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扭傷別怕,試試中醫拔罐療法

扭傷別怕,試試中醫拔罐療法

拔罐療法

扭 傷

概 述

扭傷是指肌肉、筋膜、韌帶及小關節,因過度扭曲或牽拉所致的損傷,以局部疼痛劇烈,轉側困難為特點。根據其臨床表現主要由用力過猛或突然轉動所致,主要有急性、慢性之分。若扭傷發生24 小時以內者,為急性扭傷;若扭傷超過24 小時者,多有氣血壅滯,為慢性扭傷。西醫學中急性腰扭傷、踝關節扭傷等表現扭傷特徵者,皆可參照本篇內容進行拔罐治療。

病因病機

多由劇烈運動或負重持久時姿勢不當,或不慎跌仆、牽拉和過度扭轉等原因,引起某一部位的皮肉筋脈受損,以致經絡不通,經氣運行受阻,瘀血壅滯局部而成。日久或加上風寒濕邪之侵襲而加重病情。

治 療

【處方】

主穴:阿是穴(局部痛點)。

配穴:

(1)腰部扭傷:加腎俞、腰陽關。

(2)踝部扭傷:加三陰交、太溪、懸鐘。

腎俞:在背部,當第2 腰椎棘突下,旁開1.5 寸。即由命門穴旁開雙側各2 橫指(中、食指)處為本穴。

腰陽關: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下凹陷中。即在背部,肚臍水平正對的後正中線上為第4 腰椎,其下方凹陷中,為此穴。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即正坐屈膝成直角,在小腿內側,四指併攏,以小指下緣緊靠內踝尖上,食指上緣所在水平線與脛骨後緣交點處為此穴。

太溪: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間的凹陷處。即在足跟內上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後正中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為此穴。

懸鐘:在小腿外側,腓骨前緣,當外踝尖上3 寸。即正坐屈膝成直角,在小腿外側,四指併攏,以小指下緣緊靠外踝尖上,食指上緣所在水平線與腓骨前緣交點處為此穴。

【操作】

留罐法: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選擇大小適宜的火罐,用閃火法、貼棉法等方法,將罐拔於以上穴位,根據所拔罐的負壓大小及患者的皮膚情況,留罐15~20 分鐘,每日1 次。

【注意事項】

1. 拔罐時要保持室內溫度,避風寒,注意保暖。

2. 治療後不可過度活動,注意休息。

【預防調護】

1. 應注意日常生活保持正確的坐、卧、行體位,勞逸適度,避免跌仆閃挫。

2. 局部制動,必要時可行外固定。腰扭傷患者應卧硬板床,注意腰部保暖,防止腰部受寒。

圖解拔罐療法

中醫適宜技術操作入門叢書

本書重點突出拔罐的臨床操作技術及相關知識。全書圖文並茂,更配以操作視頻,適於廣大針灸臨床工作者、愛好中醫傳統療法的醫療工作者、基層大夫、各級診所大夫及中醫愛好者參考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拔罐 的精彩文章:

中醫建議,濕氣重別拔罐!常吃這幾種鹼性食物,祛濕還能降體重
拔火罐的原理 拔罐後這三件事不要做

TAG:拔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