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導扶持之下,司馬睿建立東晉,才五年怎麼又要內亂?

王導扶持之下,司馬睿建立東晉,才五年怎麼又要內亂?

當西晉北方大亂時,江南帶相對比較安定。朝廷任命琅琊王司馬睿為安東將軍,坐鎮建鄴(今南京)都督揚州軍事。 西晉滅亡,晉愍帝被殺的消息傳到建鄴,司馬睿十分震驚、為晉愍帝被俘前曾有密詔給司馬睿,表示自己一旦遭到不測,由司馬睿即帝位,恢復晉室。所以,司馬睿便於公元317年稱帝於建鄴,是為晉元帝,因避愍帝司馬鄴之諱,改建鄴為建康。因建康在洛陽東面,故史稱司馬睿重建的晉朝為東晉。 司馬睿是皇族的遠支,其祖、其父並無功勞,他十五歲襲位當了琅琊王,但名望不高,來到江南後,江南的士人都不把他放在眼裡。正是如此,他的心腹王導為此憂心忡忡。

王導,字茂弘,現呀(今山東南部)人。琅琊王氏是著名的世族大家,王衍就是這個家族的代表人物。王衍弟弟王澄和堂兄王敦分任荊州、揚州刺史,加上王衍在洛陽,他們自稱為「狡兔三窟」。後來,揚州的王敦果然取得了收穫,可悲的是王衍被石勒處死了,沒有享受到。王導就是王氏家族中的重要成員,他不像王衍是個只圖虛名的清談家,而是一個有見識,干實事的政治家。他曾是東海王司馬越的參軍,他與司馬睿年齡相仿,意氣相投,司馬睿出鎮江南,就是由王導向司馬睿建議而成行的。 王導清楚地知道,司馬氏是靠士族支持才取得天下的,而士族必須投靠皇帝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他為了讓司馬睿取得士族的支持,就去找堂兄王敦商量。王敦官高資深,在當地士族中名望久著,只有他出面,才能對司馬睿有所幫助。王敦同意了,兩人還商量了一個辦法。

每年三月初三是江南人民傳統的節日,這一天,百姓都要到水邊去祭祀,祈禱祛災。司馬睿也坐著華麗的轎子來與民同祭祀。前面有武威整齊的儀仗隊開道,後面有王敦、王導兄弟,以及從北方避亂南來的名士,騎著高頭大馬緊緊跟隨,這威武雄壯的隊伍,不僅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百姓,也驚動了江南的士族。士族領袖顧榮、紀瞻等在自家的門縫裡看到司馬睿這樣的氣派,都歡欣鼓舞地說:「江南有主了!」他們紛紛走出家門,來拜見司馬睿。王導的這一著,果然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接著,王導建議司馬睿招納顧榮、賀循等來做官,司馬睿言聽計從,派王導去拜訪。這些人本來怕司馬睿無所作為,所以不理他,現在見王敦、王導等實力人物都在他馬前鞍後效勞,恨不能即刻攀附他,自然同意輔佐司馬睿,接著,一大批江南士族都倒向了司馬睿。經過王導兄弟的策劃,「強龍」終於壓住了「地頭蛇」。 這樣,北方南遷避禍的士族反而顯得不那麼積極了,王導又對他們進行開導,那些北方土族,原先在洛陽的時候,經常到黃河邊上伙酒聚會,現在避難到江南,就經常到長江邊上去飲酒聚會。有一天,他們在建鄴南面的新亭飲酒,都有了些醉意。有個叫周覬的名士,長嘆聲,感慨萬分地說:「這裡的風景一樣好,可惜 這裡是長江,不是黃河,要是黃河該有多麼好啊!」在座的人聽了周覬的話,思鄉之情不覺油然而生,竟然互相面對面地失聲痛哭起來。這就是典故「新亭對泣」的故事。

這時候,王導嚴肅地勸解大家說:「如今我們身在長江邊,心想黃河邊,正是出力輔佐司馬氏恢復中原的時候,各位何必這樣灰心喪氣地相對哭泣呢?」士族們聽王導說得有理,停止了哭泣,表示願意跟著王導,輔助晉元帝司馬睿,這樣司馬睿在稱帝前就受到了南北方士族的支持。 司馬睿對王導十分感激,尊稱為「仲父」。他在登基大典時,一時激動,竟站起身來,拉著王導起坐在御座上,接受百官朝拜。王導當然不敢這樣做,慌忙推辭了。 司馬睿這才獨自坐到寶座上接受百官朝拜,他封王導為幸相,讓王敦總管軍事,王家子弟中很多人都封了重要官職。當時形成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也就是說,王氏與司馬氏共同重建了青室,共同享有東晉的天下。事實上,因為司馬睿是晉朝的宗室,才做了皇帝,但權力卻掌握在王氏手中。 東晉建立之初,比較注意生產發展,提倡節約,反對奢侈、內部比較安定,司馬氏的政權逐漸得以加強和鞏固。在這種情況下,司馬睿對王、馬共天下的現狀開始不滿了,他要削弱王氏家族的勢力,把北方來的氏族代表人物劉隗、刁協等人引作心腹,井且暗中進行軍事布置,以防備掌握楊、制、襄、等六郡的王敦,並對王華也逐漸疏遠起來。王、馬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了,王導十分老練, 他知道司馬睿時還奈何不得他,但王敦按捺不住了,他認為司馬睿是過河拆橋,就以「清君側」的名義,從武昌起兵要殺進建康除掉劉隗等奸臣,建立才五年的東晉王朝,又發生了一次大混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晉 的精彩文章:

東晉的北伐原可以做得更好,其中緣由竟不是北方強盛
短史記330:祖逖祖約兄弟之死,東晉棄兒的怨恨和委屈

TAG: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