊

TAG:文慧園路三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