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楞嚴經中佛揭示的「一心三藏」真理》

《楞嚴經中佛揭示的「一心三藏」真理》

《楞嚴經中佛揭示的「一心三藏」真理》

唐 如來使

佛第八千次示現娑婆世界成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宣講了三藏十二部經,除了《楞嚴經》,佛在其他經典里並沒有微細宣講五蘊這五種虛妄從何而來,正如佛在多部經典都提到過「如來藏」,但僅僅是一帶而過,唯有在《楞嚴經》,佛是一字一句一段一篇、一點一撇一捺一划,和盤托出,詳細開示為「一心三藏」。楞嚴經是講解揭示如來藏的專有經典,全經文提到如來藏共32處,徹法底源。佛在《楞嚴經》把如來藏展開開示的時候,我們就會聽得目瞪口呆,聽了像風起雲湧一樣,心裡世界完全給你來了個底朝天,感慨不已,徹底顛覆以前的邪知見。

你會感概萬分:過去幾年幾十年無量劫都白修了,幸虧今生今世遇到這樣的大法、妙法,都有石破天驚的感慨,石頭都動容,老天爺都大吃一驚,無量的天人大眾,包括阿羅漢、辟支佛、通教菩薩、藏教菩薩,包括別教初地位以下的菩薩,都不能認可這個法。別教菩薩要地位以上的菩薩,他才敢正信這個法。所以我們要心裡明白,你有沒有把這個法認可,即使你是初信位的菩薩,剛起步的人,就已證到初信位的菩薩,就已經一步登天突破阿羅漢、辟支佛,突破藏教、通教菩薩,突破別教初地位的菩薩,這是一步登天的大法,你不要不敢承擔,這是佛金口玉言。你不要以緣心聽法,你定下心來聽,隨文入觀,你這一念,你這幾個小時,你就超過了別教初地菩薩那些菩薩位,包括《金剛經》那些佛,人家都不知道要修多少個無量劫,你只是偶爾的碰一下子,帶著耳朵來聽,你就當下就突破了這種境界,我們要知道珍惜、倍加珍惜啊。

何為「一心三藏」?

妙覺明圓,本圓明妙,即一心三藏,即寶覺真心,即真真如性,即如來藏。

《楞嚴經》卷四中詳細剖析:

而如來藏,本妙圓心,如是乃至非怛闥阿竭,非阿羅訶、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樂,非我,非凈。一切俱非,離一切相;

即如來藏,元明心妙,如是乃至即怛闥阿竭,即阿羅訶、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樂,即我,即凈。一切俱即,即一切法;

即如來藏,妙明心元,離即離非,是即非即。

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凈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何藉劬勞,肯綮修證?譬如神珠,非從外得!

一切俱非,離一切相,即空如來藏,空如來藏當下就是一心三藏;一切俱即,即一切法,即不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當下就是一心三藏;離即離非,是即非即,即空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當下就是一心三藏。

本妙圓心、元明心妙即妙明心元。

妙覺明圓,本圓明妙,即一心三藏,即寶覺真心,即真真如性,即如來藏。

《楞嚴經》中,佛方便示導,歷七處破妄(七處征心)、十番顯見剖妄顯真;會通四科示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皆本如來藏妙真如性;圓彰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都是循業發現,周遍法界,非因緣非自然。觀性元真,觀相元妄,性相圓融無礙,依「本心」圓彰空、不空、空不空三如來藏,徹法流之底、窮性海之源。大光明藏中誰非誰?沒有哪一個不是哪一個,沒有哪幾法不是哪幾法。這就回歸到我們的本體,不二法門啦。不二就是對二說一。一即無量,無量即一。一心為總,三藏為別(萬法為別),互為總別,互別為別。別別互立,別別互即。萬法萬像,萬法一體。這就究竟圓滿,法爾如是!

「天地萬法皆當人當下一人一心一念之所變現」,「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這個世界只有一尊佛,一個人,一個念而已。

一尊佛,即是盧舍那佛,即是圓滿報身,即是空不空如來藏;

一個人,即是毗盧遮那佛,即是清凈法身,即是空如來藏;

一個念,即是釋迦牟尼佛,即是無量化身,即是不空如來藏;

一尊佛,一個人,一個念皆是一心變現;

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釋迦牟尼佛,皆是一佛變現;

法身,報身,化身,三身是一體;

三個藏當下就是一心,所以是非三。一心當下就是三個藏。所以是非一。非一非三的當下就是即一即三。這裡的一,不僅僅指的總體的一,也包括個體的一。

《楞嚴經》佛言:

「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識性虛妄,猶如空華」。

「由汝無始心性狂亂,知見妄發,發妄不息,勞見發塵。如勞目睛,則有狂華於湛精明無因亂起,一切世間、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勞顛倒華相」。

「如來發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隨所緣出,如是乃至恆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頭數,現前種種松直、棘曲、鵠白、烏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難,隨汝心中選擇六根,根結若除,塵相自滅,諸妄銷亡,不真何待?」

故:「菩提心生,生滅心滅,此但生滅。滅生俱盡,無功用道」。

佛直言:「一念熏修無漏善故,或得出纏,或蒙授記」。

卷五佛偈,乾脆用一句話概括:「發明便解脫」。你明白了什麼你就是什麼,當處發生,當業輪轉。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迷晦即無明,發明便解脫]

[迷晦]六道凡夫,執相昧性,執事昧理,他只是在事相上執著,小乘人以及不了義大乘,執空昧有,執性昧相,執理昧事,他就執著這個空性,小乘執著人我空,大乘執著那個法我空,這叫[迷晦]。你當下這就叫[無明]。

[發明便解脫]厲害不厲害啊,明白這個道理當下解脫,這就是《妙法蓮華經》講,一念法喜,生一念歡喜心,就是明白了萬法就是一個念,生了歡喜心,蒙佛授記。是不是[發明便解脫]啊,這就是《楞嚴經》所講[當業輪轉,循業發現,隨心應量,當處出生]。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菩薩初發心,即成正覺」。

[發心]就是明白了這個心,當下就是正覺位菩薩,就像舍利弗,憍陳如,聽佛開示講了苦集滅道四聖諦,當下證四果羅漢,是不是[發明便解脫]啊,發明便得解脫啊。他們修了沒有,證了沒有啊?他們聞了。小乘法尚且如此,何況一佛乘究竟了義的大乘佛法?

[發明便解脫],就是講[華開蓮現],就是講聽經聞法當下成佛啊。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凈。

本覺智,就是一切眾生本自具足的清凈自性,也就是真心本來面目,可以說為法身德。始覺智,是通過聽經聞法,從文字般若觀照到實相般若,也就是觀照般若,起智觀察。即化身德。一念心轉法界轉,法界即報身德。始覺智觀照到本覺智,始覺當下即是本覺,本覺也是始覺,法報化三身一體。

佛言:「以諸眾生從無始來,循諸色聲,逐念流轉,曾不開悟性凈妙常,不循所常,逐諸生滅,由是生生雜染流轉。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現前,根塵識心應時銷落。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是人若能迴光返照,苟一念回心,決定不落惡趣,永生人天,乃至佛國。

佛言:「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凈,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

也就是說,只要我們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悟入佛知佛見,即明白一心三藏如來藏的真實義,心念一轉,心量打開,就能當下轉煩惱為菩提,轉凡夫的業報身為菩薩的願身,當下了生脫死超出六道輪迴,成為明心見性的大菩薩(分真即佛)乃至等覺。悟後進修,圓成佛道。

我們法華道場採取教下、禪宗、凈土三位一體,[從教、入禪、歸宗凈土],這是我們的總體原則。我們這個[從教]不同於[教下],[教下]專門把無量的經典展開來研究,作為一種學術討論。我們不是的,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研究三藏十二部經,甚至把它讀一遍都是白白的浪費時間,我們是要利用[教下]的精華,把最關鍵、最核心、最要命的部分提示出來,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很奇怪的是啊,當我們在[教下]的基礎上,明白了佛法的法理,你當下就是禪定,把你禪定在[一心三藏],把你定在當下一念,叫[即教、即禪、即定],這就叫圓頓大法心地法門,一修一切修,當你當下禪、當下定的時候,你當下即是[阿彌陀佛]、即是極樂世界、即是往生,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千口公認,離我們最近的一位祖師,就是印光大師。其精華法語:[法華奧典,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聞]門字裡面一個耳朵,這是表慧耳,表心聞,而不是耳朵聞,耳朵叫聽。也就是說,你真正聽懂了《法華經》,當下就是佛,你的境界、你的地位可以跟等覺菩薩並論。所以我們看上去,從縱向上來看[教、禪、凈],其實[教、禪、凈],可以成就於一時、成就於當下、成就於一念,圓頓大法心修法門,歷來為[一步登天,不歷階梯,當下成佛]。

我們每上一堂課,每進入一個名相概念,一種境界,你的品位就提升一次,個人提升的等級不一樣,專心的人,觀照深的人,他乃至直接到十地等覺都不封頂。一定要明白,《楞嚴經》就是講我們的心法,就是講我們心裡的境界。有了這個境界,這就是你的金剛種子,你從現在開始生生世世都不會忘記,妙就妙在這裡,這就是菩提不退轉,你想退退不了。

圓頓大法是見性見空不落空,直接轉識成智,直接度眾生,在這裡當下就是佛土。圓頓大法在見道就比量而至,原地修證,原地提升品位,這個理論根據,主要看《妙法蓮華經》第十七品,修行人聽佛講了一段《如來壽量品》,沒有離開講堂,沒有離開板凳,你屁股都沒有動一動,佛就宣布證果了,從阿羅漢、辟支佛一直到十地等覺,看你悟解的深淺而已。即使小乘法利根之人也可以在人道就可以直接證四果羅漢,摩登伽女、舍利弗、憍陳那這些人都是這樣,在《楞嚴經》我們就知道這三個人,在人道直接證四果羅漢,小乘尚且如此,何況大乘菩薩啊。無量大眾沒有離開講經堂,沒有離開板凳,當下成佛了生死。

大家注意,在楞嚴經後面講五十種陰魔境界,佛每講完了一種以後都是來一句概論,都是講這些顛倒論都是要下無間地獄的。所以一切罪過中,是這個「見壞」罪過最大,因為見就是我們的心,一定要記好,將來要受報應的,是我們自己報應自己,自己懲罰自己。這個見很重要,戒壞見不壞的人,他不落三惡道,只要你知見正確。而戒壞他是我們的一種習氣,就跟汽車急剎車一樣,不是剎不住,只是剎住了因為慣性還要往前滑行幾步,如果這個人會開汽車,他就能把握住了,他不會翻車。所以我們明心見性以後就等於會開車,習氣來了,像剎車後由於慣性依然會滑行幾步,但依然叫你帶業往生。

不管是世間人,出世間人,我們不要認為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是真的,須知:「汝意不可信,不可信汝意」。

《楞嚴經》佛言:諸菩薩等。見百千界。十方如來。窮盡微塵清凈國土。無所不矚。眾生洞視。不過分寸。

卷二,十番顯見之八,顯見不分。佛告文殊及諸大眾:十方如來及大菩薩,於其自住三摩地中,見與見緣,並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凈明體。

卷二,十番顯見之八,顯見不分。佛言:「本是妙明無上菩提凈圓真心,妄為色空,及與聞見」。

卷四,佛言:「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

卷九: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痴愛發生;生髮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里,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卷十: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凈,非留死生,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覺妙明真精,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深入經藏,才能智慧如海。熟悉理解楞嚴經,可以使得我們更深的理解百界千如、三千性相,觀照假名背後的實法,悟到實相;可以使得我們更深的理解依正隨心,萬法心現,都是當人當下一個念。會相歸性、乃至在相見性,徹悟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本末究竟等,不可法執。

一切的萬法都是我們一個念,有形有相的萬法屬於我們阿賴耶識的相分,我們阿賴耶識中的見分、相分是一個東西,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非見分、非相分,他可以示現見分、示現相分。僅僅是由於見分和相分在迷惑顛倒位,各自執著而已,所以不能圓融為一體。諸佛出世就是要解開眾生這個心結。

佛在卷四開示三種生死顛倒相續,在168字講無明不覺有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的時候,已經詳細開示了這個法,就是逐步的把我們心,由遠而近,由淺入深,步步的引到源頭,這就是所謂《楞嚴經》徹法源底,到了《楞嚴經》,道理已經給你講絕了,再沒有法可講,再有法講的話,那就是心外之法了。心外還有沒有法呀?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所以我們在這裡來體會為什麼自古以來就是講「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或者講「開悟的法華,成佛的楞嚴」,因為這兩部經是一部經,離開《法華經》《楞嚴經》已經沒有悟處。

所有的一切萬法都是一個人一個念變現出來的,這一個念,非人、非鬼、非天、非命、非不命,真心本來面目可以現有命,也可以現無命,也可以現一個靈體,也可以現一個肉團,這就是不可思議的佛法。

諸佛出世就是講的這個拿手好戲,舒拳為掌,掌未生,拳未滅,這就是明心見性,這就是無生法忍。

修一心三藏法門的人你越精進,你功德提升越快,因為你已經明心見性了,明心見性的菩薩大做佛事,不斷地提起觀照,你就有感應。所以法門不一樣,明心見性的人你怎麼樣想都不礙事,修大法的人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上天堂、下地獄、做佛、做菩薩、做鬼,命自我立,這叫唯求感應,以無漏之心,無漏之因,才能成就無漏之果,而且我們明白了,我們今生今世得道,我們才能更好的幫助我們今生今世的父母兒女和一切眾生。

千經萬論,法華所歸,楞嚴指機,提綱挈領,登彼涅槃岸,常趣自性海。

《楞嚴經》卷六文殊菩薩偈頌: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及末劫沉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余者, 真實心如是。

[願加被未來]願以如來藏這個法門加被未來一切修行人。觀世音是不是如來藏啊,你可不要以為當真一個觀世音菩薩,一個地藏王菩薩,有哪一個不是觀世音菩薩啊,哪一個不是地藏王菩薩啊。要成佛,要了生脫死,唯有以一心三藏這個大法。

[於此門無惑]此門就是悟門,這個悟門開悟的楞嚴,佛把《楞嚴經》叫灌頂章句,要靠一心三藏給你洗腦子,來給你灌頂,而且說[方便易成就]把兩個耳朵帶來就行了,當下就成就,不用離開板凳,你成佛了,因為我們是修心的,不是修行啊,《楞嚴經》講修心,這個《楞嚴經》是不是越聽越感慨萬分啊,我們過去幾年,十幾年,幾十年,是不是都在盲修瞎練啊,我們要生恐懼心啊,幸虧遇到大佛頂,要不然啊,不是今生今世,你還要無量劫生生世世都在盲修瞎練,你不是感慨今生啊,要感慨無量的生生世世,過去生生世世吃了這個大虧,今生不依《楞嚴經》,未來的生生世世還要吃大虧。

【但以此根修,圓通超余者。真實心如是】只用這個耳根聽經聞法明心見性,這個圓通法門超過其他的方便法門,以上所講的真實心就是如來藏一心三藏啊,就是[如是我聞]啊,就是[如來]啊。[但以此根修]就是只用耳根聽經聞法明心見性。先通過分別心來聽聞正法,然後轉分別心為分別智。所以耳根,首先要把如來藏道理搞明白。悟後起修,二六時中,反聞聞自性,無功用道,道力定力日益增長。

《法華經》云:是人聞法歡喜,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是我聞,萬法皆成;如是我不聞,萬法皆不成。

《楞嚴經》云:顛倒不生,斯則如來真三摩地。

佛法之中,信為道元功德母。

明心見性以後我們當下即已了生脫死,已成分真即佛,要成圓滿之佛,還要修行。就比如我們掉到水裡去了,眼睛不敢睜開,閉得緊緊的。當我們眼睛看到水的時候,你就沒有生命危險了,叫見水離水,是代表明心見性,已經超越六道輪迴,但是你還在水裡的時候,乃至離開了水,衣物還是濕濕的。所以在水裡和衣服濕,代表我們明心見性的人,還有煩惱習氣,等回去以後,把衣服脫掉,換乾衣服,煩惱習氣全部除掉了,就成圓滿之佛。

就解決我們一個疑惑,為什麼說明心見性明白道理的人,即已成佛,即已了生脫死,就這個道理,你要想什麼煩惱習氣都沒有才能成佛的話,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人能成佛,誰都不能成佛,沒有哪一尊佛不是帶業往生,沒有哪一個不是先開悟,先成分真即佛,然後再修證圓滿之佛。

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間,一呼不吸便歸西矣!但真理亦在這一念心明白這能呼能吸能不呼能不吸者為誰?肉團身的存在其意義便是讓你透過一期短暫生命徹悟無常見到法身慧命乃至照見能現無常有常、現空現有、現能現所的真心本來面目!讀經、講經、聽經、誦咒、念佛、行住坐卧,均是如此,念念契入。

是為「大佛頂、如來密因」;

是為「成一圓融清凈寶覺」;

是為「見不見之見」;

是為「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是為「禪在一心三藏,定在當下一念」;

是為「心無掛礙,遠離顛倒夢想」;

是為「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即以食時,還到本國」。

是為「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楞嚴經佛言:「一念熏修無漏善故,或得出纏,或蒙授記」。何況你念念熏修、時時熏修、無時不修、不修而修!

楞嚴經不同其他經典的地方就是,直接讓我們用比量去懂,依聖言教量去悟證,而不是體證。當然,你果真懂了,明心見性了,你要去所謂體證也可以,但結果是一樣一樣的。

古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這裡的「為」字念第二聲,是「修養,修為」的意思。整句話是說,一個人如果不注重修養的話,很難在天地間立足。 而聽經聞法才是真正的修行,尤其聽聞了義大法,成佛的法華經開悟的楞嚴經,讓我們開啟本有的佛的大智慧讓生活工作更加自在快樂圓滿,更主要是當下解脫生生世世的輪迴之苦,因為我們這個心它就是不生不滅的,它永遠在不停地幻化法界,不明理就會隨業力去變現枉受輪迴之苦,想想都很可怕的!所以說寧可放下一百個地球工作,也要堅持聽經聞法!聞熏聞修!真修勸修!

多聽一課,道力法力便加深一分!

多勸度一人,菩提便多圓滿一分!

末法行人,當依教奉行,聽經聞法、覺悟本心;二種根本中棄生死根本,取菩提涅槃根本。依二決定義因地心與果地覺一致,於六根門頭獨擇耳根圓通法門,聞熏聞修,加深悟量;二六時中,念念迴流照性,無功用道;依如來無上大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徹悟顛倒因、修真三摩地。從於凡夫,依無上正修行路,顯密雙修,定慧等持。自覺覺他,弘法利眾。無修而修,修而無修。圓十信為一心,歷三賢十聖,至等覺齊佛際而破生相,直至終大涅槃。

簡要言之:無上正修行路,即依「一心三藏」此大覺王清凈標指,悟後進修,正修助修,真修勸修,無功用道,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重閣清心戶堂 的精彩文章:

TAG:大重閣清心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