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死後獲賜「文正」,但名氣卻不大,而且他的名字容易讓人誤會

此人死後獲賜「文正」,但名氣卻不大,而且他的名字容易讓人誤會

清代有八位文臣死後獲得了「文正」這一至高榮譽,其中晚清時期的李鴻藻似乎名氣並不大,後人知道他或許是他的名字佔了不少「便宜」,因為他與當朝的權臣李鴻章只有一字之差,不了解的人往往以為他們一對親兄弟。

當然了,李鴻藻和李鴻章八竿子打不到一起。李鴻藻是河北人,李鴻章是安徽人,他們根本沒有血緣關係。不僅他們不是兄弟,而且用「仇敵」來形容他們也不過分。論功業李鴻藻不及李鴻章,但他也有一件事可圈可點,那就是替中國要回了上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怎麼要回領土的事情暫時放一放,先來大致了解一些李鴻藻其人。光緒時期,朝廷中存在兩股敵對的勢力,一是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二是以李鴻藻為首的「請流派」。兩個派系之間最大的分歧就是對日本的態度,請流派主戰,而洋務派主和。

至於誰對誰錯一時也說不清楚,可是在甲午戰敗後,李鴻藻是主張殺李鴻章以謝天下的。他曾上奏光緒帝說:李鴻章的專橫跋扈不亞於年羹堯與和珅。這位在官場闖蕩近五十年的李鴻藻,歷任兵、禮、工、吏四部尚書、內閣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卻始終對洋務運動抱著反對的態度,排斥西洋科技,一心要維護封建正統。

作為封建官僚來說,李鴻藻無疑是一個標準的忠臣,他一身正氣,時時為江山社稷、黎明蒼生著想。從1868年至1871年,同治皇帝和慈禧提出要重修圓明園,當時大清國力日漸衰微,西方列強對中國領土虎視眈眈,隨時都在窺探時機求一逞之時。

李鴻藻為國為民,不顧生死向慈禧和同治帝提出反對意見,竭盡全力阻止重修圓明園,正是在他的堅持下,同治帝和慈禧才不得不收回成命。這也是他一生政績中的一個閃亮點。

李鴻藻最大的功勞還是保住了大清上萬公里的領土。同治十年四月(1871年),新疆阿古柏犯上作亂,公然與朝廷對抗,企圖將新疆之地劃歸己有。朝廷不得不派出左宗棠率軍進剿。與此同時,沙俄看準了時機,趁火打劫,悍然出兵侵佔伊犁地區,並慢慢向周邊滲透。

左宗棠收復擊敗阿古柏後,被朝廷召回京師,其實在左宗棠看來,中俄必有一戰。但是朝廷當時並不想與沙俄開戰,便於1878年派出了欽差大臣崇厚出使俄國,對伊犁被侵佔的領土進行談判。

崇厚其人並無真才實學,也沒有捍衛中國利益的決心。經過一番談判後,他竟然未經請示就擅自與俄國簽訂了《里瓦幾亞條約》,將伊犁城以外的大片領土拱手讓給了俄國。這個條約傳到京城後,引起朝野震動,李鴻藻第一個出面抗議,他發動請流派彈劾李鴻章用人不當,奏請皇帝對崇厚嚴加治罪,並要求重新派出欽差大臣赴俄國修改條約。

朝廷知道事關重大,大片領土絕不能這樣輕易讓與俄國,於是崇厚被革職拿問。並依照李鴻藻、張之洞的建議派曾紀澤出使俄國,重新談判。曾紀澤果然不負所望,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軟磨硬泡,終於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要回了上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李鴻藻此舉贏得了朝野內外的讚譽,正是有了這樣一件大功,在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去世時,朝廷依照他的人品、官聲賜給了他「文正」這個謚號,並追封太子太傅。可以說,李鴻藻得到這樣的榮譽,也是實至名歸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代此地的官職全部是滿缺,還設有內務府和五部,其知府為正三品
蘇聯有一項最高榮譽,規定一人只能授予一次,但此人特殊連獲四次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