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人該不該對鴉片戰爭耿耿於懷?看過這些你就明白

中國人該不該對鴉片戰爭耿耿於懷?看過這些你就明白

原標題:中國人該不該對鴉片戰爭耿耿於懷?看過這些你就明白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互聯網時代信息發達,一些國外的怪論也常迅速傳來,比如一條據說英國泛起的怪論:中國人太小氣,至今還對鴉片戰爭耿耿於懷。


其實這般怪論,在少數歷史票友眼裡,早就很有市場。曾經一段時間,「再認識鴉片戰爭」的風潮甚囂塵上。英國人的侵略戰爭,在不少中外言論里,卻成了「保護自由貿易」的正義戰爭。登陸中國的英軍侵略者們,更常見被美化成文明的紳士。於是類似怪論,某些人說著更是「理直氣壯」:既然鴉片戰爭如此正義,中國人何必耿耿於懷?


真的不能耿耿於懷?不妨,就從鴉片戰爭下面這些事實說起,每一條鐵板釘釘的真相,都足以把那些「不該耿耿於懷」的嘴臉,啪啪打到青腫!


一:為什麼要查禁鴉片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就是清王朝查禁鴉片。至今很多國外「精英」們,說起這事依然理直氣壯:鴉片貿易是自由貿易,查禁鴉片就是侵犯了英國人的自由,當然要給你動刀槍!


那這麼個值得英國人用生命捍衛的「自由」,又是什麼模樣?鴉片的危害,稍有毒品常識就知道,而在19世紀上半葉時,這個「自由」給中國帶來的,是現代人難以想像的驚悚場面:道光十五年(1835),中國吸食鴉片的人數已突破二百萬,包括王公貴族到販夫走卒各階層。它就像瘋狂蔓延的毒素般,已經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存。



面對這樣的嚴重威脅,不管清政府該對鴉片泛濫負多大責任,接下來的禁煙行動,都是一個國家應有的正確態度。而林則徐那一場被一小撮人歪曲為「引發鴉片戰爭」的虎門銷煙,其蕩氣迴腸的意義,卻正如英國學者費伊的感嘆:「可曾有過異教徒光明正大給基督教徒的墮落退化以這樣更鋒利的訓斥嗎?」


那麼做出如此「墮落退化」行為的英國人呢?鴉片泛濫的時候,他們一堆六二五,全甩鍋給鴉片商人們。待到一場蕩氣迴腸的虎門銷煙後,他們更搬出了「自由貿易」的論調,大呼英國人的「自由」受到了侵害。但一樁打臉的事實是:鴉片貿易的罪惡,英國政府真能撇的清?

在19世紀的前三十九年里,英國一共向中國輸入了四十二萬箱鴉片,賺走了高達四億元白銀的財富。英國外相巴麥尊更把鴉片貿易稱為英國最吸金的「三角貿易」。英屬印度政府更有「名言」:「用鴉片換來的白銀使英屬印度大片土地喜氣洋洋」。用鴉片坑中國人時,他們「喜氣洋洋」,出了問題就拿「自由貿易」做擋箭牌撇清了?



更重要的事實是,比起某些人津津樂道的「英國國會微弱多數通過發動鴉片戰爭」的說法,英國內閣早在1839年10月1日就決定派遣艦隊去中國。1840年2月時,英國遠征艦隊就已經組建完畢。而1840年4月,所謂的「英國國會表決發動鴉片戰爭」的流程才開始。為了「捍衛自由貿易」,英國人就是這麼猴急。或者可以說,為了打這場侵略戰爭,他們早已等不及。


如果,「自由貿易」能成為他們發動戰爭的理由,那也是來自他們一個強盜邏輯:只有英國人掠奪中國人的自由,而中國人,卻沒有反抗的自由。


二:第一次鴉片戰爭賠了多少錢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後果,就是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清王朝付出了2100萬銀元的戰爭賠款。這筆巨額賠款,英國人也解釋的很細:六百萬元是鴉片損失,六百萬元是商欠,六百萬是軍費。好些英國近代史學家也以此為由頭辯解:英國是為了保護自由貿易打這一仗,錢真沒多要。



事實上,當這場戰爭爆發時,英國外相巴麥尊的一道命令,就啪啪打臉這論調:要強迫中國政府給錢。


所以,在兩年的戰爭里,英國人時時處處都是奔錢去,逮住機會就狠宰一刀。除了《南京條約》里要走的2100萬銀元外,英國人戰爭期間還常「綁票」,每佔領清王朝一座城池,就向清王朝獅子大開口要「贖城費」。單是廣州淪陷後,他們就從清王朝手裡勒索了六百萬銀元。後來在定海鎮江寧波等地,更是如法炮製。甚至連各省的官府庫銀都搶掠一空。即使不算《南京條約》的賠款數,英國給中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也在兩千八百萬兩白銀以上。

這哪裡是為「保衛自由貿易」而戰,就是不知廉恥的強盜軍團。


如此綁票勒索,英國人當然賺得盆滿缽滿,甚至大批白銀運回英國時,都成了轟動倫敦的大新聞。但英國歷史學界的一些良心學者,對鴉片戰爭就發出過批評聲音:以這種貨幣為戰利品的對華戰爭,似乎不是這個國家(英國)應該引以為體面的事情。


也就是說,即使在英國歷史學界眼中,這種戰爭都是一種做賊般的恥辱。如果今天有哪位英國人,認為「不該對鴉片戰爭耿耿於懷」?這才叫數典忘祖!



三:被無視的英軍暴行


在近代中國遭受的歷次侵略里,侵略者的暴行,永遠是不容遺忘的痛楚一幕。放在打開近代中國喪權辱國歷史的鴉片戰爭里,常被選擇性無視的,也正是這個。


特別是在上世紀許多海外學者的筆下,參加這場侵略戰爭里的英軍,常被塑造成文明勇敢的紳士。但是,即使在許多參戰英軍的筆下,英軍在中國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都有真實的記錄。


比如1840年7月的定海戰役,以英軍隨軍軍官的記載,登岸後的英軍立刻開始了瘋狂的劫掠,每一間民居都被打劫,甚至連老百姓家的桌椅板凳日用品,都被英軍擺在了街上瓜分。以英軍軍官的原話說「從這一分鐘起,可怕的劫掠光景就呈現在眼前」。所謂的「紳士」,就是這樣的惡狼。



而隨著戰事的進行,英軍的暴行,也在不斷的變本加厲。英軍攻陷寧波後,除了向清王朝勒索了120萬銀元的贖城費外,更把城中大批婦女擄走。英軍佔領下的鎮江,更遭到了野蠻的屠殺,幾乎到了「無市不空,無家不破」的地步。甚至鎮江的街道上,都是「婦女屍滿街道,無不散發赤體」。這就是所謂西方人的「文明」


而到了近二十年後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蹂躪華北地區的英法聯軍,殘暴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進攻北京的英法聯軍,一路燒殺搶掠,比如京郊的馬頭鎮,全鎮上千民房全被焚毀一空,通州以南的張家灣地區,單是受辱後悲憤自盡的婦女,就有兩千多人……


什麼叫喪權辱國?什麼叫落後挨打?真正的國恥,不止是一紙紙割地賠款的協議,不止是歷史史料里,冰冷數字記錄下的戰敗場面,更不止那座被侵略者點燃的圓明園。而正是上述這樣,家家親人離散,財產被擄掠的恥辱悲劇,是那個時代的中國人,共同承受的災難。



這樣的災難,倘若有「不要耿耿於懷」的論調,那只有一句話回答: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一句很容易牢記的口號,更是一個實實在在,每個中國人都該做到的價值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如果岳飛生活在宋孝宗時期,北伐會成功嗎?
中國歷史上首位女將軍:生在三千多年前,卻令現代女子都自愧不如

TAG:我們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