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禧60大壽發生2怪事:鳥不飛魚不游,李蓮英趕忙說:「老佛爺仁慈吉祥!」

慈禧60大壽發生2怪事:鳥不飛魚不游,李蓮英趕忙說:「老佛爺仁慈吉祥!」

原標題:慈禧60大壽發生2怪事:鳥不飛魚不游,李蓮英趕忙說:「老佛爺仁慈吉祥!」


在中國歷史上,受到千夫所指、萬人唾罵的女人恐怕沒有超越慈禧的。慈禧貪婪享受且無知無畏,沒有什麼能比她的這句名言更能代表她的本性了——「誰讓我一時不高興,我就讓他一輩子不高興」。慈禧說這句話的是在她六十大壽宮中收到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消息後。當時,一些大臣想把這事兒收斂收斂,但慈禧卻說:「今日令吾一時不歡者,吾亦令彼終身不歡。」因此,這個60歲的老太太仍然在皇宮裡搞出一派歌舞昇平的假象沒有窮盡地享受並且快樂著。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兩件「怪事」並在其後誕生了一句名言,今天,我們就在這裡一起來說說。


慈禧


現在,有很多人甚至一些學者都說慈禧沒有自己親自當皇帝,是因為她對大清還存在一份「忠心」,其間或多或少包含著的是對於這個女人那麼一點點讚美的意思。然而,即使人們不能完全弄清持此說者的真實用意,也很容易會發現慈禧的「野心」遠要比親自當皇帝陰毒和無恥。1889年慈禧55歲,她宣布撤簾歸政給已經大婚親政的光緒皇帝之後,自己搬入寧壽宮居住。這時候,她開始處處刻意模仿乾隆,想要與大清的這位男帝一比高低。乾隆晚年修寧壽宮,將皇位傳給兒子嘉慶,自己做一邊做太上皇一邊在那裡養老。慈禧搬進寧壽宮當然也有這層意思,但很顯然,在其他方面她沒什麼本事的,只能與乾隆攀比享受了。因為乾隆壽辰要去圓明園慶賀,並在沿途大擺排場,慈禧在自己六十大壽之前,早就盤算著去頤和園像乾隆那樣風光風光。


為此,清政府早在一年前就預算撥出3千萬兩銀子的專款,為慈禧舉辦盛大的慶壽典禮,一切標準都按照乾隆的來,除將皇宮、頤和園妥為籌辦外,還要在西華門至頤和園的幾十里大道旁,沿途點綴景觀,搭建經壇、戲台、彩殿、牌樓,組織僧道念經,戲班演戲,夾道歡迎,供她途中觀覽。


然而,就在這些「點景」工程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時,北洋水師的鐵艦全軍覆沒。因此,有人說慈禧的慶壽工程是挪用了海軍軍費的。對於具體數字一說是260萬兩,一說是600萬兩。但也有一部分人說此事根本不存在,依據是最早把挪用海軍軍費這件事披露出來的是翁同龢,而後來把它推出去的則是梁啟超。並稱梁啟超曾經有過一次這樣的描述:他到北京來。看到很多兵敲鑼打鼓地在那兒貼告示,過去一看,是關於頤和園園工的告示。他看完了以後,發現最後落款是海軍衙門,所以後來他發了很多感慨,說這個海軍衙門就是走狗衙門,讓這幫人去管海軍,甲午戰爭怎麼能不失敗呢?


北洋水師艦船


然而,這種爭議是沒有必要也毫無意義的,因為,慈禧舉辦慶壽典禮大把大把花銀子是鐵板釘釘的事實,她這種太過於豪華奢侈的鋪張浪費在當時的背景下壓根兒就是沒有必要存在的。而北京的大小官員們為博取這位她的歡心,像發了瘋般地想盡法子去撈錢,以便給她送上一份厚禮,更是說明了當時清廷從上至下的腐敗。雖說,慈禧最終還是對此做出了一些讓步,她的六十大壽只是在寧壽宮中黯然度過,但這中間發生的兩件事更是說明了她的無知。


搞壽慶放生是必然,慈禧六十大壽放生是鳥和魚。據說這個節目是李蓮英精心設計的,他首先放生的是一群鳥。打開鳥籠,鳥們齊刷刷地飛出去了,可是沒過一會,這些鳥又齊刷刷地飛了回來,落在慈禧旁邊的樹上。此時,李蓮英趕忙對諛媚說:「老太后仁慈,鳥兒都不願意飛走。」隨後,李蓮英帶慈禧到昆明湖旁放生魚,數百條魚被齊刷刷放進了湖裡,但十多分鐘這些魚又都回來了。李蓮英又奉承道:「太后吉祥,連鳥和魚兒都不願意離開。」慈禧信以為真,真以為自己具備了仁慈與吉祥的神吸引力,重重賞賜了李蓮英。事實是,那些鳥兒自從出生以來壓根就沒有飛出過籠子,籠子一開,它們便激動地亂飛,但因為長期被困在籠,在外面撲騰幾下就沒什麼沒力氣了,也便紛紛落下;至於魚是因為湖裡的水溫度不一,深處的水溫涼,岸邊的水溫熱,而魚們在放生前的水溫與岸邊的水溫基本一致,它們不願意接受深處的水溫,所以便游回了往岸。


慈禧分明在宮裡待久了,不懂得這些,甚至將這看成她本人身上散發出的祥兆,進而讓自己活在了一個夢裡,而這個無知的夢也恰恰迎合了她的「心意」。對此,當時的詩人們諷刺說,北洋水師的鐵艦全軍覆沒,倒是頤和園的石頭船永不會沉沒。這個石頭船就是頤和園裡的「清晏舫」,取「河清海晏」之意,指黃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靜了,寓意天下太平。船體用大理石雕成,上層建築為木質,象徵大清朝江山,向石頭船一樣永不傾覆,是慈禧品茗、欣賞雨景的地方。鳥不飛魚不遊船不沉,慈禧能力與水平也就只能是接受李蓮英奉承的「仁慈吉祥」了,而那些還在為她辯解的人還能說些什麼呢?這背後全是她那句因為過壽而說出的名言,那句臭名昭著的話。(文/路生)


頤和園的石頭船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歡迎關注作者更多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生的文史空間 的精彩文章:

蒙古人很強大戰無不勝,但在中原這樣東西面前,他們只有低頭服從
此刺客不是荊軻,殺一人而利萬人,改變三國歷史走向,勝過諸葛亮

TAG:路生的文史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