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知道婚紗的演變歷史嗎?

你知道婚紗的演變歷史嗎?

1900~1919(台灣殖民初期)

在清朝時期台灣正式的結婚禮服,女性采「鳳冠霞帔」;以及紅袍寬裙,至於新郎則是以「長袍馬褂」,或是官服為主。日治時期,台灣人受殖民文化的影響不深,仍舊維持原有的漢式傳統服飾。到了日據中期,由於日本自明治維新來對於追求西化的努力逐漸成熟,而台灣間接受西化影響,新郎改穿西式的黑色禮服、頭戴禮帽,新娘改穿及膝洋裝或裙襬及地的白色西式禮服,「紅色蓋頭」改以「白色頭紗」取代之,手持捧花,不僅在樣式上全盤西化,在顏色方面也顛覆了傳統所認定的喜慶色系。

1919~1937(台灣殖民中期)

此時期新娘禮服以「中式服」為主,但家境富裕的新娘則穿西式白紗禮服,新娘手拿捧花成為趨勢;至於新郎的禮服款式,除少數穿著中式的「台灣衫」之外,多數以西裝款式作為結婚禮服,有些會戴上白色手套、禮帽。

1937~1945(台灣殖民末期)

本時期正值戰時,日本政府為爭取軍援,一切皆以簡便為原則,此時有女性著改良式服裝作為結婚禮服;亦有以簡便的洋裝作為禮服者,至於新郎禮服,除西裝之外;亦有穿著「國民服」或軍裝來當禮服。

1950年代

1950年代的台灣,在經濟條件逐漸好轉的發展下,台灣民眾的穿著也漸漸地較有餘力來重視新娘禮服。此時女性除了流行燙捲髮之外,在穿著上也開始學習西方的流行,例如當時所流行的單件式或搭配式洋裝以及新式西洋婚紗禮服,就是受到西方流行的影響所帶動的流行款式。

1970~1980年

1970年代後期已有國外知名服飾流行品牌開始進入台灣,這個情況到了1980年代,由於國民所得不斷提升,國人出國觀光大增,加上使用國外品牌來凸顯個人身分地位的觀念盛行的影響下,讓國外知名服飾流行品牌,更加受到國人普遍喜愛。

1990年代

1990年代台灣衣飾發展受到以下三項因素:1.朝向深度西化、2.世界國際化、3.多元文化這些因素的影響下,表現出以重視高度流行為特質的穿著習慣;此一時期國內的新娘禮服則表現出更為多元化的設計風格,也呈現出越發豐富性感。國人開始自己設計婚紗禮服,更符合東方女性的身材曲線,並在婚紗上加入了中式元素,曉山青的旗袍款婚紗在白紗的基礎上加上旗袍的設計創造婚紗的新文化。

不同時期婚紗有它不同的美感,不同的款式,但是變來變去它的寓意和初衷是不變的,包含著對人們的祝福,寓意幸福美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萬個冷知識 的精彩文章:

昨天再好,回不去;明天再難,也要繼續
說話的方式,決定了你人生的層次!你,會說話嗎?

TAG:十萬個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