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技術左邊3萬右邊5萬,吃的話嘛就要不到了

學技術左邊3萬右邊5萬,吃的話嘛就要不到了

到今年9月20號,我就來成都整整十年啦。

十年來,這個越來越網紅的城市的各個角落,都留下了我數不清的腳步和印記。當然,還有吃吃吃的回憶。

這裡,就是其中一個:

雖然現在好像大家都說,那家被舉報查封的結子串串香,就是小郡肝的前身。但是,我當年真的是跟著傳說在蓮花西路吃的啊!

當時就覺得很嚇人,冷鍋串串不換鍋,撈一撈就換下一波顧客。門口還有個擺攤賣兔頭的……

現在好像沒開,搬了

Anyway,今天並不是想講這家串串。畢竟,當年就沒覺得好吃,所以也並不想重新吃一遍。今天想講的,是這條路上的另外兩家店~

一家麵館,一家滷肉鋪子。挨在一起,左邊比較新,右邊相當老。有味道,有故事。聽我給你們慢慢擺。

左面/右滷菜

吃這兩家店是什麼個契機呢。

其實,右邊那家滷菜我真的是聽說了太多次,但是因為很火,曾經又很難買到,所以也並沒想來。結果,301的@錦江張曼玉姐姐,給我瘋狂安利左邊這家麵館。

作為我心目中廚神的她,幾乎天天下廚、很少下館子的她,竟然說出了這樣的話:

——這家素椒雜醬真的很好吃。

——我和我老公懶得在家做飯就喜歡來這兒。

——雖然招牌是海味面,但是真的素椒雜醬更好吃,你信我。

——我覺得比XXX私房面(另一家很有名的素椒雜醬)更好吃。

都這樣了還能咋個說?!

招牌海味面,湯頭比面更值得吃

雖然一直在說素椒雜醬,但是招牌海味面也是值得講一講的。

畢竟海味能做得好的,在成都其實也沒幾家。海味這個調味,其實我覺得也可以算作是成都的代表和特色之一,非常有趣。

一個內陸成都,用特別少的干海貨,硬要調一個味道出來,成為了一個一直流傳下來的獨特味型,這得是一種對大海什麼樣的熱愛和嚮往?

我懷疑很多人都不知道海味澆頭長這樣

傳統的海味裡面,用了小蛤蜊(也叫淡菜)、肥肉、魷魚乾等等,來調製那種非常特別的咸鮮味道。其實是很考技術的。

因為乾貨的品質差別很大。

這家的海味,真是掌握得特別好。那種恰到好處的濃鮮而不讓人口乾的湯底,是會讓人喝完的。

你說面?只能說……老成都的棍棍面配不上這個湯底。

但其實做得最好的,是素椒雜醬

好了,說了半天,其實重頭戲在這裡……

這碗素椒雜醬,真的,沒有讓我失望。

四川很多地市州的吃貨其實是看不上成都的,尤其是在面上。什麼內江啊宜賓啊,紛紛都覺得:棍棍面能吃???

但是……素椒,可能還真的得棍棍面。

素椒的肉臊子,和底部的作料,是一碗素椒的靈魂。

吃之前,拌面,是最重要的儀式。

每一根粗粗的棍棍面都裹滿調料,一筷子夾進嘴巴里,首先是濃郁的料香,根根分明,每一口都是那麼韌而耐嚼,讓人反覆回味。

最後幾筷子,是素椒最好吃的部分,臊子的鹹淡、濃度、都決定了這碗面能不能讓人魂牽夢繞。

看我的碗底,你們應該有答案:

除了這兩款,還試過雞雜和神奇的鹽茶蛋。不值得吃。

右邊這家滷菜館,年份有點嚇人。招牌上寫的是始創於1979年,算算,這得馬上有40年了?!

所以我想的是,你們估計應該有非常多人知道這家了。不知道的,是比較年輕嗎……

他們家主要做滷菜和下飯菜兩種。最最出名的,應該是肥腸、腦花和小土豆。

GIF

出名到啥程度呢?這麼多年,我都沒買到過這三樣……

不過,那個可能是從前的老觀念了?反正最近去買的這兩次,我都是下午2點半左右去買,這個點是他們每天開門的點,就人很少,很輕鬆都買到了。

這幾次買了好幾樣之後,原來……也並不是每一樣都好吃的嘛。

乾淨鮮美,肥腸果然名不虛傳

乾淨、肥美、Q糯、仔細嚼,滿嘴都是肥腸鮮美的汁水香味。

除了沒有軟爛到入口即化、稍微有點考牙口之外,幾乎是沒有任何bug的。滷味挺淡,但是鮮香無異味。肥腸愛好者必吃。

香辣入味又大坨,這雞雜巴適

最出名的三樣裡面,除了肥腸,腦花和小土豆竟然都flop了……真的,都挺一般。腦花平淡,小土豆太油了不香。

結果雞雜挺好吃?

非常乾淨大塊的雞腸子、雞心和雞珺肝,新鮮得不行,用來炒過,香辣入味,直接吃都很爽,下飯估計能吃三碗。

其他我們買的……兔丁還行~

標題里的左邊三萬右邊五萬,可不是我瞎寫的。是麵館老闆自己給我說的。

麵館老闆,是個典型的老成都,還是個脾氣不是太好但心腸其實挺好的老成都咳咳……

跟他聊了幾句,就挺他爆料說,其實右邊那家名氣大,就被遠方親戚利用開新店了,開了新店又不尊重原品牌,在附近開同名店鋪來蹭老店名氣。

講到這裡氣鼓鼓的宣言:我這個手藝三萬!教完!認錢!

而在這兩家中間,還有一個小攤,是賣包子的。

這個包子店,竟然也是右邊滷肉店的衍生物。

包子主打右邊滷肉店的味道,最招牌就是滷肉餡兒。老闆也是個年輕人,聽說也是右邊滷肉店的另一個親戚。當然是很良心的那一種親戚,所以才能擺在旁邊呀。

聽了這番故事,當然要買來吃了!

不過emmm……雖然人很良心,包子味道挺一般啊哈哈哈哈哈。

老成都的手藝,可能就是老成都的招牌。好吃不好吃,構成了這個城市最迷人的部分。

所有的手藝都是人做的,是人就有擅長和不擅長,吹噓什麼都好就沒有任何意義。

十年了,我依然很愛這座城市,依然願意和你們一起,去找出屬於它最好的味道~這篇文章的結尾,就醬~

本文系騰訊大成網飯醉團伙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飯醉團伙 的精彩文章:

傳說中大源鎮最好的肥腸館子,在這兒

TAG:飯醉團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