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型毒品的種類和危害

新型毒品的種類和危害

淺析新型毒品的種類及危害

當前,新型毒品亂用正處於迅猛蔓延的嚴峻態勢。在我國有些地區,新型毒品已經成為當地主要亂用成癮物質。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歐美的一些國家流行。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在我國迅速蔓延開來,有些專家就聲稱,21世紀新型毒品將會超過傳統毒品成為佔主導地位的成癮物質。到2010年,就發現了41種新型毒品。近些年在我國,新型毒品亂用問題已經成為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中新型毒品亂用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新型毒品的認識不夠 ,以往的調查研究表明,很多新型毒品使用者在使用前都普遍認為新型毒品不會成癮,對身體沒有損害,又能產生欣快感,因而毫無顧忌地濫用。這種錯誤的認知很大的原因歸於當前新型毒品使用者對新型毒品的認識和危害了解不足,也反映了當前社會宣傳教育的不足。

一、新型毒品種類

(一)中樞興奮劑類

1.冰毒(甲基苯丙胺,MDA)

冰毒,化學名稱是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P),它是一種純白色結晶體,晶瑩剔透,形似冰塊,所以,被形象稱為「冰」(ice),而且毒性劇烈,所以又被俗稱為「冰」毒,可採用多種方式進行吸食(口服、鼻吸、抽吸、靜脈注射等)濫用冰毒後可產生欣快、易衝動、性慾亢進、幻覺等反應。19l9年,一位日本科學家首次合成了甲基苯丙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日本等國將甲基苯丙胺作為軍事用藥強化士兵行動,以提高戰士的連續作戰的能力。19世紀50年代,新型毒品開始在一些歐美國家泛濫起來,到80年代後期,冰毒的濫用出現上升趨勢,90年代以來冰毒已成為世界上流行最快、濫用最為廣泛的中樞興奮劑。

「冰毒」是典型的中樞興奮劑類藥物,主要作用於交感和中樞神經系統,它具有顯著的中樞興奮及外周、B-腎上腺能受體興奮作用,容易使人追求這種興奮而產生濫用,導致成癮。吸食冰毒後會使個體產生強烈的生理上的興奮,不僅會消耗個體的的體力,降低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會嚴重的損害個體的血管、心臟,甚至導致死亡,還會造成精神障礙,表現出、好鬥、錯覺,從而引發暴力行為。吸食冰毒具有很強的精神性依賴,造成個體的精神活動異常,改變個體的人格。

2. 麻古(甲基苯丙胺和咖啡因)

「麻古」近似於冰毒,是一種加工後的冰毒片劑,它的主要成分為就是冰毒。通過作用兒茶酚胺神經細胞突觸前膜,促進單胺類神經遞質釋放,阻止遞質再攝取抑制單胺氧化酶的活性而發揮作用而具有強烈的中樞興奮作用,食用者出現中毒時易出現精神錯亂、幻視、譫妄等各種問題。

3.麻谷丸

「麻谷丸」可被稱為「嘮嗑藥」、「強姦葯」。其外觀和搖頭丸很相似,呈圓型片劑,呈玫瑰紅、淺桔紅等,片劑上印有「WY」、「66」等標記。麻古丸的主要成分為甲基苯丙胺、咖啡因,同時,它還會添加其他的精神活性物質。濫不同顏色的「麻谷丸」與機體相互作用後產生迥然不同的精神狀態,還可以產生強烈的性慾望,一些人行為失控。以甲基苯丙胺為主要成分的麻谷是興奮型毒品,作用快,令使用者很快體驗到「飄」的感覺,受到娛樂場所尋求刺激人群的喜愛。

4.咖啡因

咖啡因(Caffeine)是化學合成或從茶葉、瓜拿納的果實及葉片等提煉出來的一種生物鹼,對人類來說是一種興奮劑,能夠暫時的驅走睡意並恢復精力。長期大量使用會對人體造成很大傷害,不僅會損傷身體,而且對精神有很大損失,例如他會造成個體心律失常、引起驚厥等問題,同時具有很強的成癮性,停用會出現戒斷癥狀。

5.面面兒

面面兒又可以稱為安鈉咖,是由苯甲酸鈉和咖啡因以近似1:1的比例配製而成的,為了吸引吸毒者,有些制毒者還在「面面兒」裡面添加其他物質。在臨床上,安鈉咖可用於治療中樞神經抑制以及麻醉藥引起的呼吸衰竭和循環衰竭等問題,但是,它具有與咖啡因相似的藥物依賴性和毒副作用。

(二) 致幻劑類

讓心情去旅行

1. K粉(氯胺酮,Katamine)

「K粉」化學名稱是氯胺酮(katamine,KT),吸食者也稱為K、Kat、Ket等,其外觀似冰毒,為純白色晶體,且無臭,易溶於水。吸食者可通過捲入香煙中或者用鼻來吸食,一般,毒品亂用者為了方便使用,常常將溶液氯胺酮蒸製成粉末(即所謂的K粉)。「K粉」是苯環己哌啶的衍生物,屬靜脈麻醉藥,具有一定的精神依賴性潛力。從2000年港澳地區開始出現打K的人群,到2001- 2002年開始傳人內地,隨後通過騙購氯胺酮注射針劑,加工成K粉的案件頻頻出現,迪吧中「追龍」「打K」成為時髦。服用K粉後,當遇到快節奏的音樂時,便會強烈扭動,造成心力、呼吸衰竭,長期使用會導致神經中毒反應、精神分裂,出現幻視、幻聽等,會對個體的記憶和思維能力造成嚴重的損害,而且它會人產生性衝動。對心、肺、神經造成致命損傷,對中樞神經的損傷比「溜冰」(濫用冰毒)還厲害。K粉作為非巴比妥類靜脈麻醉劑,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是可抑制丘腦—新皮層系統,選擇性地阻斷痛覺,故具有鎮痛的藥理學作用,目前仍廣泛應用,尤其在我國獸醫領域應用更加廣泛,也常用於手術麻醉。

2. 奶茶粉

「奶茶粉」的主要成為為氯胺酮、MDMA等,通常呈白色粉末狀。其使用方法非常簡單,用開水調和後即可使用,而且它也可以與其他的各種飲品混合後使用,它的作用於「搖頭丸」很相似,且,其效果持續時間較長。這種毒品吸食方式簡單,隱蔽,且不受條件限制,因此對吸毒人員有很大的吸引力,並且極易傳播。

GIF

3.2C- B

2C- B的化學名稱為4-溴-2,5-二甲氧基苯乙胺,(4-bromo-2,5- dimethoxyphenethylamine,DOB)。同樣,其外觀和「搖頭丸」類似。其顏色多種多樣(紫色、黃色、灰色等),形狀也多種多樣(牛頭、蝴蝶、笑臉、等)。2C-B化學結構屬於苯乙胺類,與LSD藥效相近。服用2C-B 後藥效可持續3 至6小時。它的藥力比MDMA高10倍,而且服用後達到顯著藥效的劑量比MDMA要低得多。2C-B的藥效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它的服用劑量,一般服用劑量是4-30mg,服用低劑量在5-10mg時則產生致幻的效果,服用劑量在10-20mg時致幻的效果真正出現。服用過高劑量則會產生恐懼性的幻覺,出現與服用交感神經藥物後產生的反應相同的效果,如高血壓、過度緊張和體溫過高。雖然2C-B的依賴性很小,但頻繁(一個星期服用不止一次)服用它也會產生耐藥性。對於懷孕和哺乳期婦女,應謹慎服用2C-B。濫用2C-B後,服用者的視覺、聽覺、味覺和觸覺能力顯著增強,性慾亢進,出現幻覺,過度服用可出現精神錯亂等癥狀。

4.2C-I

2C-I其藥效也屬於致幻劑,與LSD藥效相近。目前,2C-I由於其致幻效果強且價格便宜,已經被歐美大部分國家列為管控。但是,在我國,到2012年還未被管控。2c-I一般已他的氫氯化物形式被販賣,一種蓬鬆,閃亮的白色粉末,也有被壓成片劑的形式,服用高劑量則會產生恐懼性的幻覺效果。

5.浴鹽

「浴鹽」(bath salt),也有地方稱為「肥料」(plant feeder),刀疤臉(scarface)、等。它是多種同類衍生物混合而成的一種新型致幻劑。藥物亂用者使用後會出現各種十分複雜的幻覺和攻擊行為。其興奮功能比可卡因強13倍,所以更具有危險性,同樣,「浴鹽」的毒性也不可忽視,使用者會出現各種不良的生理反應,例如頭暈頭痛、鼻痛出血、噁心等,導致的精神問題更為嚴重,例如失眠噩夢、幻覺、攻擊頃向(如啃臉)等。

6 . 1-(3-三氟甲基苯基)哌嗪(TFMPP)

TFMPP屬於哌嗪類中樞神經興奮劑,具有強烈的致幻作用,使用者吸食後會服用者產生刺激感和幻覺並且上癮。

werwer

7. 麥角乙二胺(LSD)

LSD是目前知道的藥力最強的致幻劑,純LSD無色、無味,常以吸水紙的形式出現。吸食後易出現各種幻覺,產生各種行為失控和完全無助的精神錯亂癥狀。

8. 迷幻蘑菇

迷幻蘑菇,其迷幻成分主要由一種含毒性的菌「毒蠅傘」製成,吸食後即出現健談、性慾亢進等生理異常反應。過量吸食會出現哮喘、腹瀉、急性腎衰竭等問題。

(三) 兼具興奮和致幻類

1.搖頭丸(二亞甲氧甲基苯丙胺,MDMA)

MDMA又稱迷魂藥,是德國默克藥廠在1912年為尋找減肥秘方研製而成,具有興奮和致幻雙重作用,可產生一系列神經系統興奮和欣快感,濫用後可出現長時間隨音樂劇烈擺動頭部的現象,故稱為搖頭丸。搖頭丸與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藥理機制不同,MDMA可通過提高中樞神經系統5-羥色胺(5-HT)、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功能水平而發揮其毒性作用,服用MDMA會使中樞神經強烈興奮,出現搖頭和妄動現象,出現幻覺和暴力傾向,在幻覺作用下常常會引發各種自殘、攻擊行為、集體淫亂等,並會導致各種生理(嘔吐、腹瀉、腹部絞痛等腸胃功能障礙等)和精神(憂慮、煩躁不安、恐怖性夢幻等)方面的問題。對整個民族的身體素質及民族未來造成嚴重影響。

2.4-甲氧基甲基安非他命(PMMA))

PMMA在毒品市場常以白色晶狀體鹽酸出現。2000年開始在歐美地區流行,它具有迷幻及交感神經興奮的作用。在大陸,PMMA沒有被列為管制類藥品,從而逃避技術部門的檢測和法律的制裁。但在歐美,澳洲以及我國的台灣被列為管制類毒品。吸食後PMMA會產生各種生理癥狀(瞳孔放大、肌肉痙攣、冒汗及致幻等癥狀),過量使用引起發高燒、休克、心率不齊、抽搐、昏迷、全身出血及猝死。

(四)中樞抑制內

1. 三唑侖

三唑侖,也可以稱為海樂神、三唑氯安定。無色無味,可溶入睡以及各種飲品中使用,具有鎮靜,催眠等作用,但長期服用容易導致藥物依賴。因為其麻醉、催眠的效果顯著,口服後可迅速使人昏迷暈倒,所以俗稱「迷藥」、「迷魂藥」、「蒙汗藥」。近年來,三唑侖常被一些犯罪分子用於非法犯罪活動,長期使用三唑侖,可使人出現好鬥、狂躁甚至事人性的改變等情況。

2. γ-羥基丁酸(Gamma—Hydroxybutyrate,GHB)

γ-羥基丁酸(Gamma-Hydroxybutyrate,GHB)是一種新型中樞系統抑製劑毒品。在國內俗稱「G」、「神仙水」或「液體迷魂藥」。GHB是一種無色、無味的中樞神經系統抑製劑,它有各種形態(粉末、藥片、膠囊等)。最初在l9世紀6O年代,由Laborit及其同事首次合成。近年來,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始出現濫用情況,並有逐漸增多的趨勢。GHB為一氨基丁酸(GABA)的前體,能夠影響GABA的合成與釋放及DA神經元電活動。過量的GHB能夠短時間內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及呼吸系統,出現GHB中毒。慢性使用GHB停葯後可能出現戒斷癥狀,常用苯二氮革類藥物治療。GHB用作治療藥物時,GHB在合理的劑量及頻率範圍使用是相對安全的。

隨著化學合成工藝的不斷進步,很多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滯後性,針對公眾對新型毒品的認知不足製造和擴散新型毒品。除上述列舉外,新型毒品種類還有很多,例如,丁丙諾啡、安眠酮、止咳水、苯環利定(PCP)、ELISA(一粒沙)、麥司卡林、氟硝安定等。

圖文編輯| 張莉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oung心理 的精彩文章:

TAG:young心理 |