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書法學習的誤區

淺談書法學習的誤區

淺談書法學習的誤區

1誤認為練不好字是悟性差。我們做數學題,不是為了單純地把題目做出來,而是通過做題理解並熟練運用原理、公式。這樣遇到沒做過的題,也一樣能解出來。

技術是書法的本體。從技術層面,書法跟數學一樣,書法里的字也是按原理、規律寫出來的,練字的過程就是理解並熟練運用原理、規律的過程。這樣才能學一知十,事半功倍。

可是,生活中我們能遇到多少能教原理和規律的老師呢?如果靠學生自已去體悟這些,多半是要失敗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關鍵是「師」要能傳原理、規則這些「道」。

可是,大家多半是依靠臨帖得來的審美感覺寫字,形成清晰的概念,歸納成系統的理論,對每個書家都是個不小的挑戰。

學什麼都要基本的悟性,不獨書法,但誇大悟性的作用也是不可取的。書法學習,悟性一說,自誤也誤人,它讓學者喪失信心,讓人有了掩飾教學能力不足的託詞。

2、誤認為書法的難點在操控軟的毛筆上。啟功先生曾感嘆:「刀切斧劈的字,毫無藝術可言,卻常常贏得一片喝彩。」

一個字寫成什麼樣是漢字形象,寫成什麼樣是書法形象?書法的形式元素都有哪些?等等,不知此,下多少功夫就重複多少錯誤。

熊秉明說:「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毛主席說:「中國書法里充滿了辯證法呀。」如果書法的難點和高妙只是在操控軟的毛筆上,怎麼就成了一個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民族「文化核心的核心」,又怎麼「充滿了辯證法」?

翻開中國書法史,不少大家的傳世之作是二三十歲時寫出來的,今人動輒活到七八十歲,卻常常練筆一生不得入門,這是值得思考的。

有人講是他們的悟性高,如果書法的難點和高妙在於操控軟的毛筆,需要「唯手熟爾」這種簡單勞動,以增加指腕穩定性、靈活性即可,哪有那麼多要悟的。

3、誤認為書法就是用毛筆寫漢字。王羲之在其所著《筆勢論十二章》里說:「紙者陣也,結構者謀略也。」解縉說:「八面四方,有如布陣。」

這種「謀略」、「布陣」,決定了書法形象與漢字形象的巨大差別。

按先賢所言檢驗,看看自已的字裡行間有多少謀略?又貫穿了多少「布陣」的匠心?如果大腦里只有漢字形象,又或者腦子裡只有存儲的字帖里的書法形象,卻不明白為什麼那樣寫,終究沒理解書法是在幹什麼。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書聖「結構者謀略也」就是那麼一說,書法里沒有那麼多彎彎繞,沒什麼大不了的。那麼,一幅好字動輒以萬,乃到百千萬元計,請問他的價值在哪裡呢。

2018年5月4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純石書學 的精彩文章:

TAG:純石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