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片被隱匿的歐洲神秘之地,其實是薈萃了歷史、文化和藝術的絢麗殿堂

這片被隱匿的歐洲神秘之地,其實是薈萃了歷史、文化和藝術的絢麗殿堂

1854年,一位旅人曾這樣寫道:「聽說我們將要越過一個巴爾幹國家,我興起了許多期盼;但是不久我就發現,這個十分響亮的稱號僅僅意味著一個分開水道的山脊,或一個山隘,並不一定有雄偉或浪漫的景色」。

即便是在交通發達的現代,抵達巴爾幹的路程依舊充滿艱辛。相差六個時區、飛行十幾個小時、中轉四百多分鐘、驅車兩小時,終於在傍晚時分踏上黑海岸邊的內塞伯爾古城時,我們才意識到,如今的巴爾幹半島早已不是1854年那個「野蠻」、「原始」、「貧瘠」的巴爾幹半島了。如今的她,是這個樣子的 ?

白天與傍晚的內塞伯爾古城

這裡曾經被稱作「歐洲的土耳其」,或「奧斯曼的歐羅巴」;這裡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這裡是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的故鄉;這裡是人類文明較早的發祥地之一;這裡也是整個歐洲歷史文化最為複雜的地方……濃厚的歷史底蘊、淳樸的民風和不加修飾的自然美景匯聚成的巴爾幹,正是最值得我們探索的地方之一。

從保加利亞到塞爾維亞,從色雷斯遺迹到君士坦丁大帝的故鄉,從玫瑰谷里的油菜花田到里拉山裡的龐大修道院,我們在王抒老師專業、細緻的講解下,深入走訪這一地區、這些國家,感受這裡多元文明錯綜複雜的碰撞、交織與和解。正如王抒老師所說,「這條古道,寫滿了巴爾幹的歷史記憶與憂鬱碎片。」

邊走邊學,這才是遊學

色雷斯人的遺迹

當希臘文化催醒西方文明的時候,在巴爾幹半島東部,緊鄰希臘的這片土地上,居住著這裡最早居民之一——色雷斯人。他們早已建立部落,發展著農業、畜牧業。他們用青銅、鐵和黃金製造出各種工具、裝飾物和戰車,其中黃金製品的製造技術已經發展地相當純熟。

帕納久里什泰黃金寶物

如今居住在保加利亞境內的色雷斯人先後被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統治,又在斯拉夫人和保加爾人的相繼入侵下被同化,熔鑄為後來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內塞伯爾古城曾經是色雷斯人的殖民地,後歷經希臘化時代和拜占庭統治,如今古城內眾多的歷史遺迹,彷彿半部世界史,每一處都值得探索。

還有王抒老師的移動課堂

以及團友們無限的探知精神

左看看,右看看

遙想荷馬史詩中有關色雷斯人的記載,傳說與現實,誰又能分得清呢?當我們來到卡贊勒克的色雷斯古墓中,面對大量保存最完好的古希臘時期壁畫時,這種感覺變得尤為強烈。

古墓內狹長的地道和圓形壁畫

古墓外的遊學課

不到玫瑰花開時節的卡贊勒克,卻讓我們偶遇了大片綠色的油菜花田,驚喜就在不經意間。

共產主義的記憶符號

作為保加利亞著名地標,飛碟紀念碑用8年的時間成為一代人心中的「聖地」,又在此後近30年間化作外來者眼裡的神秘遺迹。

它坐落在19世紀末成立保加利亞共產黨的地方,歌頌著保加利亞的愛國將士,在當年的保加利亞人心中,神聖而不可動搖。

帝國爭鬥中的「新生」

今天的保加利亞共和國位於黑海與愛琴海之間,是通往歐洲、亞洲、非洲的必經之路,是溝通黑海、亞得利亞海、愛琴海的重要樞紐,更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之處。幾千年來,無數民族在這裡起起落落,國際事件不斷在這裡上演,帝國擴張的腳步一刻也不曾遠離這裡。

在首都索菲亞的保加利亞國家歷史博物館裡,65萬餘件/組文物記錄著保加利亞從被奴役到民族獨立、再到兩次世界大戰和近十年加入歐盟等一系列歷史、社會、生活的演變。在這裡,我們全面而細緻地了解了保加利亞的歷史。

巴爾幹地區歷來是多元文化的匯聚之地,但在結束了奧斯曼帝國500年的統治後,因為缺少文化寬容政策,昔日遍布城市鄉村的清真寺和猶太教堂近乎絕跡。如今,只有在索菲亞的核心區域,尚能看見保存完好的東正教堂、清真寺和猶太會堂,可謂是「劫後餘生」。

博亞納大教堂

建於10世紀末到11世紀初,是一個單拱內置十字支撐的小教堂,其中的壁畫非常珍貴。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

這座教堂是1877-1878年俄土戰爭後保加利亞「自由」的象徵,也是巴爾幹半島上最大的東正教教堂。典型的拜占庭式和保加利亞建築風格,刻畫著文化融合的印記。

猶太教會堂

這座猶太會堂是保加利亞猶太人的驕傲,是歐洲第二大西班牙系猶太會堂,也是索菲亞唯一可做禮拜的猶太會堂。

教堂外的遊學課

班亞巴什清真寺

建成於1576年,在自然熱泉上修建而成,擁有直徑15米的巨大穹頂,是目前索菲亞唯一在使用的清真寺,也是奧斯曼人統治這裡的印記。

民族精神的堡壘

保加利亞人說,沒到過里拉修道院,就不能算到過保加利亞。位於首都索非亞以南約60公里處的里拉修道院,是保加利亞最大的修道院,在中世紀保加利亞的宗教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曾為巴爾幹國家第二個修士團的大本營,卻由於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被大火焚燒過三次。但是,保加利亞人民頑強地抵禦了外族的奴化政策,重新修復里拉修道院,使之成為保加利亞文藝復興式建築的傑作,也將自己民族的旗幟鮮活地保存了下來。

君士坦丁大帝的故鄉

尼什是塞爾維亞東南部最大的城市,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和康斯坦提烏斯三世都出生在這裡。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具有戰略意義,因此也被稱作「東西方的門戶」。可惜君士坦丁大帝曾經居住的行宮遺址暫時關閉,不對外開放,我們只好遠觀一下,回望他傳奇的一生。

拜占庭帝國之後統治這裡的是奧斯曼土耳其。18世紀末19世紀初,塞爾維亞不堪忍受土耳其的殘暴統治,舉行了多次大規模武裝起義。起義軍失敗後,惱羞成怒的土耳其軍隊首領下令把起義軍陣亡將士的頭顱砍下,將棉花塞進剝下的頭皮里,然後送回土耳其邀功請賞。那些被剝去頭皮的頭骨的一部分被築進一個由沙子和石灰建成的塔上,造就了今天的「頭骨塔」。

貝爾格萊德的滄桑記憶

如果我們把時間撥回到上世紀90年代,從一戰後成立的南斯拉夫王國,到二戰後催生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地處多瑙河與薩瓦河交匯處,易守難攻的貝爾格萊德一直聚焦著世人的目光,被稱為「巴爾幹之鑰」。僅二戰期間,英美飛機對德國納粹佔領下的貝爾格萊德就進行了長達半年的轟炸,1.3萬幢房屋全部變成廢墟;隨後的北約空襲更是令這座城市千瘡百孔。

多瑙河和薩瓦河的交匯處

也是羅馬帝國時期蠻族與帝國區域的分界線

但地處東西方十字路口上的貝城也是名副其實的文化大熔爐,充斥著巴洛克式、文藝復興式、奧斯曼式等建築風格遺迹,獨特的韻味令人難忘。

聖薩瓦大教堂

翻看塞爾維亞的歷史,中世紀時期有一位人物可謂是舉足輕重,他就是塞爾維亞東正教會的創始人——薩瓦。他創立了塞爾維亞東正教會,並堅定地支持奈馬尼亞的次子斯蒂芬接掌王國大權。1935年,塞爾維亞人為紀念薩瓦,開始在貝爾格萊德為其修建東正教教堂,就命名為聖薩瓦教堂。

教堂前的合影

卡萊梅格丹城堡

自公元前3世紀凱爾特人統治時代起,位於薩瓦河和多瑙河交匯處的卡萊梅格丹城堡就是絕佳的軍事戰略要地,在其後漫長的修繕和擴建史中,這座城堡留下了古羅馬、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等不同時期的印記,見證著貝爾格萊德的歷史。

也許只有在撫摸過卡萊梅格丹城堡上浸透了古代將士們血汗的斷壁殘垣後,才能真正理解那句讖語,「貝市是因為有了最美的地段所以才成為最丑的城市」吧。滄桑過後,這座城堡依舊倔強地守護著貝爾格萊德,守護著塞爾維亞民族。

鐵托墓

正所謂時勢造就英雄。對於60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國人來說,「鐵托」的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1980年鐵托逝世後,前南斯拉夫聯邦並沒有大興土木,而是將其安葬在位於貝爾格萊德總統官邸的花房中。如今,他依然安靜地躺在這座「花房」中,在周圍長青的綠植和鮮花的簇擁下守護著這片土地。

其實,在動蕩、苦難、落後的刻板印象背後,巴爾幹地區蘊藏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傳統。從羅馬帝國到拜占庭帝國,再到奧斯曼帝國,這裡匯聚了天主教文明,東正教文明和伊斯蘭教文明,也只有在深入探索、深度解讀過後,我們才能理解政治、歷史、地理和宗教意義上的巴爾幹。

精彩還在繼續

下一站,克羅埃西亞

近期招募

6月

7月

8月

聲明:文中圖片版權均屬於團友及探知遊學,禁止轉載、盜用,特此聲明!

如果你也想跟著專業學者去探知世界文明,掃描下圖中的二維碼,找小悅了解更多細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知遊學 的精彩文章:

渭水之濱,秦隴之間,尋覓中華文明紐帶

TAG:探知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