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托斯卡納艷陽下的文藝行旅三步曲

托斯卡納艷陽下的文藝行旅三步曲

托斯卡納被稱為華麗之都,因其豐富的藝術遺產和極高的文化影響力。很多去過托斯卡納的人都覺得,托斯卡納是如何描寫都不過分的。在一片片平緩的丘陵中,有晨曦的衝動和日暮的寧靜,有麥田的綿延和葡萄園的起伏,有橄欖樹下的祥和,還有艷陽下美食的慰藉,更有非凡燦爛的藝術和建築,似乎濃縮了整個義大利最好的那些特質,猶如一頓地道的意式大餐,值得你花時間全情投入地品嘗,很多細節值得你慢慢回味。

正所謂:

日朗風清,滿目澄明。

風吹平野,雲影隨行。

勝日麗景,皆似畫屏。

浪心輕撩,萬種風情。

行程主題:隨心所欲地晃悠與偶遇

行程時間7天6夜

行程路線菲耶索萊(Fiesole)/菲耶索萊公寓酒店(Residence Fiesole)→佛羅倫薩(Florence)老城區→錫耶納斯卡西亞潘西埃里莊園別墅酒店(Villa Scacciapensieri)→錫耶納古城

閱讀時間大約10分鐘

愜意的開胃前菜

遺世孑立的菲耶索萊(Fiesole)

6月的最後一個周末,從羅馬乘火車抵達佛羅倫薩新聖母瑪利亞車站,換乘計程車,穿過文藝而古樸的城區,透過車窗向北望見了菲耶索萊標誌性的鐘樓遠遠地矗立在綠樹繁茂的山丘之間,在白雲舒捲的藍天背景映襯下很是醒目。▽

菲耶索萊,在喬萬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的《十日談》中,這裡是那個黑死病時代的伊甸園。菲耶索萊(Fiesole)坐落在佛羅倫薩以北8公里處的山上,有「佛羅倫薩之母」的美稱,因為它的建城時間遠遠早於佛羅倫薩。公元前5世紀時它已經成為義大利中部的繁榮城市,至今仍然保存著部分古城牆。相傳凱撒大帝佔領菲耶索萊後,決定與另外幾位羅馬貴族一起建設一座安置老兵的城市——那就是後來的佛羅倫薩。14世紀中期的薄伽丘為躲避肆虐的黑死病,在這裡寫出了《十日談》,書中的十個年輕人(七女三男)同樣是為了躲避佛羅倫薩的鼠疫,就在菲耶索萊的鄉間別墅閉門不出,在十天的時間裡用講述故事來排遣煩惱,為當時的人們營造出一個近在咫尺的人間仙境。▽

自14世紀開始,富有的佛羅倫薩人開始在菲耶索萊建造自己的鄉村別墅。這些美麗的別墅出現在喬萬尼·薄伽丘的《十日談》中,及至19世紀,越來越多的的實業家、富豪、藝術家、作家被吸引也紛紛遷入這片山林,隱退其間,以避開城市令人窒息的暑熱和湍流不息的人群。於是,從佛羅倫薩前往菲耶索萊山頂市政廳前廣場(Piazza Mino Da Fiesole)的山路兩側,豪華的花園別墅鱗次櫛比,其中包括美第奇家族的別墅(Villa Medici)。▽

菲耶索萊歷史悠久,至今小城中還有非常多的羅馬時代古迹,比如羅馬時期的公共浴室,劇院以及城牆的遺址,還有許多中世紀的修道院和教堂,也有許多中世紀聖人(比如薄伽丘)的故居。▽

能夠飽覽文藝復興發源城市和大教堂美景的菲耶索萊,成為當時最時尚的安居之地。羅伯特·勃朗寧曾在他的長詩《安德利亞·德爾·薩爾托》中數次提及「愜意的菲耶索萊」。小城位於佛羅倫薩所在山谷的半山腰上,是俯瞰整個佛羅倫薩美麗風光的最佳觀景點。▽

菲耶索萊有兩家酒店在Booking上評價最高也最難預訂,位於山北坡地有著開闊視野的菲耶索萊公寓酒店(Residence Fiesole)和位於山南腰部可以俯瞰整個佛羅倫薩美麗風光的聖米歇爾莊園酒店(Belmond Villa San Michele)。由於此時已是全歐洲的度假旺季,傲驕的酒店主並不介意遊客的迫切需求,油叔油嬸最終預訂到了山北的菲耶索萊公寓酒店,後來的實踐證明,在幽美靜謐設施齊全的公寓酒店體驗到了當地人才能感受的居住快樂,同時,也不防礙我們前往聖米歇爾莊園酒店享受奢華的餐飲和舒適的服務。

入住菲耶索萊公寓酒店,行李箱在鮮花盛開的院中享受著托斯卡納的艷陽。▽

進入寬敞的室內,透過落地門窗平視山谷雲天,清涼舒暢。▽

在遊人漸多的地中海旅遊旺季,來到如此一處清靜美麗的山谷,頓覺快意非常,身心得以浸潤。▽

清晨,山谷中薄霧繚繞,酒店花園中寫生的藝術中年旁若無人。▽

作為一個小鎮,處于山中幽谷的菲耶索萊,體量不大,以山脊平台上的市政廣場為中心,紅瓦黃牆,依山而建,古樸純美,親切而隨意。▽

陽光明媚的上午,沿著山北的道路漫步,厚實的雲朵緊貼著山谷填滿了畫布的背景,不在畫中游,已是畫中人。▽

人煙稀少的山地街道,即使是工作日仍然保持著一貫的緩慢節奏,尋找一家可以看到風景的咖啡館,安靜地吃頓早午餐,在此處已不是嚮往,而是身邊的習以為常。▽

餐館隱蔽於茂密的樹林和平台花園中,可以俯瞰整個佛羅倫薩,無論是早晨還是黃昏,佛羅倫薩盡收眼底。

小鎮洋溢著輕盈、迷人而遺世孤立的美麗,帶著一種義大利文化所獨有的歷史感與藝術感。向南走過廣場的街口,隨意之間,透過菲耶索萊的建築縫隙,南下山路被兩側的房屋隔離出了一幅獨特的畫面,阿諾河谷上籠罩在煙霧中的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頂是菲耶索萊美麗的背景。▽

走到小鎮上唯一的超市,花上幾歐元可以品嘗到一大堆本地的新鮮水果。▽

中午的陽光充足而強烈,靜靜地坐在陽台上,擺上稍作清洗的水果,配上冰涼清爽的汽泡水,立刻融入這幽密的畫境之中。▽

午後尋茶,沿著小鎮下山的道路步行來到隱藏於菲耶索萊半山的聖米歇爾莊園酒店(Belmond Villa San Michele),其前身就是由米開朗基羅進行初稿設計,建造完成於15世紀的弗朗西斯修道院。▽

莊園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地方之一,正如《十日談》第三天中描繪的那個花園:「周圍繁花如錦,枝葉扶疏……園中走道縱橫,平坦寬廣,挺直如箭……道路兩旁長滿著紅玫瑰、白玫瑰和素馨花,所以遊園的人,不論在清晨、或者在烈日當空的正午,都可以走在清香撲鼻的綠蔭下,不會受到陽光的照射。凡是這一帶氣候所能栽植的花木,這座花園裡幾乎全都有了……草坪四周圍繞著一叢叢樹林,都是些蔥鬱茂盛的香櫞樹或是橘樹,有的正在開花,有的已經結果,有的果子都已熟了,正是綠蔭沉沉、清香撲鼻,叫人心曠神怡。」這座15世紀的修道院現在是東方快車旗下的一間豪華酒店,喬萬尼·薄伽丘《十日談》中描述的景色,在21世紀的聖米歇爾莊園,依然歷歷在目。▽

這座文藝復興式莊園內處處洋溢著義大利文化所獨有的歷史感與藝術感。客房沿襲著花園的構造,一層層,呈梯田的樣子,俯瞰著佛羅倫薩主城。而每一個房間門口,都是獨門獨院的小院子,推開院門,芳草綠植。天氣晴好的日子裡,可以足不出戶,就在院子里喝個下午茶,享受日光浴,頗有自家莊園院落的感覺。▽

現在酒店很多裝飾依然是頗具歷史價值的藝術作品,比如我們享用下午茶路過主樓內的主餐廳,其背後的壁畫就是義大利十七世紀名畫家尼柯道姆·弗瑞西(nicodemo ferrucci)的作品——《最後的晚餐》。▽

穿過主樓,映入眼帘的是靠近崖壁邊緣的餐廳Loggia Terrace Restaurant,這個被稱為是「全歐洲最奇妙的用餐地點」,是將佛羅倫薩城連同阿諾河谷這一文藝復興的搖籃盡收眼底的絕佳地點。▽

下午茶後,遊覽小鎮眾多的歷史遺迹,正適合閑散的午後時光。▽

石牆上盛開的夾竹桃鮮艷奪目,山北懶觀雲,花前石榴裙。▽

位於山北的羅馬遺迹博物館。

樹蔭下愜意的油嬸,傾聽山谷中風的聲音。

市政中心廣場西側有一條名叫Via San Francesco的山路,沿途的左側是山崖,河谷中的佛羅倫薩一覽無餘。油嬸倚靠著大樹,品嘗著本地新鮮的車厘子。艷陽和風,浮生若夢。

沿著古老的石階可以走進位於小鎮西側山頂的女修道院。

通過酒店主人才得以預訂到座位的義大利風味餐廳(La Reggia Degli Etruschi)就座落於通往山頂女修道院的山路旁邊。

坐進藤蘿傘蓋的露台,眼前就是美麗的佛羅倫薩。

庭院式餐廳舒適甜蜜,縱使生物鐘還停留在北京時間凌晨1點,美味仍然攝人心魄。

當地21點的落霞夕照,將近16個小時的白晝,將生命一下拉長了很多。

小鎮上的人們還保持著他們慣有的悠閑鄉村感,老頭們坐在廣場的轉角上,喝小杯黑咖啡,跟每一個路過的人打招呼,隔壁小餐廳的服務生跑出來旁若無人地享受香煙的撫慰,偶爾有問路的遊人與當地的居民手腳並用地交流著信息……這就是托斯卡納一個平凡的小鎮,在這裡,如果你迷路了,也會覺得就本該身處在此吧。

傍晚山谷中的佛羅倫薩老城顯得無限的神聖。

舒適的街道讓人們可以在此靜靜觀賞夏日黃昏,看太陽一點點落入山谷,暮色四合,煙火漸增。

這就是菲耶索萊小鎮帶給我們的魅力:也許就是小鎮的小,讓步行從此有了快感,或者是頭頂飄過一片雲就可以覆蓋整個小鎮的新奇,更是隨處可見盛開的花朵帶給人熱愛生活的美好感覺。

在小鎮,有舒適、有新奇、有美景也有歷史。待上幾日,讓靈魂安頓,讓心靈平靜。拋棄所有的指南攻略,扎進鄉野村鎮,不僅是值回了票價,更是獨特的體驗加上無價的回憶,難得的美麗精緻伴隨悠悠歲月的印記,以及那義大利式的優雅氣氛。

晚安,菲耶索萊。

菲耶索萊作為精美的前菜,讓人的味蕾得以綻放,胃口被恰到時好處地提升起來,足以應接佛羅倫薩這場盛宴。

豐美的主菜

萬種風情的佛羅倫薩(Florence)

佛羅倫薩這座備受恩寵的城市,是最為著名的世界藝術之都,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歌劇的誕生地。6月末的佛羅倫薩不避免地已經開始人山人海,尤其是那些經典景點,所以油叔建議可以先從米開朗基羅廣場開始,以近乎俯瞰的視角欣賞這個傳奇的藝術之城,然後再在清晨和傍晚、甚至晚上的時候去那些經典景點撞撞運氣,也許會避開不少遊人同時也能體驗到更多面的佛羅倫薩。

米開朗基羅廣場位於阿諾河谷南岸的一塊丘陵高地之上,如今已經成為了遊覽這座城市的基點。站在廣場上,艷陽與雲層撫慰之下的佛羅倫薩,第一眼印象,竟然還是那個被徐志摩童話了很多年的名字——翡冷翠。文藝復興時的樣子依然如故。

從廣場向另一側的東北方向觀看,被丘陵環抱沿阿諾河谷延伸出去的城市。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需要經過漫長歲月的歷史沉積才能形成,猶如阿諾河上的淡霧軟煙,瀰漫整座城市。無論你置身於廟堂之中,還是穿梭在大街小巷,你都能感受到那種超越時空的文化沉澱,或溫柔精緻,或蕩氣迴腸。

最美的觀賞時間出現在黃昏前後,當油叔油嬸在廣場上悠閑地等待日落到來的時候,忽然全城的上空波詭雲譎,出現了神兆一般的影像。

風雲際會過後,摘掉帽子的瞬間,油嬸在風中用凌亂的髮絲給自己加了一場文藝十足的內心情感戲。

緊接著就是無法用言語描繪的翡冷翠的黃昏與黑夜

離開米開朗基羅廣場,剩下的就是信馬由韁閑庭信步隨性所至,流浪在文藝古老的城市之中。作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佛羅倫薩本身就是一座天然博物館,時光在佛羅倫薩似乎還停駐在中世紀,在不大的城市裡隨意晃蕩,不期然地就會與40多個博物館、美術館,60 多座宮殿、大小教堂和各式廣場偶遇,驀然看見的是米開朗其羅、拉斐爾、緹香、波提切利等巨匠的大作。作為歐洲文藝復興的搖籃,這裡的每一個角落,每一磚一瓦都傳遞著歷史和文化的氣息。

喜歡藝術的人,皮蒂宮(Palazzo Pitti)是不能錯過的,帕拉提納畫廊(Galleria Palatina)是目前佛羅倫薩最大的美術館。作為佛羅倫薩最宏偉的建築之—,皮蒂宮曾是富商路卡·皮蒂(Luca Pitti)的私人住所,後被美帝奇家族購得,並在18世紀時用作拿破崙的權力中心,現在完全對公眾開放。

館內收藏了相當數量的拉斐爾的油畫,畫作中人物秀美,場景祥和,聖母神聖端莊,讓人心生平靜,雜念頓消。與米開朗基羅﹑達芬奇並稱文藝復興三傑的拉斐爾英年早逝,但他對後世影響深遠。

皮蒂宮後面緊臨的就是興建於16世紀的波波里花園。

花園的南部地勢較高的位置可以看到佛羅倫薩的城市美景。

與人文景緻搭配的是佛羅倫薩美麗的自然風光。每一個歐洲古城都有一條充滿故事的河流,比如倫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納河,維也納的多瑙河……在佛羅倫薩,流淌的是阿諾河。從皮蒂宮到河對岸的烏菲茲,必定要通過阿諾河上的韋奇奧橋(Ponto Vecchio),作為佛羅倫薩的標誌之一,韋奇奧橋位於阿諾河最狹窄之處,最初的建造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是歐洲最早的大跨度圓弧拱橋,這也是1944年德國撤退時在佛羅倫薩唯一沒有炸毀的橋樑。▽

入夜後,華燈初上、遊人散去的「老橋」(當地人習慣稱韋奇奧橋為老橋)。

老橋有一個最出名的故事,但丁在此遇到了為之一生傾心的麗人,她的翦翦凝眸讓詩人終身未娶,並將他的熱情融入曠世之作《神曲》。無數藝術珍品和人文傑作在佛羅倫薩淡然幽靜的天空下,閃爍著永不泯滅的人性光輝。

老橋和緊臨的天主聖三橋(Ponte Santa Trinita)是阿諾河上的雙姝,均為歐洲最美麗的橋樑之一。

阿諾河畔曾留下太多詩人、畫家、雕塑家的足跡。沿著阿諾河,踩著黃昏的夕陽,經過老橋,靜悄悄的阿諾河水,清澈而悠緩,水聲好像城市的音曲,譜在城市的空氣里。河岸的建築整齊有序,顏色是淡然的黃,和著遠山的清綠……花落花開,不管流年度。今夕何夕,望斷行雲無覓處。

當眼睛掠過這些光彩奪目的作品之後,卻會發現一個由百合花和藥丸構成的徽章常伴在恢弘的建築左右,這一徽章屬於美第奇家族。

美第奇家族是佛羅倫薩神話般的存在,或者說,他們是這座優雅城市最重要的締造者。美第奇家族是14-17 世紀佛羅倫薩的實際統治者。他們曾經孕育了三位教皇和兩位皇后,也經歷過三次政治放逐,但更重要的是他們藝術家保護人的身份。喬凡尼? 美第奇贊助了被譽為「現實主義開荒者」的畫家馬薩喬,並委任卓越的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修建了聖母百花大教堂,奠定了整個家族的財富和政治根基;喬凡尼之子科西莫? 美第奇贊助了多納太羅和利比,為佛羅倫薩城添上了更多藝術光輝;而家族中最著名的人物洛倫佐,則贊助了一堆更加耳熟能詳的藝術家:波提切利、達? 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

油叔有詩云:

文藝復興舉大旗,風雲橫掃義大利。

聖母百花大教堂,奠定財富和根基。

現實主義馬薩喬,多納太羅和利比。

波提切利太如意,拉斐爾來較高低。

米開郎基羅雄起,達芬奇是無人比。

地中海上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江湖多見老司機,唯有閣下最牛逼。

佛羅倫薩美第奇,葯都不服就服你。

正是由於美第奇家族,佛羅倫薩的詩歌、繪畫、雕刻、建築、音樂等在當時都居義大利各邦前列。如今,佛羅倫薩最著名的博物館——烏菲茲美術館中珍藏的許多傑作,都來自於美第奇家族的訂購和收藏。 如果沒有美第奇家族,佛羅倫薩的文藝氛圍遠不會如現在般璀璨。

烏菲茲美術館(Uffizi Gallery )外的長廊聯通著領主廣場( Piazza della Signoria),作為佛羅倫薩的重要地標之一的維奇奧宮阿諾爾福塔(Torre d"Arnolfo),94米的高度使它格外醒目。

世界上的極品藝術博物館並不多,義大利就有兩座,除梵蒂岡博物館外,另一個就是佛羅倫薩的烏菲茲(Uffizi)美術館。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估計,義大利囊括了全世界百分之六十的藝術品,而這些藝術品中的一半集中在佛羅倫薩。據說全世界60多幅頂級繪畫傑作,有27幅在烏菲茲,其中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被視為神品。難怪有人說,如果不到烏菲茲,等於沒來佛羅倫薩。

來此不到烏菲茲,花錢再多都不值。

烏菲齊美術館以收藏大量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名作而蜚聲國際,有「文藝復興藝術寶庫」之稱。文藝復興時期凝聚了美第奇家族財力的全部藝術作品都在這裡,收藏品達2500件之多,是全世界收藏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最豐富的美術館。

佛羅倫薩有兩個分別表現陰柔和陽剛的典範之作,一個是波提切利的維納斯,另一個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維納斯的誕生》是烏菲茲鎮館大作之一,海的泡沫中誕生的愛與美之女神,在貝殼中踏浪而來,長發凌風飛舞,眉眼間一抹輕愁,傾倒了無數塵世中人。永遠被人圍觀的《維納斯的誕生》。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無窮處,但看值不值。

白石栩栩天台女,畫堂人無語。

米開朗其羅的大衛則被譽為佛羅倫薩的象徵,真品藏於歐洲最古老的學院美術館(Galleria dell"Accademia)中。大衛原本露天安放在領主廣場,經過長期的日晒雨淋,大理石表面侵蝕嚴重,1873年被遷到學院美術館加以保護。學院美術館甬道的兩邊是米氏未完成的四個奴隸雕像,盡頭便是著名的大衛﹐其背後的故事版本很多,通用的一則是米開朗基羅將一塊有殘缺的巨大大理石,歷時三年,賦予它生命,創作出了世間最完美的人體—大衛﹐後者被譽為勇敢和正義的化身。

大衛雕像的三面視圖。

佛羅倫薩的廣場雖然不大但很雍容華貴,可以容下世間的各種語言和膚色,她是歐洲大陸永遠屬於精神貴族的閑逸美艷的桃花源。站在佛羅倫薩的廣場上,如沐春風,心情燦爛。

開闊的聖十字廣場

領主廣場前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降服惡魔卡庫斯雕像,藝術可以表現得這般富有想像力。一戰泯恩仇,從此好基友。

佛羅倫薩的聖母百花大教堂(Santo Maria del Fiore﹐俗稱Il Duomo)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第一座偉大建築,是佛羅倫薩最著名的建築物,也是天主教佛羅倫薩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名列歐洲第四大教堂,僅次於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倫敦聖保羅座堂和米蘭大教堂。菲利波·布魯內列斯基設計了精美而巨大的穹頂,1436 年完工,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穹頂,在佛羅倫薩任何地方都可見到。近旁的兩座建築物—鐘樓(部分由喬托設計)和聖若望洗禮堂也是亮點。穹頂本身和鐘樓都向遊客開放,提供了絕佳的觀景地點。

穿過窄巷,聖母百花大教堂就這樣亭亭玉立地出現於眼前。

墨綠粉紅間白色調的大理石外壁,配上磚紅色的穹頂,這座壯觀的建築可以算是佛羅倫薩最閃耀的一抹星光。於教堂而言,莊嚴易得,嫵媚難求。但聖母百花大教堂卻難得地集莊嚴與嫵媚於一身。

高聳如雲的鐘樓,其哥特式建築的外形分外壯觀,內部精美的壁畫,如今已經成為巨大的曠世藝術品向世人展示著神的榮光和視覺上的饕餮盛宴。

聖母百花大教堂由純白色﹑淺粉色和淡綠色的大理石按幾何圖案鑲嵌而成,任何一處都是精雕細琢,極盡豪華。教堂集壯觀與美麗於一身,她的神話般的穹頂已經成為了不朽的傳奇。教堂的穹頂為曠世奇才布魯涅內斯基仿造羅馬的萬神殿而設計,設計的神奇之處在於,布魯涅內斯基沒有畫出一張草圖,沒有寫下一個數據,甚至沒有搭建一座內部腳手架,所有的一切均精確地刻在他的腦中。因為知道有人隨時想謀害他,所以他讓整個工程變成了自己內心的秘密。百年之後,米開朗基羅在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也修建了一個類似的穹頂,卻自嘆弗如:「我可以建一個比它更大的穹頂,但無法比它更美。」站在鐘樓的觀景台上,可以飽覽全城的絕美的風光。

走累了就在露天咖啡館尋一張桌子坐下,享受光陰的凝固。

如果想要瞻仰一下名人的長眠之地,可以前往佛羅倫薩聖十字大殿(Basilicadi Santa Croce)。該教堂被譽為「義大利的先賢祠」,安葬了米開朗基羅﹑伽利略等多位最傑出的義大利人,還有但丁的衣冠冢。教堂接引義大利的藝術家﹑文學家﹑音樂家﹑科學家的英魂於此,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的朝拜。

當然,與許多歐洲城市一樣,黃昏過後,這個城市也會匆匆地沉沉睡去。大約7 點左右,佛羅倫薩的店鋪開始陸續關張,空留下溫暖昏黃的燈光、琳琅璀璨的展示櫥窗和悠閑愜意的遊人。

在我們走回酒店的路上,又在某個拐角處撞見聖母百花大教堂。月色下的聖母百花大教堂有一種肅然的美感,如同這座城市一樣,偉大而優雅。

佛羅倫薩的老屋古而不拙,典雅精緻,而且沉積了歲月的色素;佛羅倫薩的教堂巨而不重,晶瑩碧透,暗夜裡也散發著白日飽吸的天光;佛羅倫薩小巷狹而不悶,處處通靈,隨時都能瞥到復興時代的慧影。

漫步在佛羅倫薩的老城之中,街巷﹑鮮花﹑雕塑﹑噴泉隨處可見,時時刻刻帶給我們驚喜,大到教堂,小到普通建築上的門環﹑栓馬索都精益求精,這個露天大博物館以雍容華貴和處世不驚地姿態展現著真正的人類藝術。

歐洲有句諺語:「Life is uncertain,eat dessert first」,意思是說生活變換莫測,吃了甜點再說!再會了,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翡冷翠。明天,在托斯卡納的艷陽下,就讓我們以這種豁達的態度繼續我們的旅程。

迷醉的甜點

特立獨行的錫耶納(Siena)

在歐洲旅行,火車是個不錯的選擇。

穿過佛羅倫薩新聖母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前的廣場,感受著佛羅倫薩歷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外立面的精湛,走進繁忙的火車站,前往聞名遐邇的錫耶納。

從佛羅倫薩向南五十公里便是美麗的錫耶納。火車從佛羅倫薩出發就進入了義大利中部托斯卡納的核心區域。深深淺淺近近遠遠的風景被勾勒在車窗里,儼然是一幅幅田園畫佳作。作為一個義大利的藝術家,生於此長於此,耳濡目染之下,只需要把家鄉的美貌畫出來而已。

橄欖樹、葡萄園、挺拔如劍的劍松以及古老的莊園,錯落有致的散布在如茵的大地上,線條柔美起伏的山丘,層次遞進的塊狀顏色,山體谷地的接連縱橫,隨著火車的行駛,眼前出現夢幻的田園詩,耳邊響起大地的交響曲。在托斯卡納,時光和自然是最美好的思想。

讓人沉醉的夢幻田園,火車行進在托斯卡納的原野,已然迷醉其中。

佛羅侖薩以及周邊地區,是因藝術與建築而聞名的歷史悠久的古城,歷久彌新。托斯卡納留存了幾代人在此休養生息的民居。鄉村農舍和優美的別墅星羅棋布在這片迷人的土地上,沐浴在陽光下的不僅是山坡、農莊和葡萄園,還是令人嚮往的樸實富足的田園生活。

托斯卡納風格是鄉村的,簡樸的,但更是溫暖而優雅的。出名的金色托斯卡納陽光下有紅色的土壤、濃綠的葡萄園和淺綠的橄欖樹果園,更有幾個世紀的老房子,高低朝向各不同的赤陶屋頂,給人一種富有節奏感的視覺效果,托斯卡納,是百分之一百的義大利。

站台上神采奕奕的油嬸,錫耶納,我是來吃甜點的。

出了火車站直接換乘計程車前往錫耶納郊外的斯卡西亞潘西埃里莊園別墅酒店(Villa Scacciapensieri)。說是郊外,其實路程僅有4公里,當老道的義大利大叔將計程車拐進獨享一座山丘的莊園酒店後,還不忘與迎面走來的女主人熱切的調情,對於生活的熱愛是義大利人的永恆主題。這是一座建於18世紀的家族莊園,周圍環繞著基安蒂山的美麗風景。

中間霸氣的黑衣婦人就是酒店的女主人。

這是一座美觀大方有如夢想中的莊園。從客房狹長的窗戶向外是艷陽下精緻的花園。

清晨的莊園沁浸在迷離的薄霧之中,擁有被杜鵑叫醒的早晨,在莊園內散步,在花園中凝望,一切都是剛剛好,顏色、風景、空氣還有那始終慢了一拍的旋律,處處有點兒柔軟的夢境感,一片唯美如畫的朦朧。

露天花園裡的早餐已經準備好,隨手拿起一個熟透的李子,品著溫和果汁,咬上一口帶點辣味的綠色橄欖油塗抹的麵包,陽光簇擁在身邊,生活正當如此。

午後到泳池邊享受金色的陽光。陽光彷彿從天上傾瀉下來,濃密而黏稠,碧藍的池水映襯著油畫般的風景,這樣的景色,只能用夢幻來形容。

生活在樸實自然的莊園,油嬸走出了濃郁的古典氣息。

隆重的晚宴體現了莊園主人的熱情和好客。對生活異常講究的油嬸自然要盛裝出席。金色陽光染透了拱門的石磚,恭迎閃耀著神一般光芒的油嬸降臨。

陽光正好,決不過暖,風很溫馴,決不撕扯,從繁花盛開的山谷里吹來一股幽遠的淡香,連著一息滋潤的水氣,摩挲著你的顏面,輕繞著你的肩腰,就這單純的呼吸已是無窮的愉快。空氣總是明凈的,近谷內不生煙,遠山上不起靄,那美秀風景的全部正像畫卷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閑暇的鑒賞。晚宴還在準備,先在花園的橄欖樹下小憩一下。

不與時間計較,一頓晚餐吃到月上東山,燈火闌珊。美好的夜晚,空氣里瀰漫了紅酒和巧克力的氣味。

從酒店寬闊的露台上就可以看見幾公里外的錫耶納古城。

開往市中心的公共巴士停靠在Scacciapensieri酒店前方,工作日期間每隔15分鐘就有一班。 也可以從山丘小路步行走進錫耶納這座曾經和佛羅倫薩分庭抗禮的城邦——足可以代表托斯卡納的歷史和文明的象徵。如果說佛羅倫薩是文藝復興的搖籃,那麼錫耶納本身就是一件藝術精品。這座中世紀古城在恬美的托斯卡納鄉村的環抱之中,歷經千年的洗禮仍保持著蓬勃的生機。

被譽為義大利最完美中世紀小鎮的錫耶納位於山丘之上,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小城。城中的街道沿著山勢而建,兩旁林立著紅磚褐瓦的古老建築,其獨特的中世紀情調充滿托斯卡納風情,彷彿穿越時光來到了遙遠的中世紀。

千年時光雕刻的歷史古迹大多始建於中世紀,每一處古建築都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他們代表著義大利最典型的民間建築和最純正的生活方式,一座山丘,一片葡萄園和橄欖樹,包圍著高處的帶有鐘樓的建築,狹窄而整潔的石砌小道伸向山頭的石堡,街道上寥寥幾人,陽光充足,懶洋洋旁若無人的氣息,這就是托斯卡納,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山丘上的錫耶納,像童話迷宮一樣,窄巷彎彎曲曲,但身在其中又不會迷路,因為總是可以走到小鎮的中心點:貝殼型的田園廣場(la Piazza del Campo)。田園廣場是錫耶納的靈魂所在,也是歐洲最大的中世紀廣場之一。田園廣場改建於13世紀以前的集市,建在三條山脊匯合處附近的山坡之上。

這個廣場也被稱為中世紀最偉大的公共廣場,廣場利用了地勢的斜坡設計建造而成,四周環繞著城市一些重要的功能建築,比如市政廳,曼吉亞塔樓。這裡曾經是錫耶納共和國的中心,而如今,成為所有旅人必然要停留的地方。廣場四周的咖啡廳,為來自遠方的旅客提供休憩之所。

曼吉亞塔樓建成於1344年,該塔設計高度102米,超過鄰近的競爭對手佛羅倫薩,從錫耶納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

幾乎從每一條通向廣場的路口都可以看象徵當地政權中心的曼吉亞塔樓,不作領主的女人,只做女領主的油嬸。

油嬸絲毫不在意拎著一大瓶汽泡水氣定神閑地穿越廣場。

田園廣場上完成於1419年由白色大理石修建的歡樂噴泉被環型的浮雕牆圍繞,吸引了眾多汗流浹背的遊人。

貝殼廣場有11條街道通向錫耶納城,沿著稍有坡度的小路走入錫耶納的小巷,即刻遠離了貝殼廣場上歡鬧的人群,而從古老的建築中感受著錫耶納古老歷史的力量。義大利擁有許多以紅色色調為主的中世紀古城,但是錫耶納應該是整個歐洲少數幾個非常完整保留了所有中世紀古老建築風貌的城市之一。義大利古老城對古建有著很好的保養,他們的保養方式是「放著不動」,所以在這裡,可以看見歷史的斑駁痕迹。

古城的巷子很窄很深,這裡獨特的一種建築方式,是在巷子兩側的小樓之間,搭建起拱橋式的連接結構。所以可不要總是低頭行走,抬起頭來可以發現不一樣的好東西。

錫耶納的主教座堂是位於古城最高處的聖母瑪利亞大教堂,表面鑲嵌著黑白相間的大理石。教堂正立面體現了兩個時代的建築風格:下半部的三個喬瓦尼·皮薩諾式的大門屬於羅馬式風格,而上半部是哥特式風格。

這座建於12世紀的大教堂出自喬瓦尼·比薩諾的設計,在14世紀擴建後曾經是基督教世界規模最大的一座教堂。

教堂內部的裝飾更是引人入勝,並展示有米開朗基羅、多納泰羅和貝尼尼等藝術大師的傑作,花上幾個小時來細細欣賞絕對必要。

每年的7月2日與8月16日,要在錫耶那城內舉辦托斯卡納省一年一度最熱鬧的節慶——「中世紀無鞍賽馬節」(Palio)。以最古老的騎馬方式,分別來自十七個教區的騎師,以抽籤來決定誰騎哪匹馬。當通過貝殼型的田園廣場時,轉彎時強大的離心力,常常騎師被甩出來摔成重傷,但是馬匹抵達終點,騎師也算勝利。義大利人樂此不疲的來到錫耶納觀看比賽,十七個教區間就以這種傳統的方式解決著相互之間的矛盾衝突。

由於行程的原因沒有留下來觀看比賽,但卻感受到了當地人對比賽的熱情和投入,各教區的支持者組成遊行隊伍,穿上傳統服飾揮舞著各自的旗幟在鼓聲的節奏下進行持續多天的造勢活動,中世紀的景象得以複製,維持古老的儀式,尋著旗幟和鼓點,遊走在中世紀的城邦之中。路邊貪玩的足球少年停止了玩耍向喧囂的隊伍投去羨慕的注視。

年輕人在揮灑著青春的荷爾蒙,而城市的另一條街道上兩位相識已久的老人擦肩而過,寒喧的時候小小的臘腸犬尋著熟悉的道路似乎發現了不同尋常的氣味,時光在古老的街道上延伸。

曾經有一部叫做《托斯卡納艷陽下》的電影,故事漸漸的淡漠了,片中的景色卻愈加揮之不去。夏日的托斯卡納,連綿起伏的原野,或是裸露出土黃色的大地,或是一棵卓而不群的絲柏樹,孤獨而傲然地挺立在那裡。

身處托斯卡納的腹地,眼前所看到的景象,比電影更加夢幻,更加不真實。整個托斯卡納美麗的風光就象一幅出自世界著名大師手筆的美麗油畫,或是用電腦特技製作出來的三維動畫,美得讓人心顫,美得讓你恍如隔世,有點不真實感——但正是這種不真實感美得沁人心脾。

電影改編自美國暢銷書作家梅耶斯的小說——《托斯卡納艷陽下》,翻開扉頁,輕輕飄著這麼一句話:生活不斷賜予你許多機會,而你唯一需要做的只是其中一個。

留連在托斯卡納的日子裡,守候著日影的移動與徘徊,時光變得優雅而暢美。希望每一個黎明,能在托斯卡納的艷陽中醒來;希望每一個白日,能穿行在托斯卡納起伏的大地上;希望每一個夜晚,能守候著托斯卡納的寧靜。托斯卡納珍藏了太多的好東西——古堡、鐘樓、丘陵、綠野、藝術、美食與佳釀.......托斯卡納不僅是一個地名,還是對時光與生活的詮釋。

正所謂:

丘野雲起亦生情,一念長短較分明。

花深處,透香影,如痴似幻醉聘婷。

更多路線下回再講。

圖文皆原創,轉載請標註。

謝謝閱讀

Apple用戶可長按識別讚賞碼點贊打賞(請留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打油叔 的精彩文章:

櫻花映湖山,蒼景隱遙空

TAG:打油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