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生,也講中庸之道

養生,也講中庸之道

平衡學,又稱中庸之道。其主要理念有「陰陽平衡」「陰平陽秘」「勞逸結合」「心態平衡」等,作為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其在醫學上也有諸多體現:

陰陽平衡:萬物皆有陰陽屬性,陰盛則陽病,陽盛則陰病。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陰虛生內熱,陽虛生外寒。陰虛則陽亢,陽虛則陰盛。人的一生時時刻刻都在調整陰陽平衡,但平衡是相對短暫的,不平衡則是絕對的。今天剛調整好平衡,明天又出現新的不平衡。因此,平常需要調整好情緒,保持好心情。

營養平衡:調和五味不偏食,食物的酸、苦、甘、辛、咸,蔬菜的青、赤、黃、白、黑都要調劑好。俗話說:「酸甜苦辣都有營養。」調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一日三餐也定時、定質、定量,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動靜平衡:「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萬病起於過用,太過不及均會生病,在日常生活中要堅持有張有弛,勞逸結合。

心理平衡:情緒是生命的指揮棒。「性為情本,情為病困。」「百慮愁眠」,安心安神寧靜自然心態平衡,經常保持心理平衡是身體健康的關鍵。

機體平衡:練各種功法治病健身也是為了機體平衡。有的功法是用衰減法,有的是用補益法,這兩者雖然目的都是為了平衡,但使用的方法卻是一補一瀉,對身體健康都是有益的。瀉者,雖然也達到平衡,卻是以削損身體陽能(多餘)為代價。補者,是以增補虛損(不足)為手段達到平衡,在調整平衡中提高身體素質,使之達到新的平衡。

起居平衡:起居有常,順應自然是生活規律的詮釋。大自然賞賜給人類太陽和月亮,萬物生長靠太陽,這就決定了人體的生物鐘是「天睡我睡,天醒我醒。」即白天上班工作和學習,黑夜回家團聚、睡覺,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按現代時間表示是:早晨6~7點起床,晚上9~10點鐘睡覺。不要晝夜顛倒,按部就班對人體健康會有大大的好處。

環境平衡:機體與環境要保持平衡,要保護大環境,創造小環境,如人體要經常注意避暑和禦寒等,山清水秀,世外桃源好養生。

平調陰陽:中醫治病,一般也採用衰減平衡的辦法,陰病治陽,陽病治陰,重在調平陰陽。因此,不是急性病和非吃藥不可的病,一般不吃藥,體療食療比葯療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都市閑人讀書品史 的精彩文章:

幽默勇猛西北狼,連呂后都敢調戲,呂后既不敢怒又不敢言
瓦崗寨頭條李密之死

TAG:都市閑人讀書品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