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影視公司「對賭」那些事兒:賭局隨處在,賭輸的都是因為啥?

影視公司「對賭」那些事兒:賭局隨處在,賭輸的都是因為啥?

文 | 獨行的獵手

十賭九輸,但凡賭過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可偏偏現如今的許多影視公司還是執著於「賭」,而且是拿著身家性命去賭!

對賭協議,從被發明開始就是為了保障資本方的權利而設計的,畢竟他們是在用真金白銀投資一家公司,可一旦這家公司的經營出現問題,資本方也要保證自己能夠全身而退。為此,在國內大家又提出了「回購」的概念,即如果融資方最終不能履行對賭合約,投資方有權力要求融資方按照原價贖回股份,甚至還要「還本付息」。

不難發現,對於融資方來說,對賭的風險非常大。用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就是《中國合伙人》中佟大為飾演角色的原型)的話說,「對賭就意味著你眼下已有的資源無法達到的目標,而你將被迫必須達到」,很有點把自己逼上梁山的意味。

當然,對於對賭雙方來說,如果能完成業績,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一旦業績無法完成,融資方就面臨著減少獲得融資,增加出讓股權,甚至不得不回購股份的「懲罰」。

影視公司「對賭」那些事兒:賭局隨處在,賭輸的都是因為啥?

最近導演王小康和遊戲公司天潤數娛就經歷了這樣的窘境。其中王小康因為凈利潤僅為2637萬,遠遠少於承諾中的9200萬,被迫讓出了9%的股權;而天潤數娛則更慘,創始人汪世俊等人可能面臨著股份被清零的下場。

影視公司對賭知多少,賭局隨處都在

融資不容易,這是過去一段時間影視公司普遍的反應。鸚鵡君也在之前的文章反覆提到了這一點。但影視公司想要發展,沒有資金做後盾是不行的。近幾年,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影視公司,如慈文傳媒、歡瑞世紀、盟將威、完美影視等紛紛和資本方簽訂了對賭協議。而從目前看來,有些公司對賭協議的完成情況還是不錯的。

影視公司「對賭」那些事兒:賭局隨處在,賭輸的都是因為啥?

比如盟將威,去年播了《軍師聯盟》《熱血長安》兩部劇,加上2016年的《北京遇上西雅圖2》,憑藉在之前就和衛視及網路平台簽下的合同,公司以1.77億的利潤總額成功的完成了2016年的任務。連續三年達標後,完成了對賭,最終將公司股份全部以當初議定價格賣給了當代東方。

相比之下歡瑞世紀完成任務就顯得更加遊刃有餘。當初星美注資時,雙方簽訂的對賭協議中規定歡瑞2016年-2018年利潤分別為2.41億、2.90億和3.68億。而隨著《封神之天啟》《青雲志3》《盜墓筆記2》版權賣給騰訊,歡瑞世紀的2017年凈利潤達到了4.22億,比對賭協議中高出了45%。

影視公司「對賭」那些事兒:賭局隨處在,賭輸的都是因為啥?

此外,克頓影視、完美影視等公司也都順利的完成了自己的對賭。從這些公司的特點不難發現,他們大部分都是製作能力很強的公司,之所以能夠完成對賭,靠的也都是作品在市場上的表現。克頓參與的《何以笙簫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完美影視的《靈魂擺渡》都獲得不錯的市場反響。


他們為什麼會賭輸?

當然,不是所有參與對賭的公司都是幸運的,也有很多公司的對賭遭遇了失敗。最近的康曦影業導演王小康就是其中一例。

實際上,這幾年康曦影業做出了不少好劇,去年的兩季《狐狸的夏天》就在騰訊上獲得了非常高的點擊率,並且為平台拉到了不少付費會員。該劇最後還獲得了四川衛視的垂青,成了先網後台的典範。

影視公司「對賭」那些事兒:賭局隨處在,賭輸的都是因為啥?

但獨木不成林,由於《八月未央》有韓星Rain的參演,在限韓令沒有完全解除的情況下,難以很快為公司實現經濟效益。此外,康曦影業也存在著一定的業務停滯的情況。公司在2015-16年間業務都有一段「空窗期」,2018年雖然會有《精武門》等項目上馬,但也要去儘力消化之前的項目,業績壓力比2017年更大。

影視公司「對賭」那些事兒:賭局隨處在,賭輸的都是因為啥?

要知道,因為拍攝《中國家庭》等劇,早年間王小康被稱為「金牌導演」,其實力不言自明。所以總體上看,這次王小康的問題,並非主要出現在劇作的能力上。從王小康和康曦影業的表現來看,這次對賭的失敗更多的還是公司對市場環境的判斷出現了偏差,以至於出現了作品積壓等一系列問題,最終導致了公司業績的下滑。


致終將離去的「賭」時代

一個行業之所以對賭成風,一定是兩種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是融資方對市場判斷超級樂觀,以至於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從資本市場上拿錢,然後拚命撐估值,完成業績對賭或最終上市。另一方面,資本方也發現這個行業正在快速崛起,也樂得將真金白銀投入到市場中去。

兩方一拍即合之後,對賭只是一個大家都願意接受的安排而已。

從2015年左右開始,影視行業剛好經歷了這樣的一個過程。隨著電影票房的飆升,互聯網平台的崛起,所有影視公司都像打了一針興奮劑,大家都開足馬力生產內容,其對融資的需求自然就水漲船高了。

與此同時,許多熱錢也開始看到商機,大規模湧入市場。許多影視公司的估值都在資本的扶植下打著滾的往上躥。而且這其中很多公司的估值都存在著巨大的泡沫。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資本方的投資基本只有兩種主要的退出機制:要麼就是公司走到上市,資本方將手中的股份變賣套現;要麼就是公司被BAT這樣的大資本收購,資本方拿錢走人。

影視公司「對賭」那些事兒:賭局隨處在,賭輸的都是因為啥?

但這幾年,國家金融機構已經發現了許多公司估值中的水分,並且意識到這種情況會對整個證券市場帶來巨大的危害。於是通過各種行政手段,相關部門在對影視等行業的金融去槓桿化,並且對準備上市的公司做更嚴格的審查。另一方面,由於前幾年的快速發展,本就有限的影視市場已經趨向飽和,留給公司發展的空間正在極具縮小,許多公司都已經無法再去支撐自己的估值了。

於是到了2017年,整個影視行業居然只有4家公司完成了IPO。這就意味著很多湧入影視行業的熱錢找不到出口,同時意味著之前許多參與對賭的影視企業無法兌現承諾,如果再無法找到阿里、騰訊這樣的大資本接盤,留給他們的只有「死路一條」。

這樣的情形自然是許多影視公司不願意看到的。那麼在政策趨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今,影視公司到底應該如何來看待資本,看待對賭呢?

實際上在經歷了這一輪的大起大落之後,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成功的公司都有著類似的成長軌跡。

首先就是苦練內功。無論何時,對於影視公司來說,內容永遠為王。認真打磨項目,做出符合市場的作品,為公司贏得口碑和經濟利益。這不但是公司存活下去的不二法門,同時也是吸引到BAT等優質資本注意力的最好途徑。

等到公司發展到一定體量之後,再引入資本。這個時候公司的造血能力已經有了保障,估值也不是靠「拉大旗,扯虎皮」撐起來的,而是實實在在靠作品打出來的。這個時候引入資本就不是為了「炒概念,撐估值」了,而是助力公司進一步發展,向更高目標邁進了。只有到了這個時候,上市才會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聰明人都會下笨功夫。與其天天挖空心思的想在資本市場上搞事情,不如潛下心來,從頭做起。想要一口吃成胖子,在任何時候都是很難獲得成功的。

影視公司「對賭」那些事兒:賭局隨處在,賭輸的都是因為啥?

影投人製片工場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如需轉載請聯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