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復聯3上映前,來重溫下蝙蝠俠v超人

復聯3上映前,來重溫下蝙蝠俠v超人

(圖片來自網路)

按:上一次寫觀後感好像是上輩子的事了。本科的時候隔壁就是戲劇影視專業,借著地理優勢蹭了不少課。從大陸、台灣、香港、韓國、日本,到印度、中東、歐洲、北美,從藝術片到商業片,從奧斯卡到禁片(?),從楊德昌到英格瑪?伯格曼,各個地區,各種類型題材,各類導演,也算看過不少片子。但那也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近年來並不怎麼看電影。此文是對《蝙蝠俠大戰超人》(下稱BVS)一片的一種個人解讀,觀點或許有失偏頗(尤其對資深電影愛好者、資深美漫迷、宗教人士等而言),還請諸位海涵。

《復聯3》馬上要上映了,所以趕緊來重溫了一遍BVS(杠精上身)。如果讓我推薦一部超級英雄影片,除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外(腦殘粉),第一個推薦的一定是BVS。這片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這名字了,雖是承襲自漫畫,但對於大部分非DC漫畫迷的觀眾來說,這片名實在太容易讓人聯想到《孫悟空大戰變形金剛》之類的惡俗連環畫了。若要票選最被片名耽誤的影片名單,此片一定榜上有名。

然而,看完影片才發現,正是蝙蝠俠對戰超人這一主題,讓這部片子在立意上全然超越了其他超級英雄電影。所謂超級英雄(superhero),根據維基百科,乃擁有超自然或超人類能力的人物。「超」人類這一屬性,是超級英雄電影的主要賣點,卻也是其主要痛點。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與文學、戲劇、音樂、繪畫一樣,本質上是藝術,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超級英雄電影可以「燃」,可以「爆」,要成為真正的電影藝術,卻是基本無望。什麼是藝術?木心說,「文學的最高意義和最低意義,都是人想了解自己」。尼采評希臘悲劇,認為其功能在於以審美的態度對待人生,來獲得暫時的解。所謂藝術,從來都是以「人」為中心的。超級英雄電影註定難成藝術,就是因為離「人」太遠。

然而,這一難題在BVS里卻被漂亮地解決了。

正如片名所透露的,雖然仍有個萬年反派Lex Luthor,有個毀天滅地的終極Boss Doomsday,全片最大的矛盾中心卻是在蝙蝠俠與超人這兩大超級英雄之間。對DC漫畫宇宙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蝙蝠俠老爺Bruce Wayne是正義聯盟中唯一的肉體凡胎,其超能力是——「有錢」,僅憑藉其超凡的心智與計謀統領一眾超級英雄(《正義聯盟》中閃電俠問老爺:What are your super powders?答曰:I』m rich.就是這麼任性)。而來自氪星的超人Clark Kent則是眾多超級英雄中最超人而近神的一位,速度媲美閃電俠,力量超越神女神奇女俠,幾乎擁有不死之軀(從電影看只有氪石能殺死他)。沒錯,BVS所試圖探討的,其實正是人與神(未知力量)之間的矛盾。它充分利用DC漫畫宇宙的架構,把這一矛盾解構得聰明又精彩。

片中有好幾處展現普通人眼中超人「神」這一身份寓意的鏡頭,如洪水中在屋頂絕望地戰慄的一家人,發現超人背負光芒出現在高空(如下圖)。

當超人救下被困大火的小女孩時,眾人圍擁超人的畫面,也很明顯地在寓意救世主耶穌的形象(如下圖)。(知乎此片的評論下有一篇譯文,深入討論了超人的耶穌寓意,可參看。)

人們對超人的態度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方面,人們渴望其救贖,如上面所提到的那一家人和小女孩。另一方面,人們又無比恐懼,害怕那神一般的力量有一天會站到自己的對立面,所以千方百計地想要對其加以控制。如片中女議員發問:「How far will he take his power? Does he act by our will, or by hisown?」(他將如何使用他的力量?他的行動是基於我們的意志,還是他自己的?)

人們對超人態度的惡化看似是由於反派Lex Luthor的惡意設計與引導,究其根本仍是人心所向使然。正如超人的媽媽勸慰超人時說,「People hate when they don』t understand」。(人們痛恨他們所無法理解的事。)遠古時,人們把各種災難看成是強大而神秘的大自然的怒火,對其頂禮膜拜,求其賜福免災。21世紀,當AlphGo屢創記錄打敗人類大腦時,人們一面歡呼AI的飛速發展,一面又深陷被其操控的恐慌。有史以來,在面對遠超自己的頭腦所能認知的事物時,人類從未逃出過這種畏懼心理——這也是人神矛盾不可調和的根本原因。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神的存在,是超越任何經驗證據的;而正是人類知識的限制,為神的存在騰出了空間。神是不可知的,卻也是不可缺的。所以人們既需要神,又畏懼神。

這種畏懼,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一個假設命題:當一個遠超人類的力量手握生殺大權時,誰來制定對(生)與錯(死)的標準。(在自動駕駛的研究中,就有一個關於AI的道德困境:在傷亡不可避免的情況下,選擇哪一方為受害者?)片中的女議員一直在強調,「好」建立在對話之上(Good is a conversation)。然而,她沒有說出的事實是,對話只能發生在平等的雙方之間。當一方的力量遠遠凌駕於另一方之上時,對話只能是一種美好願望。就這樣,人與神之間的關係,好比一個沒有出路的死局。

當人們無法控制一個事物時,就會選擇毀滅它。片中Bruce對Alfred說,因為超人有能力毀滅整個人類,所以只要有1%的理由相信他可能成為我們的敵人,我們就該100%地做好戰鬥準備——將他毀滅。同樣想要殺死神的,還有Lex Luthor。如果說Bruce殺神是為了防範於未然,那麼Lex Luthor就是個憎神者。他堅信神不可能既全善又全能,「如果他是全善的,他不可能全能。如果他是全能的,他不可能全善」。所以他說,「God is good when he is dead.」(只有當神死了的時候,他才是好的)。

然而兩者都沒有成功。

Bruce想要殺死Clark,卻在快要成功的時候選擇了放棄。因為他發現後者並非刀槍不入,而是跟血肉之軀的他一樣,心裡最柔軟的地方都有個名叫Marcha的母親——影片一開頭都暗示了Marcha在Bruce心中的份量,而鋼鐵之軀的Clark竟然和他有著一樣的弱點。那一刻,Clark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來到了和Bruce平起平坐的地方。於是,看似不可調和的人神矛盾頃刻間化解了——這也是BVS另一成功的地方,它聰明地破解了人神矛盾的死局——把超人拉下了神壇。

Lex Luthor也沒有成功,因為他的假設一開始就不成立。他想要證明,超人要麼非全善,要麼非全能;然而,Clark從來都是既非全善,也非全能。全片對於超人「神」之光環的描述,都是從普通人的角度展開的。對於Clark自己來說,他從來都不是神,反而時時為自己無法將事情做到全善而深陷痛苦。他說,超人並不存在,那只是堪薩斯農民的一個夢。他失落絕望時,需要母親與愛人的安慰與鼓勵,無奈的時候,會和死去父親對話。正如《正義聯盟》里Bruce對Alfred說的:He lived in this world. Fell in love. Had a job.(他在這世上生活過,愛過,工作過。)「He is more human than I am.」(他我更有人性。)Clark只是一個來自堪薩斯農村的擁有超能力的大男孩。人們以為自己面對的是一個遠遠凌駕於自己之上的神,而實際上,那個神只活在他們的假想之中。

但是,超人還是死了,死於庇護人類的大戰中。一如十字架上殉難的耶穌,帶著人類的恐懼與希望,永眠地下。

人們覺得,擁有超能力的超人,俾倪世間,以萬物為芻狗;又覺得,對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天下為公,世界大同。人們覺得權利可以是無罪的(Lex Luthor語,power can be innocent),又妄想靠權勢對超能者施壓。人們想要得到救世主般的庇護,又害怕遭到神的報復。

人永遠是矛盾的,所以故事永遠都在繼續。

世界從來不是你所想像的樣子。

世界從來只是你所想像的樣子。

最後再來瞻仰下亨利超的神顏。:p

PS, 亨利主演的間諜片The Man from U.N.C.L.E. 也很經典啊,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晚飯加個湯 的精彩文章:

張愛玲 vs.林徽因

TAG:晚飯加個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