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被移出恒生指數後,聯想的「聯想」去哪裡了?

被移出恒生指數後,聯想的「聯想」去哪裡了?

5月4日,香港恒生指數發布公告宣布了截至2018年3月30日之恒生指數系列季度檢討結果,其中聯想集團將從香港恒生指數中被剔除,將於2018年6月4日(星期一)起生效。

聯想集團最近一次是在2013年3月加入香港恒生指數。在這5年中,聯想集團股價下滑了56%,市值損失58億美元。彭博社數據顯示,在過去10年間被踢出恒生指數的股票,在被取消資格之前,股價平均下滑的幅度為48%。

之前,聯想集團曾被移出過恒生指數。2000年,聯想集團首次加入恒生指數。而在2006年,聯想集團被恒生指數首次剔除。時隔七年後,聯想集團在2013年3月再次加入了恒生指數,直至今日。

公告發布後,聯想集團回應:「恒生指數的審核結果,並不會對我們的股票表現產生長期的實質影響。」

的確,在過去5年中股價已經下滑了56%,在彭博科技數據所跟蹤的171家標的企業中,聯想集團的股價下跌幅度是最大的——被列為「全球表現最差的科技股」。情況再壞,還能壞到哪裡去。

那麼,這五年當中聯想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如今聯想中國區的掌門人劉軍,在2015年被楊元慶拿下後,有機會在聯想的牆外「飄」了兩年。有一段時間他每周都會出現在中關村創業大街的某辦公區路演現場,從上午到傍晚,以投資人的身份面對著形形色色的創業者,檢驗對方、也在叩問自己。

他在後來的一次演講中坦言:「在聯想這一干就是22年,直到離開了聯想,才算是放緩了奔跑的腳步,得以看看外面的風景。」

短暫的離開,成為了PC行業的旁觀者,反而讓劉軍深深震撼,顛覆了他在「牆內」所產生的認知。

其實,這就是聯想一系列重臣遇到的問題。他們成就了聯想,聯想成就了他們。但是,他們跳不出聯想。直到劉軍出來轉了一圈,才發現,原來外面的世界不是聯想所「聯想」的那樣。或許,從聯想離開後,先後進入三胞集團、美團的陳旭東,此時也會感慨良多吧。

大家胸前都掛著無數個軍功章,但軍功章只代表過去,不代表未來。當聯想決定再以整合IBM稱霸PC市場的方式來進軍手機業務時,時代早變了,玩法也早變了。只是,聯想和聯想人還停留在那裡,所以致使今天手機業務慘敗。

2016年11月的烏鎮互聯網大會期間,楊元慶出現在丁磊的小飯桌上,其實他與在坐的所有人,氣質並不是很搭,因為聯想是「最不互聯網」的那一個。一年半過去,飯桌上的很多人變化巨大:美團拿下了摩拜,360回歸了A股,而小米則在港提交了招股書。

「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二十多年前這一語雙關的廣告語,相當成功。聯想也通過收購IBM成功地晉身世界500強,成為一家跨國企業。從階段性的評價來講,聯想曾經是成功的。

但是聯想人沒有走出過去的成功,還活在過去的世界裡。可怕的是,還不自知。

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鏡頭:

在聯想2018年初新春聯歡會上,柳傳志稱,聯想今天正面臨著嚴峻的、尖銳的挑戰,在面對錯誤時,要以虛心的態度反覆地、認真地復盤,要去尋找自己的問題,從中總結經驗教訓。

楊元慶則稱:過去一年是聯想開啟智能變革的關鍵一年,集團轉型初見曙光,聯想已經進入上升通道。

楊元慶所說的「上升通道」,在哪呢?PC業務被惠普超過,伺服器業務被浪潮超過,手機業務已經岌岌可危……聯想這曾經的三駕馬車,如今都不樂觀,而新業務,更沒有強壯起來。

柳傳志傳達的是一種「擔憂」,而楊元慶傳達的是一種「樂觀」。柳傳志站在外面看聯想,顯然比楊元慶更真實,也更客觀。

聯想的「聯想」在哪裡?

4月17日,在聯想集團誓師大會北京站現場,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宣布聯想在2018年要打響「四大戰役」:個人電腦,繼續保持業界領先的盈利能力;移動業務,積極求進,滿血圖新;數據中心,實現可持續的盈利性增長;人工智慧,打造新的競爭優勢。

這其中,個人電腦、移動業務、數據中心是聯想傳統的三駕馬車,人工智慧是面向未來正在建設的業務。

其實,當聽到人工智慧與前三塊業務並列為四大戰役的時候,估計很多人都蒙了:聯想與人工智慧何干?

聯想這麼多年,真正核心的能力是供應鏈和渠道。聯想在做大之後,沒有真正做強,也就是說在技術和產品上沒有達到與之規模相匹配的能力。

2017財年全年,聯想集團總營收為430.35億美元。而最近在香港提交招股書的小米公司,2017年收入為1146.24億元人民幣。如今聯想的總市值不到100億美元,而即將IPO的小米估值在1000億美元上下,兩者已然差了十倍。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在投資人看來,聯想沒有了「聯想」——聯想的幾塊業務都看得到天花板,沒有想像空間了。

那麼,聯想未來的「聯想」在哪裡?All in AI?或是擁抱新零售?

劉軍回歸聯想一周年,目前最大的動作是新零售,對線下渠道重新整合。懂懂筆記認為,這也將是聯想未來最有故事可講的方面。

聯想發展到今天,再包裝一個概念出來,對於內部和外部的信心都尤為重要。這個概念代表著公司有了新的發展方向,新零售還是一個風口,會拉動聯想的股價,同時也意味著未來有可能分拆上市——這對投資人也格外刺激。

提醒一個細節:在樂視支離破碎之後,阿木被挖到了聯想。這位在樂視被稱為「九千歲」的年輕副總,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相當神秘。記得他在2015年到樂視之後,樂視和賈躍亭的「畫風」有了非常大的轉變,除了不斷擴展業務的範疇,而且開始高調提倡「生態化反」。

也許,聯想還是缺一個會包裝、會造概念的操盤手。

還是那句話,懂懂筆記不八卦,回到正題上來。聯想未來的「聯想」,不一定是AI,可預期的「聯想」就是新零售,這是一個好包裝、也能被資本市場認可的概念。不過,這條路很可能也是荊棘密布。

接下來,就看劉軍的操盤,能否成功。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懂筆記 的精彩文章:

年輕不設「限」 榮耀無「國界」
智能手機遭遇全球寒流?錯!非洲熱了,印度涼了

TAG: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