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歲老紅軍的紅色家風

百歲老紅軍的紅色家風

前不久,一則「紅色收藏家、軍品大王李長東帶著家鄉延安的小米和一些紅色史料書籍,去看望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百歲老紅軍王定國。」的信息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王定國原名王乙香,今年105歲,是健在的最高齡女紅軍。她還是「延安五老」之一、新中國司法工作奠基者謝覺哉的夫人。

1913年,王定國出生在四川營山安化鄉一個貧苦農家。社會動蕩,民不聊生,乙香的一個妹妹被活活餓死,父親染病身亡,三歲半的二弟被賣掉,才換回4塊做棺材的木板和兩升麻豌豆,15歲的乙香也被送給一個李姓人家當童養媳,受盡欺辱。共產黨的到來為王乙香的生活帶來了光明。她簡陋的家,成了農會活動的秘密聯絡點。她剪長發、放小腳、退婚、改名王定國,邁上革命的征途。1933年10月,許世友率紅九軍解放營山,王定國參加了紅軍,同年加入共產黨。

1935年3月,王定國進入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前進劇團,開始了「五過雪山、三過草地」的長征路。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一天,王定國正在河邊洗衣服,一位留著八字鬍的紅軍向她走過來:「小同志,要過雪山了,請你幫幫忙,把兩件衣服合起來,中間裝上羊毛,我要穿它過雪山。」王定國爽快地答應了,老同志還自我介紹說:「我叫謝覺哉,就住這山坡上,是一方面軍幹部休養連的。」第二天王定國便將縫好的衣服送過去,老同志讚嘆不已,臨別時還叮囑她「多準備一些辣椒,爬雪山可以禦寒」。

1936年12月5日,劇社與馬步芳部隊遭遇,苦戰一天後,他們被俘虜了。幸運的是,馬步芳並沒有屠殺他們。全面抗戰爆發後,王定國在地下黨的營救下,從馬步芳的監獄逃出。在蘭州八路軍辦事處,她繼續參加營救失散戰友的工作,幸運的是她與謝覺哉不期而遇。朝夕相處中,互相了解的兩人在「同志們關心,組織上安排」下,結為革命伴侶。在以後的歲月中,從蘭州、延安到北京,王定國幾乎一直在謝覺哉身邊工作,謝覺哉也成了她的「識字老師」。

新中國成立後,謝覺哉先後任內務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等職。雖位居高位,但謝覺哉對家人要求極嚴,對親戚朋友的謀職請求嚴詞拒絕,形成了廉政家風。1971年謝覺哉逝世後,按規定遺屬可繼續住原來的房子,王定國卻主動找到組織:「我不是遺屬,我有自己的工作,我是什麼級別就住什麼房子!」隨即遣散秘書,退掉司機,搬出了帶院子的大房子。

退休後王定國依然心繫國家,為新的事業開始忙碌。1983年,她重回甘肅,和伍修權等老同志一起,進行了為時一個多月的實地考察,向中央提交調查報告和建議,為落實「紅軍西路軍老戰士」鼓與呼。倡導成立了「山海關長城研究會」,保護萬里長城;參與籌建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積極投入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活動,足跡遍布全國各地;她關注林業生態建設,提出了我國造紙業應走林、漿、紙一體化等建議。2009年4月,王定國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中國生態貢獻獎「特別獎」,2011年還被授予「終身生態貢獻獎」。

王定國與丈夫謝覺哉共育有5個兒子和2個女兒。在這個紅色家庭里,王定國一直將紅色家風延續至今。使她的7個子女從小就受到良好家風教育熏陶,在各自的崗位上都取得了優秀成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為好家風點贊 的精彩文章:

【親子教育】父親箴言

TAG:為好家風點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