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介紹幾幅印象最深刻的美術作品

介紹幾幅印象最深刻的美術作品

在前一篇中提到其實給我們影響最深刻的作品,往往是那些關於我們思考最多的話題的。那麼,小機智就介紹幾幅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作品。

第一幅是德加的《舞台上的舞女》,藏於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這幅畫打動我的一方面是畫家在描繪芭蕾舞者裙子的靈動時傳遞的光影之美,另一方面是芭蕾舞者沉浸於舞台的感覺,背景中的人群已經模糊,只留下佔據舞台一角的舞蹈者,這種類似於留白的處理給人以想像的空間,塑造了一個如夢境般的美麗世界。這種美是一種專註的美,寧靜的美,自我的美。

德加 《舞台上的舞女》

第二幅作品並不是非常有名,是André Derain的《Harlequin and Pierrot》,現藏於巴黎橘園博物館。一眼看上去,應該是兩個衣著誇張的藝人在演奏取悅觀眾,可是仔細看卻發現他們的表情和動作是那麼獃滯和空洞,他們手中的琴也是沒有琴弦的,這與他們可笑的服飾形成了對比,營造了一種哀傷的氛圍,而這種對比帶給了人想像的空間,彷彿順著這個思路就能構造出一個悲傷孤單的故事。好的作品能帶給人空間,這是一種反差的美。

André Derain 《Harlequin and Pierrot》

第三幅是來自梵高的《奧維爾教堂》,現存於巴黎奧賽博物館。梵高的作品一向很有名氣,在歐洲看過許多,但一直朦朦朧朧似懂非懂,去年快回國時最後一個人去奧賽博物館查漏補缺,昏暗的展館中,遊人圍繞在旁邊一幅梵高的自畫像邊,我一個人面對這幅畫,這幅畫發著光,有一刻彷彿畫里扭曲的線條成了現實,彷彿在那一刻把讀過的梵高的生平串了起來,略微體察到了他的掙扎和孤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曾舉辦過一個特展,對比的是題圖畫家蒙克和梵高,不論是蒙克還是梵高的作品,都有一種對人的精神狀態的探索,不能否認畫家對生活的熱愛,可對孤單的掙扎也是切實可感的,也許古往今來這是一個無數次被問出卻從來沒有答案的問題,是否,孤單是一種人與生俱來的本質屬性,而渺小如我們又該如何面對?

梵高 《奧維爾教堂》

第四幅作品是畢加索的《玩卡車的孩子》,現存於巴黎畢加索博物館。提到畢加索,許多人的印象是抽象的線條和幾何元素,是反對傳統的立體畫派先鋒。但在參觀畢加索博物館時被下面這幅畫戳中,印象中是畢加索畫自己的兒子在花園洋甘菊叢中玩耍的景象,彷彿在看到這幅畫時,附加在他身上的現代主義大畫家的標籤消失了,也相信他在創作這幅畫的時候,內心一定無比溫暖。這種美是一種褪去繁華的淳樸的本性的美,是一種被溫情填滿的美。

畢加索 《玩卡車的孩子》

第四幅是席勒的《家》。席勒是維也納分離派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是克利姆特提攜的後輩。《家》中描繪的是一家三口的景象,這幅畫的創作時間於1918年,這一年西班牙流感暴發,席勒的妻子去世時懷著他們六個月大的孩子,而席勒也在妻子去世三天後同樣因病去世。這幅畫面的場景是永遠無法實現的,妻子離世,孩子從未出生,席勒的作品裡有各種掙扎和探索,但是在這裡,只是他對人間溫暖的渴望,畫中男人空洞而無奈的眼神彷彿能夠直達心底,讓人悲傷到窒息。

席勒 《家》

第五幅是博斯的《塵世樂園》這幅是我沒有親眼看過的,藏於西班牙普拉多美術館。博斯是一位充滿神秘的畫家,一直以來,大家對他的生平不甚了解,對他超現實的畫風中的具體含義也不能清晰解讀。畫中從左到右是伊甸園、人間、地獄的景象,裡面充滿了各種各樣奇異的動植物和沉溺於慾望並在煉獄中受盡折磨的人類。人們嘗試用宗教、寓言、精神分析等方法解釋這幅怪誕的畫作,但並沒有一個最終的答案。看到這幅畫時,不禁思考我們是因何而生活,來到這個世界我們帶來的是否本性罪惡,而又該在何處安放靈魂與破除心魔。

博斯 《塵世樂園》

可能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畫都讓我想到了個人最關注的那些議題:對美的欣賞,對溫暖的渴望,對人無法擺脫的孤單命運的恐慌,還有對人生意義的思考。那你在看展時在想的又是什麼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覽 的精彩文章:

當去看畫展時,我在想什麼?

TAG: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