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媒社論:兩個爛蘋果外的新選擇

台媒社論:兩個爛蘋果外的新選擇

台灣《中時電子報》主筆室7日發表社論,批評台灣目前每一項重大爭議背後都有藍綠競爭,虛耗台灣。評論認為,台灣民意早已厭倦藍綠惡鬥,民眾開始選擇「無色」。

全文如下:

「顏色政治」一直是台灣政治的主調,近年更趨尖銳,不但方向上區分藍綠,近年甚至在公共政策、人事安排上都屢屢出現重大爭議,只要循藍綠對抗的方向去理解,就可以找到原因。遠的不談,近日所有重大爭議,不論是「斷交」、「拔管」、「年改」、深澳電廠等,每一樁背後都與藍綠動員有關,但只要扯上藍綠,就只有一種結果:對抗與虛耗!對抗讓台灣分裂,虛耗讓台灣衰弱。

最近好幾個機構所發布的民調,都顯示民進黨政黨支持率創新低,蔡英文、賴清德個人聲望也下挫,重返執政不過兩年,民進黨幾乎賠光數年累積的聲望資產,愈來愈多中間選民開始背棄民進黨,而且看得出來,在可預見的未來,下挫的趨勢不會終止。

但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民進黨聲望的下挫並沒有換來國民黨聲望的上揚。民眾對執政黨的失望,卻沒有出現對在野黨的期待,國民黨的政黨支持度與民進黨一樣,都在低檔盤旋,這與以往的民意趨勢很不一樣,過往那種政黨鐘擺、版圖互換的民意模式不能繼續套用在當前的政治判斷,更預示國民黨必須深自警惕,別再妄想借民進黨的沉淪,坐等政治資源的收割。

這種詭異的民調趨勢說明了幾個值得注意的徵象。首先,多數民眾確實已經厭棄了藍綠惡鬥的二元政治,也逐漸跳脫了非藍即綠的慣性思維。其次,多數民眾已不再被政黨標籤綁架,施政表現好的,不問政黨都會給予支持,施政表現不佳的,哪怕你曾經被封為「神」,也照樣給予惡評。再者,新世代的選民正在崛起,他們沒有任何政黨或意識形態的包袱,也不再被歷史記憶綁架,他們固然不是「天然綠」,也未必是「天然藍」。

最明顯的例子是穩坐台北市的柯文哲,2014年以「墨綠」自許,號稱「政治素人」,拒絕任何政黨標籤,竟能以簡單的「白色力量」訴求,在藍綠各據版圖的台北市異軍突起,高票當選。就任後不受意識形態羈絆,以「兩岸一家親」訴求延續滬台兩市「雙城論壇」,雖然引起獨派反彈,但年底選舉將屆,柯文哲以逸待勞,綠營卻為了要不要禮讓他而爭論不休,至今未能定案。

國民黨的處境類似,號召一堆所謂強棒參選,最後卻沒有人願意出馬,真正原因是不想當炮灰!這些林林總總的癥候,說明了台灣主流民意的風向正在改變,但藍綠政黨依舊沒有改變,依然凍結在昔日的框架里內耗。民進黨還死守著藍綠對抗慣性處理轉型正義、「拔管」、年金等議題,「斷交」事件仍以刺激大陸、訴諸台灣悲情方式面對。民進黨務虛操作,民眾當然愈來愈不願意買帳。

國民黨更糟,民進黨執政偏離正軌,尤其在兩岸政策、能源政策上勢將造成嚴重而長期的傷害,負責任的在野黨本應提出論述、強力反對,在立法機構和輿論戰場發揮最大力量、產生最大制衡功能,儘可能降低政策錯誤付出的成本。但這兩年來,國民黨吳敦義主席深信「民進黨失敗就是國民黨成功」,拒絕領導,無所作為,讓國民黨陷入「無主席、無理念、無戰力」的困境。

民眾只能在兩個爛蘋果中選擇嗎?當然不是,主流民意早已厭倦藍綠惡鬥、拋棄顏色政治,民眾開始選擇「無色」,佔大多數主流民意的「無色覺醒」才是台灣政治發展即將掀起的趨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直通台灣 的精彩文章:

「台獨監委」上任首案 竟是查9年前的「諷扁」舞台劇
大陸人看台灣:台灣帶給我成長記憶中的感動

TAG:直通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