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帶兵,一個字就可以概括,這也是湘軍克敵制勝的不二法寶

曾國藩帶兵,一個字就可以概括,這也是湘軍克敵制勝的不二法寶

中國古代名將輩出,戰場上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作戰方式,白起善用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韓信善用奇襲,出奇制勝;霍去病則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擅長千里奔襲,打蛇七寸。近代史中,湘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其統帥曾國藩照樣也有他的制勝法寶——穩紮穩打。

曾國藩的出身首先是文人,其次才是湘軍統帥。曾國藩自己也多次說過,自己是個文人打仗並不是他的強項。從湘軍的發展史可以看出,曾國藩始終秉持的都是一個「穩」字,他喜歡步步為營,不喜歡弄險。因此,他對於防守更為看重,每到一地必先安營紮寨,在這方面,曾國藩是下過苦功的。

湘軍與太平軍雨花台一戰是曾國藩最典型的防禦戰。1861年,曾國藩指揮湘軍奪取了長江重鎮安慶,隨後派其弟曾國荃順流而下,一直打到了天京城外,並在雨花台一代修築了營寨。

天京是太平軍的國都,為核心之所在,湘軍兵臨城下無疑會讓洪秀全寢食難安,為了解除這個心腹之患,洪秀全急令李秀成從各地調集大軍20萬,企圖一舉消滅駐紮在雨花台的湘軍曾國荃部。當時,曾國荃部只有2萬餘人,要想應對20萬太平軍,他只能採取防守。

曾國藩得知雨花台即將有一場惡戰發生時,急忙命令曾國荃部加固營寨,大量囤積糧食軍火,並要求長江水師策應支援。

1862年10月,李秀成準備就緒,20多萬太平軍分三路進援天京,在雨花台擺下戰場,形成合圍之勢。在此之前,雨花台湘軍已遵照曾國藩的指示湘軍營寨必須由圍牆、壕溝、花籬三層組成。並規定:圍牆必須高八尺,厚一丈,外牆皆有草坯土塊砌成,中間用土築緊,每築一尺,須橫鋪長條小樹,以免雨後裂塌。圍牆建築過程中,還需留有槍炮眼,便於發揮火力。

對於壕溝同樣有明確的要求:壕中所取之土,須覆蓋於兩丈以外,不許堆高,以免下雨將土沖入壕中;花籬是用木頭、鐵器製成的各種障礙物,包括木城、木柵、梅花樁、鹿角、擋木、地刺、鐵蒺藜、鐵菱角等幾十種。這些專用的術語很多人或許聽得不怎麼明白,但要是玩過遊戲三國群英傳的朋友可能就十分清楚了。

10月13日,太平軍向湘軍大營發起攻擊,雙方展開激烈交火,由於湘軍所築的營寨過於堅固,太平軍進攻46天仍無法越雷池一步,而且在湘軍的炮火弓矢下傷亡慘重。

李秀成眼見形勢不利,以冬季即將來臨,太平軍所部未曾準備冬衣為由撤離了雨花台陣地。曾國荃之所以能取得勝利,關鍵因素就是營寨的堅固。可以說這是曾國藩「扎硬寨打勝仗」作戰原則最成功的一次實例。由於湘軍保住了雨花台的陣地,等於就在天平軍的心腹安插了一把利刃,在後來的總攻中起到了重要的軍事作用。

太平軍是往往都是集中作戰,且以步兵為主,曾國藩的「扎硬寨」才能取得顯著效果。可是這種方法對付後來的捻軍就完全失去了作用,因為捻軍作戰以游擊戰和騎兵為主,他們並不攻城略地,打一仗換一個地方,這讓曾國藩頗為頭疼,以致於在很長時間內無法肅清捻軍。

後來朝廷對曾國藩的剿捻進展很不滿意,曾國藩還曾主動向朝廷上奏,說自己不善長於騎兵作戰,請調李鴻章的淮軍主力替換自己。結果李鴻章實行的堅壁清野,包圍殲敵的方法更為奏效,最終剿滅了捻軍。

或許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曾國藩並不是一個軍事能力很強的統帥,也不見得多會打仗,但是他始終堅持一個「穩」字,以先立足再求進攻。之所以能最終鎮壓太平軍,關鍵因素還是在於曾國藩會治軍、會用人,這才是他成功的內在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卡扎菲鍾情女保鏢,有人對他指指點點,但他自己有一種解釋很合理
日本皇軍步槍上刻有一朵菊花,士兵視其為生命,因為它象徵著神聖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