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2018年的網文市場,會遭遇手游的增長困境么?

2018年的網文市場,會遭遇手游的增長困境么?

在中國的IP泛娛樂生態中,如果說遊戲是變現最有效的方式,那麼文學(特別是網路文學)則是扮演重要的IP供給方,為遊戲、動漫和影視輸送彈藥。

無論是圍繞IP打造的商業模式、還是出海等戰略,網文和遊戲在泛娛樂的戰略發展上邁著相似的步伐。共同經歷2015-2016年市場規模的高速增長後,隨著遊戲行業整體增長放緩,網文是否也會遭遇相同的窘境?

增長放緩、巨頭壟斷

2017至2018Q1,國內不少上市遊戲公司都出現了增長不及行業平均增速,甚至收入利潤雙雙下滑的現象,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整體市場的增長率進一步降低。騰訊、網易壟斷市場近七成的環境下,出海成了中小遊戲企業的生存法門。

網文也是同理。

2018年的網文市場,會遭遇手游的增長困境么?

根據艾瑞提供的數據,2017年中國網路文學用戶規模達到3.6億。看似與10億+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天花板相比還有很大的空間,但2017年同比增長只有6.6%,明顯放緩。

市場規模方面呈現同樣的趨勢,2017年中國網路文學市場規模達127.6億,同比增長32.1%,相較前兩年接近50%的增幅明顯下滑。

而根據4月初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數字閱讀涵蓋範圍比網文廣)顯示,TOP 3企業收入佔整體市場的70%。美國調查機構Frost & Sullivan認為,按平台提供的作品數占網路文學總數來計算,目前中國網路文學的市場格局為:閱文72%,中文在線27.5%,掌閱5.2%,百度文學3.2%,阿里巴巴文學1.7%(含一部作品被多個平台重複提供)。

在競爭本質上,網文和手游也如出一轍,都是內容和流量的爭奪。

2017年,阿里文學的《書旗小說》、網易的《蝸牛讀書》,入局數字閱讀的大玩家在增加。競爭戰略上,對內抓牢作者資源、對外爭奪外部流量,同時想方設法開發IP更多的商業價值。閱文集團財報明確指出,「年內與OPPO、vivo和華為等手機製造商合作,將產品預裝在它們的熱門手機型號上。」之前掌閱就是依靠預裝獲得大量流量。

當然,雖然大方向上有相似之處,但網文市場也存在特有的問題和機遇。

內容同質化、平台主導、新人難出頭

相比遊戲、動漫和影視,網文的門檻更低,龐大的作品基數(單閱文就有970萬部原創作品)能夠提供IP彈藥的頻率相對更高,但也意味著網文行業競爭激烈程度遠超其餘三者。

2018年的網文市場,會遭遇手游的增長困境么?

《2017年度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稱,2017年中國數字閱讀作者數量達到784萬(閱文財報稱有作家690萬),增長率達30.2%。甚至遊戲、動漫、影視的內容創作者加起來都沒法和網文比數量。

從作者數量增長率持平甚至超過行業市場規模增長率的現象可以得出兩個推論:新人作者沒辦法迅速產生足夠的效益、大部分網文作者是「分母」。事實上這些年在龍的天空或知乎等平台,現身說法、大吐苦水的作者不計其數。

新人難出頭不僅僅是因為競爭對手多,絕大多數網文作者屬於弱勢群體,常以寫手自嘲。為了作品上架銷售,作者們需要與平台簽定合約。據一些網文作者透露,簽約合同或多或少都有霸王條款。例如簽約後不保障有足夠的資源推薦,卻將作品幾乎所有版權拿走;版權期限有的甚至誇張到死後三十年;一旦簽約,後續的作品都必須優先在該平台發布等。(典型的有《鬼吹燈》天下霸唱、《餘罪》常書欣事件)

為了爭奪更多權益,一些大神作者或單獨或聯合成立專門的公司,來運營自己的品牌。另一種則是工作室模式,工作室有些類似經紀人的角色,通過與大量作者簽約,然後和平台談判,爭取更多利益。對一些平台而言,好處在於可以通過與工作室合作快速獲得大量作者和內容。

另一方面,隨著平台競爭加劇,流量愈發珍貴。由於推薦資源有限,現在幾乎所有平台都推崇PK機制。這種機制更有利於對規則熟悉,且已經完成一定積累的老作家,新人作家需要「交學費」摸索和體會平台的各種規則(包括推薦)。

同時,崇尚市場導向的PK機制也催生了「黃金三章」這種強烈導向性的網文寫法。慢熱沒人看,寫網文也是為了吃飯,自然只能寫爽文。於是乎模仿熱門作品,抄襲借鑒套路濫用,同質化現象愈發嚴重,而開宗立派的創意越發稀有。

根據閱文集團公布的2018白金大神作家名單顯示,除唐家三少、貓膩等老牌明星作家之外,還有宅豬、凈無痕、橫掃天涯、會說話的肘子等為代表的新晉作家。

然而翻翻這些作者的履歷就會發現,都是08、10年左右入行的「老人」,像當年天蠶土豆一書封神的故事很難重現。新人金子想發光,也得媳婦熬成婆。

商業模式完善下的IP催熟

根據《2018泛娛樂產業白皮書》顯示,IP開發已經形成全產業運作模式,高層次協同培育旗艦IP逐漸成為行業主流趨勢。文學、動漫、影視、遊戲、音樂、綜藝節目等業態已不是孤立發展,而是在IP 孵化期就開始協同培育、共同打造。

說白了,隨著IP泛娛樂各個產業環節的打通,網文平台在市場導向下開始進行IP「催熟」。

這種催熟體現在兩方面。首先以往包括現在一部分的IP泛娛樂開發都是選擇完結許久、久經考驗的老作品來提高成功率,比如《斗破蒼穹》、《全職高手》、《斗羅大陸》系列等。

迫於市場對IP的渴求,一些新興IP作品進入了「快車道」。比如尚未完結的《美食供應商》在2017年已和《慶余年》《將夜》等老牌IP一起,被騰訊影業加入13個待改編的IP行列,並宣布由黃磊擔當製作人,目前已投入劇集的開發製作。此外《修真聊天群》、《牧神記》、《天道圖書館》等均是在連載中就進行多行業聯合孵化催熟,這也就是所謂的源頭介入、多體系開發。

另一種催熟,是抱有IP改編的目的重新劃分小說分類。閱文把「2017年推出了軍事、現實、輕小說以及二次元等新類別」寫進了財報。事實上,其競爭對手阿里文學也多次公開表示,看好熱血軍事、青春勵志為代表的現實題材作品、具備二次元元素的輕小說、軟科幻題材作品。這些都是當下IP改編的熱門題材。

2018年的網文市場,會遭遇手游的增長困境么?

《2017年度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數據顯示,都市職場、青春校園、歷史軍事等現實題材作品佔比52.5%。艾瑞報告也有類似的結論,上述題材的改編影視作品最受用戶喜愛。

為了IP改編,網文平台集體關注短篇、類型小說。起點單獨開闢短篇分類、以類型小說為主的影視版權開發收入約佔豆瓣閱讀收入的40%。

進擊的網文平台、不遺餘力的催熟確實能幫助IP成長提速、更好地開發商業價值。但這或許也會帶來另一個問題,網文作者們是否會為了貼合平台的喜好,一股腦往這些方向鑽,加劇同質化?

被迫的出海

和遊戲公司紛紛出海一樣,近兩年也可以看到,包括閱文在內,網文公司們也都在尋求出海拓展用戶。然而雖同為拓展市場而出海,但網文和遊戲的境遇截然不同。前者是頂著「弘揚中國文化」、後者還沒摘掉「精神鴉片」的帽子。

網文出海從最開始的火爆東南亞,到日韓地區及後來的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土耳其等歐美多地,其影響力在不斷的發展和壯大,其中美國讀者佔據海外用戶的五分之一。

艾瑞2017年發布的《中國網路文學出海白皮書》顯示,海外用戶數量每年新增近15%。英文網文用戶總數約有700萬+,讀者人數排名前五位的國家分別為美國(20.9%)、巴西(7.4%)、印度(6.7%)、加拿大(5.5%)和印度尼西亞(5.4%)。數字看著還不錯,但網文出海仍有一系列問題急需解決。

2018年的網文市場,會遭遇手游的增長困境么?

首先商業模式需要轉變。在國內傳統的做法是按章節訂閱為主、打賞為輔。然而在國外網文讀者眼中,按章節付費缺成了不能容忍的一件事。

此外海外用戶付費意願不及國內,超過四分之一用戶為無收入的學生群體。

網文出海最大的不同在於,需要平台、作者、譯者三方通力協作,其中譯者將發揮巨大的作用。對海外用戶而言,網文的翻譯質量和更新速度直接影響小說閱讀選擇。

在2017年5月起點國際正式上線以前,網文的輸出主要依靠粉絲「靠愛翻譯」,也離不開Wuxiaworld、GravityTales、Novel Updates這些網站和論壇的助力。甚至網路上一度流傳「老外看網文戒毒、為看小說苦學中文」的梗存在。

起點國際成立後也招募了一批國人做專職翻譯,按照翻譯章節數目結算報酬。譯者的翻譯水平直接影響海外讀者的閱讀感官(雖然國內文筆一般的小白文不少),和傳統文學翻譯相比,網文的數量過於巨大。在追求批量化產出的更新速度時,小說的翻譯質量如何保證成了另一個問題。

網文出海被視作新時代下的通俗文化輸出。有專家稱,中國網路文學可有望成為,與美國好萊塢、日本動漫、韓國電視劇比肩的世界流行文藝。願望雖好,但想實現這個目標,網文還有很的路要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語NT 的精彩文章:

互動,互聯網廣告的未來?
中國獨立遊戲大電影全國點映落幕

TAG:新語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