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硬體資訊:你只不過是控制了內存價格!來看看三棒幾十年來的「優秀」成績

硬體資訊:你只不過是控制了內存價格!來看看三棒幾十年來的「優秀」成績

新聞1:韓國半導體業發家史,政府推動 三星「死磕」

2017年半導體產業締造了一項新紀錄。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研究總監George Brocklehurst表示,這項記錄便是三星將英特爾擠下全球半導體營收龍頭的寶座。英特爾自1992年以來連續25年「全球第一大廠」的名頭就此讓位。Gartner最新的統計結果顯示,2017年全球半導體營收總計4204億美元,較2016年的3459億美元增長21.6%。

此外,根據IC Isights等機構的統計數據,從營收來看,全球前三大半導體公司中韓國佔據兩席,三星、SK海力士分別位居一、三名。三星、SK海力士在2017年營收大增,主要和晶元短缺造成的價格走高有關。

自20世紀80年代三星建立半導體研究與開發實驗室起至今,韓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可謂「勵志」。

不到40年的時光中,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在起步比美國、日本晚上十幾年的情況下,從一片荒蕪逐漸生長為半導體產業之林的巨擘,離不開密集的技術援助、政府的強力保護以及企業的「死磕」。

1959年,LG公司的前身「金星社」研製、生產出韓國的第一台真空管收音機,這也被認為是韓國半導體產業的起源。但當時的韓國並沒有自主生產能力,只能對進口元器件進行組裝。

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仙童半導體(Fairchild)和摩托羅拉(Motorola)等美國公司越來越多地投資於東南亞等低價勞動力國家,以降低其生產成本,韓國從這一趨勢中獲益,但僅停留在經濟層面。

OECD(經合組織)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對於這些美國投資者的子公司而言,韓國只是「飛地」,對於韓國的技術進步未起到任何作用,「他們只是專門從事簡單的晶體管和ICs的組裝,用於出口,所需的材料和生產設備都是進口的」。

到了20世紀70年代,三洋(Sanyo)和東芝(Toshiba)等日本公司半導體公司也開始在韓國投資。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韓國的半導體工業仍然非常局限,只是一個簡單的、勞力密集的組裝節點。

隨著20世紀70年代外部世界市場環境變化以及韓國工資水平的提高,韓國輕工業產品出口比率大幅下降,外債也上升到危險的水平,韓國經濟受到威脅。

為此,韓國政府在1973年宣布了「重工業促進計劃」(HCI促進計劃),旨在通過重工業和化學工業發展來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1975年,韓國政府公布了扶持半導體產業的六年計劃,強調實現電子配件及半導體生產的本土化。韓國政府還組織「官民一體」的DRAM共同開發項目,即通過政府的投資來發展DRAM產業。

在半導體產業化的過程中,韓國政府推進「政府+大財團」的經濟發展模式,並推動「資金+技術+人才」的高效融合。在此過程中,韓國政府還將大型的航空、鋼鐵等巨頭企業私有化,分配給大財團,並向大財團提供被稱為「特惠」的措施。

《經濟學人》在1995年的文章中評論稱,20世紀80年代韓國工業的發展得益於HCI促進計劃,由於如此龐大的資源集中於少數財團,他們可以迅速進入資本密集型的DRAMs生產,並最終克服生產初期巨大的財務損失。

1983年是韓國半導體產業的歷史轉折點。韓國財團的進入讓半導體行業進入大規模集成(VLSI)生產時代,這些包括三星、金星社以及現代公司(後改名為海力士半導體,並被SK集團收購)等企業。這實現了韓國工業的質變——從簡單的裝配生產到精密的晶片加工生產。

20世紀80年代,三星和現代的財團都在尋找未來的商業領域,最終他們的目標是,從工業基地轉型為更具高科技導向的產業。當三星決定通過其電子業務進入大規模集成晶元生產時,現代決定將晶元生產作為實現其向電子產業多樣化的一個途徑。而隨後金星社的加入,讓韓國最大的三家財團均參與進VLSI生產。

前三星集團首席執行官李秉哲(Lee Byung Chul)在1983年2月決定對內存晶元生產進行大規模投資。這被認為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因為當時韓國仍是一個簡單的裝配生產基地,1983年,整個半導體生產中晶圓加工的份額也僅為4.3%。

根據三星的官方策略解釋,三星電子公司當時遭遇了日本進口晶元的頻繁交付問題。以上的所有因素促使李秉哲嘗試進入VLSI晶元業務。三星制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根據這個計劃,三星全部半導體產品中大約50%應該是DRAM。通過對精心挑選的DRAM領域關注,實現規模經濟和成本的競爭力。

其後,SST國際公司在矽谷成立,成為三星的技術前哨。SST國際公司(與Tristar半導體公司同年更名)為三星的產品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SST國際公司成功開發的產品會轉讓給韓國的母公司SST,用於批量生產,這對三星的技術開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83年,三星在京畿道器興地區建成首個晶元廠,並開始了接下來的一系列動作。三星電子首先向當時遇到資金問題的美光(Micron)公司購買64K DRAM技術,加工工藝則從日本夏普公司獲得,此外,三星還取得了夏普「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工藝」的許可協議。

在選擇DRAM作為主要產品後不久,三星於1983年11月成功研發了64K DRAM。從技術上講,韓國半導體行業實現了從相對簡單的LSI技術到尖端的VLSI技術的重大飛躍。由此,1983年標誌著韓國VLSI晶元時代的開始。不可否認的是,在最初階段,外國技術許可在三星產品開發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後,三星電子1984年成立了一家現代化的晶元工廠,用於批量生產64K DRAM。1984年秋季首次將其出口到美國。1985年成功開發了1M DRAM,並取得了英特爾「微處理器技術」的許可協議。

此後三星在DRAM上不斷投入,韓國政府也全力配合。由韓國電子通信研究所[KIST,由韓國科學和技術部(MOST)管理]牽頭,聯合三星、LG、現代與韓國六所大學,「官產學」一起對4M DRAM進行技術攻關。該項目持續三年,研發費用達1.1億美元,韓國政府便承擔了57%。隨後韓國政府還推動了16M / 64M DRAM的合作開發項目。

1983年至1987年間實施的「半導體工業振興計劃」中,韓國政府共投入了3.46億美元的貸款,並激發了20億美元的私人投資,這大力促進了韓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在1987年,世界半導體市場還出現另一個機會,這源自美國和日本之間的半導體貿易衝突以及隨後的政治調控。1985年以後,日本DRAM生產商市場份額的增加,被認為是犧牲了美國生產商的利益,美日之間的貿易衝突日益加劇。

日本首先宣布對外國半導體生產商實施半導體貿易協定(STA),美國政府則於1987年3月宣布了對含日本晶元的日本產品徵收反傾銷稅等報復措施。

最終,日本承諾通過減少DRAM產量來提高晶元價格。但當時美國計算機行業需求增長,導致全球市場上256K DRAM的嚴重短缺。這為韓國256K DRAM生產商提供了重要的「機會之窗」。

此後韓國一直在趕超。1988年三星完成4M DRAM晶元設計時,研發速度比日本晚6個月,隨後三星又趁著日本經濟泡沫破裂,東芝、NEC等巨頭大幅降低半導體投資時機,加大投資,引進日本技術人員。並於1992年開發出世界第一個64M DRAM,超過日本NEC,成為世界第一大DRAM製造商。

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DRAM製造商只是三星帶領韓國半導體產業邁向世界第一梯隊的第一步。

1995年之後,三星多次發起「反周期定律」價格戰,使得DRAM領域多數廠商走向破產,並逐漸形成DRAM領域只有幾家壟斷市場的現狀。

集邦諮詢拓墣產業研究院研究經理林建宏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半導體產業每年需投入大量資本支出,用於設備與技術的開發。三星是綜合公司型態,即使存儲器市場低迷,仍可透過其他事業部門注入資金。這讓三星逐步成為半導體產業巨擘。

比如,三星於1984年推出64K DRAM時,全球半導體業步入一個低潮,內存價格從每片4美元暴跌至每片30美分,而三星當時的生產成本是每片1.3美元,這意味著每賣出一片內存三星便虧1美元。

在低潮期,英特爾退出DRAM行業,NEC等日企大幅削減資本開支,而三星卻像「賭徒」一般瘋狂加碼,逆周期投資,繼續擴大產能,並開發更大容量的DRAM。

到1986年底,三星半導體累積虧損3億美元,股權資本完全虧空。但轉機卻瞬間來到,1987年,日美半導體協議的簽署使得DRAM內存價格回升,三星也為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需求補缺,開始盈利,從逆勢中挺了過去。

在1996年至1999年,三星再次祭出「反周期定律」,而彼時日立、NEC、三菱的內存部門不堪重負,被母公司剝離,加上東芝宣布自2002年7月起不再生產通用DRAM,日本DRAM僅剩下爾必達一家。

再如,2007年初,因全球DRAM需求過剩,疊加2008年金融危機,DRAM顆粒價格從2.25美元暴跌至0.31美元。三星卻將2007年公司總利潤118%用於DRAM擴產,使得DRAM價格接連跌破現金成本和材料成本。

在這樣的攻勢下,德國廠商奇夢達於2009年初宣布破產,日本廠商爾必達於2012年初宣布破產,三星市佔率進一步提升,全球DRAM領域巨頭只剩下三星、海力士和美光。

這場價格戰的影響仍在持續,DRAM從2016年下半年到2018年一季度,一直處於穩定缺貨漲價期中,在此過程中,三星晶元業務銷售額達69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晶元製造商。

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在5月3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品牌發展不順的時候,三星等韓國的企業並未想到要轉去做代工,而是繼續投入,這是韓國能夠出現三星、海力士等全球領先晶元品牌的原因。

在韓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過程中,韓國政府對於產業的支持力度非常強,研發時大力投入,產出後進行保護。

從1990年開始,韓國半導體產業投資興起。從研發投入來看,1980年時半導體領域研發投入約為850萬美元,到1994年時為9億美元。專利技術也從1989年底的708項上升至1994年的3336項。

1994年,韓國推出了《半導體晶元保護法》。此後,韓國政府還指定晶元產業及技術為影響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技術,致力於高度保障技術及產權。

龐大的半導體產業也發展出以三星和SK海力士為龍頭,IC製造企業、半導體設備企業和半導體材料企業層層分工,通過外包、代工的方式構建出的龐大半導體產業鏈,形成了龍仁、化成、利川等等半導體產業城市群,支撐著韓國的半導體產業鏈。

在韓國的半導體產業進入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第一梯隊後,韓國仍希望保持其自身的優勢,不僅通過「BK21」及「BK21+」等計劃對大學、專業或研究所進行精準、專項支援。還在2016年時推出半導體希望基金,投資於半導體相關企業,旨在聚焦新技術的開發,尤其是儲存新技術方面。

這一系列的政策也基本延續「政府+大財團」的產業政策,鼓勵企業及大學間的結合,為晶元產業培養人才,以維持韓國在半導體產業上的優勢。

這篇新聞,已經大致敘述了當年DRAM戰場裡面,各大廠商如何撕咬,以及三星如何被玩,然後玩死別人的故事。我不否認三星技術很強,更加不否認三星從底層發展到如今高層的經歷。只是,你之所以超越英特爾,不是因為你技術很牛(更準確的說是造福人類的技術很牛),只是你玩一些讓人討厭的金融遊戲而已。牙膏廠,雖然在台式領域擠牙膏,但是在人工智慧、伺服器、虛擬化等各種技術上,是踏踏實實的在建設的。而你呢三星?你不過是用一次內存漲價,再來個需求暴漲的浪潮,奪了一個第一。你的成就絲毫不值得任何尊敬。死磕是吧,政府資助是伐,讓你體驗一下什麼叫作國產的力量。

新聞2:Steam修正硬體統計數據,AMD處理器/Win10份額暴增

Steam每月都會分享一次硬體和軟體調查數據,對遊戲玩家的PC配置進行一次描摹。大致從2017年8月開始,數據就呈現了一些反常局面,主要是GTX 1060/4核CPU/Win7用戶數顯著增長。經過收集分析後發現,這個趨勢和簡體中文用戶的增長態勢幾乎保持一致。

原來,由於「吃雞」在中國火爆,大量網吧玩家開始湧入到Steam的統計樣本中,而由於網吧無盤部署和IP地址變化的原因,超出Steam的資料庫預設演算法進而出現反覆計數,也就是一台機器被統計了多次。

經過Valve工程師數月的研究修復,5月2日發布的4月統計終於完全修正,也就是說從4月份之後的調查結果才能代表較為真實的情況。

在這份統計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AMD CPU份額的大幅增長,達到了15.96%,而Intel則從去年12月的高達91%跌至84%。

四核CPU的數量修正為62%,不再是誇張的74%。

操作系統方面,Win10 64位用戶佔比是53%,Win7 64位用戶被糾偏了20%,其實只有區區36%。

內存方面,由於連續1年的價格上漲,部署12GB以上存儲容量的明顯減少,甚至8GB的也同步下滑,4G卻上升了3.16%。

不過,顯卡方面,NV獨顯/AMD獨顯/Intel核顯的比例大致是7:2:1,其中GTX 1060依然是單卡佔用量第一,GTX 1070用戶增長了1%,AMD這邊用戶數最高的是Radeon R7,RX 480僅佔0.62%。

我覺得A家的GPU也是識別不了所以很多都識別成核顯了吧。而且更有趣的是,在這份報告里,RX480的佔比居然和HD 7900 series(可能是7930,7950,7970,7990)差不多。到底是挖礦太騷,還是A家GPU戰未來啊?當然,Steam的報告也僅代表遊戲玩家的硬體特點,並不代表實際產品的佔比,總之,AMD和NV都加油吧,做出玩家喜聞樂見的產品就好了。

廣告位

新聞3:Intel重回獨顯市場,首款產品被曝明年1月發布

據Tweaktown報道,Intel計劃最早在2019年1月的CES大展上發布獨顯產品,目前第一階段的工作已經完畢。為了給自家獨顯推出做準備,Intel在人員上招募了AMD顯卡首席架構師Raja Koduri和Radeon品牌操盤手Chris Hook,產品鋪墊方面有集成了Vega GPU的Kaby Lake-G處理器。

公司架構方面,Intel還開闢了專門的視覺和計算部門,統領獨顯的開發工作。

事實上,歷史上Intel也曾經兩次與獨立顯卡結緣,其一是1998年的740,Intel史上唯一一款上市的獨立顯卡,其二是2008-2010年前後的Larrabee項目,試圖打造x86架構顯卡,結果無疾而終,倒是成就了Xeon Phi加速器項目。

另外,年初的固態電路大會上,Intel預覽了一款獨顯原型,14nm工藝,集成了15.24億個晶體管(NVIDIA的TITAN V是211億顆晶體管),不過巨頭強調僅做技術研究和概念之用。

此前,關於Intel獨顯的說法是代號Arctic Sound和Jupiter Sound。

當然,必須指出的是,澳洲的TT這家媒體的消息不靠譜的時候挺多了,尤其是那種獨家沒佐證的,所以,安全起見,還是讓子彈飛一會兒吧。

我覺得牙膏廠光碟機動等這些東西肯定還要搞好久,所以就算1月真的出了成品,估計短期以內也不一定涉足遊戲,都是智能計算領域。除非三個跳槽過去的人把新顯卡的構架也帶過去了……那……AMD……又要……倒閉了?

新聞4:有個又好又不太好的消息

最近看到貼吧有人分享,自己買到的3000頻率幻光戟是鎂光降級顆粒。

首先各位先別慌,如果你是在京東買的3000幻光戟,基本不用擔心,肯定是正條。但淘寶的話,如果很便宜(比如599)這些,很可能是降級顆粒了。就如之前廉價的賊船2400一樣。

這是一條好消息其實,因為如果連降級顆粒都可以達到3000頻率,說明顆粒的質量真的逐漸上來了,也就意味相對低頻率的正條價格必須下降,事實也如此,我相信不少人已經可以用400左右的價格收到2400,2133 8G DDR4的內存條了吧。其實這就是內存降價很好的徵兆。

但是這也是一個不太好的消息,無論如何,降級顆粒就是降級顆粒。穩定性(這個穩定性不是上不上得了3000,而是用久了能不能穩定不出問題),兼容性永遠比不上正條,你也許可以花更少的錢獲得一樣的性能,但是卻捨棄了部分穩定性和兼容性(主要是兼容性)。

不過整體來說,很是很高興的,畢竟內存要降價了,學會自己選擇取捨才是更重要的事情。畢竟,我們可能打不過廠商,但我們肯定打得過賣東西的人。

有空多來看看我的微博和知乎吧

需要解答難題也可以來知乎找我提問

@我家智天用win8

? ??)ノ? ??)ノ? ??)ノ? ??)ノ

也可以關注B站@翼王,為翼王投幣,充電!

引用鏈接: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723555.htm

https://hot.cnbeta.com/articles/game/723795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723715.ht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吧評測室 的精彩文章:

裝機幫扶站第114期:卡吧標配,萬元神機抱回家!
硬體資訊:我也不知道為什麼7nm突然就完工了。三星7nm極紫外光刻提前半年完工

TAG:腦吧評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